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張配豪
從一開始只是單純想要切入眾籌市場,到如今將眾籌業務更多聚焦到大病救助,并延伸到互助、保險和公益板塊,楊胤說,輕松籌日漸明晰了自身發展目標。

圖 / 輕松籌CEO 楊胤
2000年楊胤與同學共同創辦Popmap公司,經歷8個月100%股份賣給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公司mail.com。隨后加入IBM中國公司,負責IBM互聯網營銷策略。2002年回到IDG,負責IDG會展、廣告部門,擔任IDG China副總裁兼IDG會展集團總經理。2014年,在人生邁入40歲的當口,她決定“干一票大的”:辭去IDG的工作,火速加入剛剛完成天使輪融資的輕松籌,開始了“中場戰事”。
從高檔辦公室到普通創業園區,從IDG China的副總裁到一家幾十人創業團隊的老板,這樣的做法看上去十分冒險,但楊胤有自己的考慮:一是移動端的創業項目會遇到一個爆發式增長的機會,二是依靠社交背書的眾籌模式比純陌生人的眾籌模式更容易成功。
早在輕松籌創立之初,楊胤就已作為天使投資人參與進來,那時候這個團隊做的還是傳統的眾籌。楊胤與原有團隊經過反復的討論與碰撞,發現了中國市場有別于歐美市場的獨特性。美國是一個信用社會,有很好的信用體系保障。而中國是一個關系社會,如果一個人沒有很好的背書,是沒有信任可言的。此外,美國是移民社會,有幫助陌生人的傳統,對于陌生人的資助他們是習慣的。而中國是親友關系更密切,中國最早的眾籌是修祠堂,很多人會抱著尋根的想法,無論離得多遠都會一起來做這件事。
據楊胤講,她的一個同學被查出癌癥后,為了用一種不在醫保范圍內的靶向藥,她同學的老公決定賣房子為其治病。身邊的例子對楊胤的觸動要比任何她救助過的陌生人對她的觸動都大。中國雖然已經實行了全民醫療保險制度,但面對大病的沖擊,只有60%報銷額度的基本醫保依然無法避免很多家庭被拖入赤貧的悲慘境地。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現實情況是,很多治療癌癥的昂貴進口藥物并不在基本醫保的報銷范圍內。
據中國扶貧辦數據顯示,中國有1.73億人口會因大病而遭遇困境,其中有3000萬人會因病致貧。這不僅有基本醫療保障不足的原因,更有中國人普遍保險意識缺失的原因(中國商業健康險的普及率只有5.6%)。
正是因為看到中國社會這么深刻的現實狀況,輕松籌通過事后救助的方式,以微信等社交平臺作為切入點,從社交網絡開始做起。這樣在一開始,輕松籌就有了一種信用體系。也正是從這個時候起,這個團隊做的產品開始真正地打動楊胤。而在經歷了第一次創業和十幾年職業經理人的歷練后,這一次無論是對市場容量的判斷,還是在團隊組建以及資源整合上,楊胤都更為篤定。
“最初時輕松籌和別的眾籌平臺一樣是全品類運營的,但依托于社交網絡的熟人背書發展模式,我們最終發現大病眾籌是最大有可為的一個方向。”楊胤的判斷不久就得到了驗證:一年后,輕松籌的用戶量積累了100萬,又過了一個月后用戶量就到達了1000萬,截至目前輕松籌平臺的注冊用戶已經有1.9億。
“輕松籌能實現爆發式的增長,除了依托于微信的紅利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們第一個100萬用戶是扎扎實實做起來的,沒有造假,然后以這100萬個用戶為原點才最終實現了爆發式增長。據楊胤講輕松籌2018年的目標是3個億。”楊胤說,截至目前輕松籌已經為160萬被大病拖累的家庭籌集了180億的善款。
雖然事后的救助非常及時有效,但治本的方法還是事前預防。為此,在2016年4月份輕松籌開始嘗試互助業務,即發動會員每人捐出一筆錢,當互助保障體系內的成員罹患保障范圍內的疾病后,就可以得到相應的救助。就此,在眾籌的基礎之上,輕松籌又發展出了事前的互助與健康險業務,并沉淀了2000萬會員用戶,為其提供更豐富的健康服務(比如就醫綠色通道、癌癥篩查等)。楊胤介紹,截至目前,輕松互助的付費會員超過900萬。但這種模式曾被學者質疑打相互保險的擦邊球,又不按保監會要求做準備金及償付能力監管。
為此,楊胤解釋稱,區別于保險的剛性兌付,輕松互助本質上并不是保險,而是一種慈善救助行為,對群體里的人定向救助,資金來源是大家。也就是說,如果沒有人捐錢了,那這件事情就沒法做了。“這些信息都會提前告知用戶。”她說,互助這種形式其實并不是新生事物,本質上就是集合群體的力量來幫助個體分攤風險,很多公司里也會有類似的形式。“我們也看到了互助更適合做什么,以及哪一些更適合商業保險去做。所以我們在2016年的8月份又拿到保險經紀牌照,跟一些保險公司去合作,做一些更加便宜的普惠性的產品。”
移動互聯網的變化可謂瞬息萬變,85后是伴隨互聯網成長的一代人,當楊胤真正進入到移動互聯網這個行業的時候,發現世界每天都在改變。她開始重新審視這個新興的市場,強迫自己向年輕人學習。
楊胤認為自己在最初創業的時候是一個非典型性的女性創業者。理性的思維方式,旺盛的精力,果斷的做事方法,這些并沒有讓她與男性創業者和管理者有太多的區別。并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與歷練,在管理團隊時她開始發揮女性如水的作用。她把自己比喻為團隊中的“水”,是因為水可以讓各個部門的土壤更好地黏合在一起,讓他們在一個相對自由又可以融合的舒服狀態下工作,避免了很多男性之間硬碰硬帶來的傷害。而且她認為女性更有韌性,特別是在困難的時候,有女性創業者的團隊,反而更容易以一種別樣的方式度過寒冬,堅持下來。
看到輕松籌目前的快速發展,讓楊胤意識到當初的堅持是值得的。無論是對于輕松籌的用戶而言,還是其他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者而言,輕松籌的對于區塊鏈技術的引進以及推廣發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讓眾籌領域更加公開、透明、充滿“信任感”的同時,讓更多的人了解、走進區塊鏈技術。
楊胤表示,她最感興趣的事情就是通過技術革新,呈幾何級數地改變某個領域的應用方式。互聯網在最近的十幾年內有很大的發展,以往全世界最大的企業大多是能源、資源型企業和金融企業,現在卻是巨型互聯網企業。這是因為企業通過技術的革新,對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在這個領域里,如果輕松籌能夠做些推進的工作,付出多少代價都是值得的。
而說起區塊鏈的引進,楊胤也回憶道,輕松籌開始做的時候,這個領域還沒有那么熱。楊胤發現,在公益和保障領域,輕松籌能為整體性的發展貢獻力量,于是便全力以赴地投入。
談及未來目標,楊胤說:“通過一件事也好,一個公司的行為也好,能夠解決一些社會問題,這是多么值得去投入和探索的,這種成就感遠遠大于所謂的金錢收益。我們現在的目標就是做一個大健康的保障平臺,通過一個多層次的保障行為,讓每一個家庭都能擁有應對疾病的這種勇氣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