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魯
竺可楨先生是我國著名氣象學家和地理學家,也是中國近代氣象科學和地理科學的奠基人。他在臺風、季風、中國區域氣候、物候學、氣候變遷、自然區劃等領域,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竺可楨還是一位赫赫有名的教育家,是中國現代教育的先行者和實踐家。他曾擔任浙江大學校長數十年,親自為浙江大學制訂了“求是”的校訓。這個只有兩個字的校訓,被譽為浙江大學這所百年老校最珍貴的精神財富。
據說,浙江大學每年新生入學,竺可楨都會向他們提出兩個非常經典的問題:“第一,你到浙大來做什么?第二,將來畢業后做什么樣的人?”竺可楨從1936年擔任校長以來,每年都讓學校把這兩個問題印在錄取通知書上,讓每個被錄取的新生都能看到。每年畢業生離校的時候,學校又會把這兩個問題印在畢業紀念冊上,讓這兩個問題伴隨他們去往四面八方。
竺可楨的座右銘是“一絲不茍”。我們僅從他一生所記下的日記,就能感受到他做任何事情都一絲不茍的精神。
他每一天的日記都一絲不茍地記錄著自己的氣象觀察、閱讀和感悟所得等。作為氣象學家,他在記錄每天的各種活動時,總會寫到天氣的變化。例如,誰在講話時,突然外面雷聲隆隆;某一次活動時,天氣本來是微雨,忽然轉為大雨,不一會兒又雨歇天晴了……他的日記對中國近現代科學史,特別是對中國氣象史,還有浙江大學校史、中國科學院院史的研究,具有翔實、可靠的資料價值。
一個人偶爾寫點日記并不難,難的是一年365天,天天都能堅持寫。這需要多大的毅力和耐心?
竺可楨活到了84歲高壽。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年開始分卷出版的《竺可楨全集》,共24卷,2000多萬字。
可以想象一下,一位科學家、教育家、大學校長,日常工作那么忙碌,卻還能寫下這么卷帙浩繁的著作,這該多么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