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孫衛赤
以經濟體量計,加州是美國第一大州,其GDP甚至超過全球第五大經濟體英國。由于中國是加州的頭號貿易伙伴,有媒體稱,如果美國挑起的貿易戰惡化,加州將被置于火線,洛杉磯受到的影響將最大。《環球時報》駐洛杉磯記者注意到,當地一些華人企業受到的沖擊已經顯現,他們希望這場經貿摩擦能夠盡快平息。
李社潮是洛杉磯美國李氏企業的總經理,在7月6日美國對中國340億美元產品加征關稅的當天,她的公司就收到報關行有關稅務問題的通知和說明。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她表示,此次美中經貿摩擦影響范圍甚廣,表面是對中國產品征稅,實際上影響到美國的就業和消費者的生活。對中國進口產品增稅,自然會提高企業成本,導致企業考慮裁員;產品成本增加,也加重了消費者的負擔。
李社潮說,大家都知道貿易戰沒有贏家,而且一旦開打,再回頭的話必然需要一個過程。她希望,無論如何,美中兩國政府盡快協商溝通,把貿易戰盡快停下來而不是擴大。
美國綠田園國際董事長邵聞也談到貿易戰對他的影響。“(影響)非常大,現在海上漂著我出口到中國的2000多噸貨物,將要增加100多萬美元的關稅。”邵聞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他的公司主要從事美國農產品對華出口業務,而農業是目前美中經貿摩擦的“主打”項目。
美國是一個農業大國,雖然美國農業人口只占1%,但可養活世界1/5的人口。邵聞說,中國對美國農產品加稅,對美國幾百萬農戶是有傷害的。他希望貿易戰能夠逐漸緩和下來,為了民眾的福祉,兩國回到談判、協商的軌道。
公司業務同樣受到影響的加州藝術品拍賣公司董事長周德昭說,現在他的心情非常沉重,因為已經涉及華人商家和消費者的利益。“我們是生活在美國的華人,實在不愿意看到美中之間發生貿易戰。現在看,貿易戰沒有和緩跡象,這讓我更著急。”
對于這輪經貿摩擦,美國著名華裔財稅專家顧衍時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說,由于中國對美出口產品多,貿易戰初期對中國是不利的。另外,目前美國經濟不錯,為貿易戰提供了一定支撐。但經過一段時間后會發生變化。在美國主流社區,已經有輿論認為,貿易戰可以打,但不能繼續,因為中國有一些情況是美國人無法想象的。比如,中國有龐大的人口,是國際上最大的消費力量之一,美國不能不考慮這么大的一個市場。
顧衍時認為,美國針對中國、歐洲、加拿大和墨西哥發動的貿易戰,已經讓美國失去很多朋友,在輿論上成為輸家。他對解決貿易戰的前景持樂觀態度,因為美中兩國都不會為了貿易戰投入全部的力量。但他提醒說,美國國內一些政客和學者對美中貿易現狀的不滿已經持續很久,之前一直沒有找到改變的機會,因此中國在處理貿易戰時需要非常非常謹慎,不能完全退讓,采取的措施一定要有利有節。▲
環球時報2018-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