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金陵

爸爸又在校園唱歌了,消息比歌聲傳得還快。爸爸喜歡唱歌,有一副好嗓子。第一次聽到爸爸唱歌是在大年初二。那年,姑姑帶著孩子來給姥姥拜年,住了下來。吃過豐盛的晚飯后,我們幾個孩童心滿意足地溜出去玩。玩累了,跑回家,在爸爸住的廂房里看見姑姑在翻看舊相簿。
姑姑指著照片對我說,這張是在扶典鄉讀小學時照的,這張是在梧州城北讀小學時照的……姑姑小時候,爸爸出去當教師,把姑姑帶在身邊,供她讀書。她說,那時爸爸很活躍,教學生唱歌,唱《牧羊姑娘》《漁光曲》《八月桂花遍地開》,還會唱粵曲《餓馬搖鈴》,唱得很好聽,學生們很喜歡他。甜美的回憶使姑姑的臉上漾起了笑容。說著,爸爸進來了,姑姑笑著看爸爸,叫他唱支歌給我們聽。
爸爸看看姑姑,又看看我們??吹贸觯职中那楹芎茫瑓s說記不得了。姑姑打氣道:“不怕的,唱吧,讓他們聽聽?!卑职诌t疑了一下,拿起碗喝了口茶,笑了笑,竟真的唱了起來:“對面山上的姑娘,你為什么悲傷……”聲音婉轉高亢,跟他平時講話的聲音簡直是兩個樣。姑姑說,爸爸唱的是《牧羊姑娘》。我佩服爸爸的記憶力,他竟一字不頓地將整首歌唱了下來。接著,他又唱了《漁光曲》《八月桂花遍地開》以及《餓馬搖鈴》等,一首接一首,姑姑有時也附和著一起唱。歌聲從廂房的窗口飄出,引得鄰屋的孩子們跑來看熱鬧。那天晚上,爸爸很高興,唱了很多歌,說了很多話,聲音都有點嘶啞了。
第二次聽爸爸唱歌,是在山林里。那時,由于家里人口多,負擔重,靠出工掙工分難以維持一家人的生活,爸媽工余便常去山里找些藥材到市場賣。有時生產隊放假,剛好我和表哥星期天不用上學,便跟隨父親進山找藥材。一次,我們和爸爸去采桑寄生。各人都采了一挑擔后,便坐下來休息,用樹葉盛取山泉水消渴。我們坐在石塊上,聽鳥兒啁啾,享山風徐來,分外暢快。這時,爸爸來勁了,“咿……啊……”地清了清嗓子,又唱起了《牧羊姑娘》《餓馬搖鈴》。表哥鼓起了掌,爸爸很快樂,還向我和表哥講授了一些唱歌技巧,說我倆聲音都不錯,有時要吃些冰糖燉木瓜、生雞蛋,保養好嗓子。
“你聲音那么好,年輕時應該去唱歌。”表哥跟爸爸很聊得來?!拔蚁脒^當歌唱家,有導師肯帶我,但家貧沒辦法?!卑职终f,他最懷念的是在學校的那段時光。他上的音樂課是最受歡迎、最有吸引力的,學生聚精會神,窗外圍滿家長,歌聲飄繞校園……每每提起,爸爸菜色的臉便會泛起光彩,眼里耀出光芒。此后,每逢進山采藥,林子里便會響起我們的歌聲。爸爸分外精神,歌多話也多,仿佛換了個人似的。
一別校園幾十年,爸爸又唱歌了。人說枯木逢春,是黨落實了政策,他恢復了教師待遇。多少次的等待,多少年的盼望,爸爸終于盼未了今天!在老校長的鼓勵下,在陽光普照的校園里,爸爸又歌唱了!
“八月桂花遍地開……”爸爸張開雙臂,仿佛要擁抱遍地盛開的桂花,擁抱和暖燦爛的秋日,擁抱一張張陌生的笑臉。那種快樂,那種興奮,不亞于唐時平復戰亂、“初聞涕淚滿衣裳”的杜甫!
學生圍近了,家長湊過來了,有些家長還是爸爸當年的學生哩。他們傾聽著,議論著,有好奇,有感慨,有嘆息……
此時,爸爸的歌聲已由酸楚變得蒼勁雄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