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夫
資本主義從資本/貨幣主導轉向數據主導的歷史進程幾乎不可逆轉
牛津大學教授維克托.邁爾一舍恩伯格和高產的《經濟學人》雜志作者托馬斯.拉姆什今年3月合作出版的新書《在大數據時代重新發明資本主義》中提出一個發人深思的觀點:數據正在取代資本成為配置經濟資源的核心要素,資本主義正在經歷自工業革命以來最深刻的一次變革。
一波數據巨人的崛起和工業時代500強的式微,提示了這種變化的劃時代特征。
Airbnb為旅行者在190多個國家的65000個城市提供住宿,全球最大的萬豪酒店集團所擁有的6200多家酒店相比之下顯得幾乎微不足道;在過去的2017年,超過1.7億活躍用戶在eBay上的剁手金額高達884億美元;在千人擁有800多輛汽車、看似已經飽和的美國出行市場,Uber依然贏得了4180多萬的活躍用戶,打造了分享經濟的樣板間。
Airbnb、cBay、Uber這些科技新貴們有—個顯著的共同點:它們不直接擁有客房、貨物、汽車,它們擁有的只是數據。
大數據正在逐漸成為財富創造的主要組織方式。一度被金融所主宰的市場開始演化為多個平臺,催生富有價值的新產品、新服務和新體驗。在全球前十大市值公司中,蘋果、谷歌、微軟、亞馬遜、臉譜網、騰訊、阿里巴巴7家都堪稱典型的大數據公司。
這正是過去10年從美國到中國上演的大數據故事,它打破了人們對于資本主義運行邏輯的基本認識。
過去半個世紀里,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在經濟學界一直占據主導地位,它為人們描繪出了一幅狹隘、機械的資本主義運作圖景,強調市場和價格在社會資源有效配置中的作用。
價格是對市場中大量背景信息的濃縮和提純的結果,而作為價格載體的資金對于市場如此重要,讓兩者幾乎畫上等號;銀行和其他金融中介機構,則是金錢體系重要協助者。
20世紀末,金融資本主義幾乎達到了頂峰,金融成為現代經濟生活的命脈所在,不但塑造了產業形態,也影響了數十億人的生活方式。但資本流經之處,不僅充滿牛奶與鮮花,也布滿了荊棘和坎坷。2008年始于美國的次貸危機,最終發酵成一場世界性金融危機,也終結了金融的神話。
金融資本主義非但沒能解決信息不對稱的難題,價格信號失靈的情況也比比皆是。從股市來看,作為Web 1.0時代的代表公司,雅虎的主營業務乏善可陳,但從2012年到現在,其股價卻漲了四倍多,遠遠超過其真實業績增長,背后的原因是雅虎持有大量阿里巴巴的股份。
相比價格信號在形成過程中對大量交易細節、人類行為的壓縮和摒棄,無所不包的海量大數據更能代表現金流、物流和人流的真實走向。數據的崛起意味著貨幣的衰落,有意義的經濟增長大幅依賴于數據創新。人工智能學家雷.庫茲韋爾認為,21世紀的科技進步將是20世紀的5倍,其核心動力必來自于工具尤其是大數據的快速迭代。
從這角度看,數據不是新的石油,而是一種與人力資本、社會資本和智力資本非常相似的資本形式。縱觀現代歷史視域下的大國竟合,不管是信息化戰爭對數據能力的較量,還是數據科技創新所帶來的長尾效應對經濟增長方式的刺激,方方面面都顯現為數據和國家能力的對話——數據實力的強弱一定程度反映了國家的強弱。
隨著市場主體不再把價格視為主要的信息傳遞員,而越來越重視對數據的獲取、儲存和分析,貨幣在經濟中發揮的核心作用正在被快速淡化,數據的重要性則日益凸顯,在托馬斯.拉姆什看來,資本主義從資本/貨幣主導轉向數據主導的歷史進程幾乎不可逆轉。
但通往數據資本主義的道路也并非如同他描述的那樣樂觀。如果不能有效防止數據過度集中、防止個人數據被濫用、應對大數據所帶來的失業和其他問題,那么金融資本主義所存在的弊端也可能被新的數據資本主義所一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