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沙莎
本期主角:李建瑜
神奇咒語:讓當地人長久地在那邊生活下去,與自然和諧相處,這是我們最大的成功。

李建瑜是大自然保護協會(簡稱TNC)的一名自然保護工作者。他平時的工作就是跟野生動植物打交道,常常躲在暗處觀察野生動物。
李建瑜和他的伙伴們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通過看地圖尋找保護區。2009年,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他們找出了32個陸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八月林保護區就是其中的一個。
八月林保護區曾經是砍伐很嚴重的林場,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破壞很嚴重。這里生活的居民常年都是靠山吃山。他們無論是打獵還是采藥,對野生動物的生活干擾都非常大。李建瑜和同伴們把這個地方作為項目地。
怎么樣做才能達成自己的目標呢?
李建瑜說:“我們在建立自然保護區的時候首先需要確定我們的保護目標是什么,需要保護什么。如果我們自己來做野外調查,耗時很長,精力消耗非常大。如果問當地的普通人,他們大多數都不了解情況。我們想來想去,想到一個辦法——去問那些曾經在山上打獵的獵人,跟他們一起聊天,了解情況。”
獵人們幫他們列了一個表,表上有他們獵殺過的動物和看到過的動物。這些動物就是八月林曾經擁有的野生動物。借助當地獵人的幫助,李建瑜和同伴們把八月林保護區分成了多條調查線路,去山上做調查。他們發現,八月林曾經生活著大熊貓、小熊貓、羚羊等野生動物,后來因為砍伐、植被破壞等原因,不少野生動物都從這里消失了。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兒野生動物數量減少呢?
經過調查和討論,李建瑜和同伴們總結出三個主要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采藥。當地居民靠山吃山,上山采藥的人非常多。每年3~6月,大家進山采一種叫重樓的中藥。人們在采挖過程中對野生動物的干擾非常大,很多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和巢穴都被破壞了。
第二個原因是放牧。這里的人們養了很多牛和羊。牛羊的數量太多,不利于野生食草動物的生存。
第三個原因是養狗。當地居民上山的時候習慣帶上一條或幾條狗。狗的活動范圍比人大,對野生動物的干擾也更大。
這三個原因都與當地居民的生活息息相關。要想恢復八月林保護區的生機,就必須從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做起。對此,大家提出了一些方案,但都不夠理想。
想要改變當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就得幫助他們找到新的、更好的生活方式。
李建瑜發現當地老居民種過茶葉。他們不施肥,不打藥,任其自由生長,茶園產量不大,但產出的茶葉沒有農藥殘留。于是,他們組織大家采茶,成立合作社,請專家進行指導,幫助他們在網上售賣茶葉。這樣一來,大家有了新收益。第二年,保護區內組建了茶廠,大家有了穩定的收入。隨著茶廠的發展,人們的收入還將有所增加。
李建瑜說:“我們還幫助當地百姓開發出具有當地民族特色的產品,組織他們開展了彝族文化節活動,幫助他們增加收入。我們做這些,最重要的目的是讓當地人長久地在那邊生活下去,與自然和諧相處,這是我們最大的成功。”
主持人語:
李建瑜是一位自然保護工作者。在八月林保護區開展工作時,他和他的同伴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改變當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上。這是為什么呢?如果不做這一部分工作,把全部精力放在調查、研究野生動植物的生存狀況上,會怎么樣?
如何提出問題,如何尋找答案,如何解決問題,李建瑜和他的同伴們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思考問題的新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