本刊記者 雍熙
世界杯不僅僅是足球大戰,更是金錢大戰,這場四年一度的足球盛宴背后,是一場經濟大戰。

圖 / 這是西班牙隊球員迭·科斯塔(左二)在比賽中射門得分。(新華社記者劉大偉 攝)
四年一度的2018年世界杯,在火熱的夏季拉開序幕,32支球隊角逐大力神杯。6月14日—7月15日的一個月期間,不僅僅是球迷在關注這場體育盛宴,世界杯引起的經濟效應也不容忽視。
足球皇帝貝肯鮑爾曾說過:“在綠茵場上滾動的不是足球,而是黃金。”世界杯不僅僅是足球大戰,更是金錢大戰,這場四年一度的足球盛宴背后,是一場經濟大戰。
記者梳理發現,A股開市以來經歷的6屆世界杯中,的確著魔——跌多漲少。其中包括1994年的美國世界杯、1998年法國世界杯、2002年韓日世界杯、2006年德國世界杯、2010年南非世界杯、2014年巴西世界杯。
為啥表現不佳?通常的解釋是——股民看球去了,無心炒股。那么A股在世界杯期間究竟會不會遭遇世界杯魔咒呢?記者走訪了華龍證券互聯網金融部服務經理孟亞新。
《人民周刊》:“世界杯魔咒”一直是投資者津津樂道的熱議話題,結合過去6屆世界杯期間大盤走勢,您怎么看A股走勢?
孟亞新:僅從近幾屆世界杯期間A股表現來看,并不能用下跌的概率來判定世界杯對A股有魔咒效應。
2014年是我們上輪牛市的起點,世界杯開幕前,滬指震蕩向上,但在世界杯開幕后的交易日,出現連續下跌的情況;2002年韓日世界杯開幕前,A股持續回落,開賽期間表現較好,甚至出現大幅跳空高開走勢;今年開幕前和開幕后都是持續回落。反倒近幾屆世界杯月結束后,A股都有較好的表現,2006到2007年,賽事結束后產生一輪大牛市,2010年6月結束后,A股出現一波17%的漲幅,2014年世界杯之后就是上輪大牛市,因此還是比較看好后期的走勢。
《人民周刊》:提到世界杯概念,包括直播版權、體彩、啤酒、彩電等等,請您分析一下,以前世界杯期間,這些概念股的表現情況如何?
孟亞新:啤酒板塊如青島啤酒、重慶啤酒、珠江啤酒、燕京啤酒,彩電板塊如海信電器、創維數字、奧拓電子,旅游股比如騰邦國際、眾信旅游,彩票的萊茵體育這些代表性的世界杯利好的標的,前四屆世界杯開賽之前一個月左右,都有一波較好的漲幅,隨著世界杯開賽,上升趨勢基本淡去,都有不同程度的回落,回歸正常走勢,表現為概念性炒作。
另外比起以往傳統的世界杯概念,近期火起來的抖音概念股也需引起我們的重視,網民會以相對以往不同的方式,也就是抖音這些傳播方式,去展現世界杯,這會進一步刺激相應流量的提升,相關抖音的概念股引力傳媒、科達股份等已經有所預期的表現,如果之前沒有布局的投資者,我覺得不應該過度的追漲,還要回歸到上市公司的業績中去。
可以肯定的是,啤酒將大量飲用,以慶祝勝利或淹沒悲傷。通過對此前的四個主辦國進行分析,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師們發現,在世界杯期間,啤酒的銷量通常會增長2%—3%。
據《每日郵報》報道,由于球迷的大量消費,莫斯科部分餐廳和酒吧的啤酒已經供不應求。而在國內,世界杯“夜宵經濟”消費升級趨勢凸顯。來自餓了么和百度外賣的數據顯示,世界杯前四場比賽,精釀啤酒占比顯著上升,餓了么用戶場均要喝掉近60000瓶(罐)。
《人民周刊》:您如何評價世界杯經濟中啤酒消費的升級?
孟亞新:從行業走勢來看,近期有消息說青啤再次對部分核心產品提價,啤酒開始進入消費旺季,提價效應有望逐步顯現,加上旺季提價疊加世界杯催化,二季度啤酒的業績有望加速增長,啤酒企業也將迎來產品升級的有力營銷窗口期,因此預計二季度業績有望繼續加速釋放。
本屆世界杯的播出時間,有相當場次的比賽將在晚間黃金檔直播,更加貼合國人的收視習慣,在收視和啤酒消費上將更加突出。相比于韓日世界杯有較多比賽在白天,以及德國、巴西主世界杯要集中在凌晨,收看和啤酒的消費率都是不高的,對于這些相關概念股,可能刺激更大一些,那么這種炒作的漲幅可能會更大。
除了啤酒,彩電的銷售也在四年一度的足球盛宴時迎來了好時機。
據西班牙《發展》日報網站6月12日報道,幾家知名品牌電視機的銷售情況預示著本屆世界杯期間的銷量將出現與以往相似的增長。報道稱,電視機銷售人員介紹說:“一個重要的銷售變化是,人們喜歡買更大屏幕、更高價格的電視機。具體來說,電視機的平均價格比去年上漲了10%。”
《人民周刊》:俄羅斯世界杯會帶動的彩電銷量的提升嗎?
孟亞新:從最近一次奧運會和世界杯前夕的彩電銷售情況來看,重要的體育賽事對彩電銷量仍有一定拉動作用。以TCL和創維電視為例,在奧運會和世界杯的當月或前期,彩電銷量有不同程度的回暖。
從國外的經驗來看,在世界杯舉行期間,往往也能夠形成彩電采購的狂潮,為了更好地享受四年一度的世界杯,球迷往往會在開賽前購置一臺視覺效果最好的電視機。
國美、蘇寧這些家電賣場通常會在世界杯開幕前舉行“世界杯大促銷”等,利用世界杯銷售。那么這些是有利于彩電行業短期業績向好變動。以海信電器為例,去年全年還是負增長,但今年四月份電視零售額市場占有率達到19.75%,短期事件刺激的銷售高收入,對中期業績有一定的增厚。
最近,熬夜觀戰的中國球迷,一邊看球一邊感嘆,除了中國足球隊沒去世界杯,其他的都去了:一邊是場內如火如荼的賽事,一邊是場外搶戲的廣告牌。沒有中國隊參加的賽事,中國品牌瘋狂砸錢捧場世界杯,真的成了中國廣告商的狂歡,為什么?
對比2014年巴西世界杯僅英利(YGE)1家中國企業,此次中國企業在世界杯贊助商體系中也迎來“最強陣容”,包括萬達、蒙牛、海信、VIVO、雅迪、VR科技公司指點藝境、帝牌共7家中國企業現身本屆世界杯贊助商隊伍。
《人民周刊》:今年世界杯的17個贊助商中,中國企業占據5席,創下了中國企業贊助世界杯的新高,怎樣看待中國企業贊助投入?
孟亞新:目前,不論從整個國際體育贊助市場,還是國際知名體育俱樂部易主,中國企業開始進入全球最高級別的體育舞臺中。以往世界頂級賽事中,歐美和日韓占據相當多的贊助商席位,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企業國際化進程不斷加快,國際市場占有率不斷增加,例如海信電器在俄羅斯銷量的不斷攀升,由于銷量火爆,恐供不應求,緊急通過中歐班列運送一批電視到俄羅斯;VIVO以世界杯為契機,提供世界杯專用手機,迅速進入俄羅斯市場。全世界的眼睛都在盯著世界杯賽場,中國企業在這個舞臺上,才能更加迅速的、全面的被地球上任何一個地方的消費者所了解,品牌價值能得到迅速提升,并形成強有力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