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漪 陳黛
當前“走出去”已經成為民營經濟新的增長點,民營企業成為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力量。引導服務民營企業根據自身特點健康有序“走出去”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是工商聯工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促進“兩個健康”發展的新的著力點。
為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全國工商聯關于引導服務民營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若干意見》和《北京市參與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實施方案》的要求,適應首都民營企業“走出去”實現國際化發展的需要,市工商聯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按照“黨委的要求是什么、企業的需求是什么、我們能做什么”的工作思路,從提升引導服務能力、搭建服務平臺、提高民營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組織化程度、抓好典型引領和培訓教育等方面人手,堅持需求導向,發揮企業家作用,創新工作模式,認真做好民營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引導服務工作,依托已經“走出去”的重點企業、專業機構,創立了非公經濟發展服務基地。
非公經濟發展服務基地是以“走出去”企業為引領建立的企業互助合作平臺,每批認定有效期為兩年。自2015年3月第一批發展服務基地創建以來,市工商聯先后在天津、河北、甘肅等省市設立了6家境內發展服務基地,在美國、德國、英國等25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36家境外發展服務基地,為企業提供法律、信息、宣傳、產業指引、風險提示等服務,引導企業在京外、海外互助合作,為企業“走出去”發展發揮了較好的服務平臺作用。
非公經濟發展服務基地工作也得到了全國工商聯、市發改委、市商務委等各部門的充分肯定和認可。2015年,時任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戴均良同志曾出席澳大利亞發展服務基地授牌儀式并講話,央視財經頻道、鳳凰衛視、澳洲日報等媒體均在第一時間做出報道。時任北京市副市長程紅在2015年京港會期間視察京泰國際商務中心發展服務基地時,對基地的創新和服務給予高度評價。該項工作被市發改委納入北京市參與“一帶一路”實施方案工作要點。在2017年5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發展服務基地還作為創新亮點工作,由北京廣播電臺進行了專訪和報道,受到廣泛關注。
同時,該項工作在工商聯系統內也形成了良好示范效應,以昌平工商聯為例,依托入駐“北京市工商聯、北京市商會非公經濟發展服務基地”之一的瀚海集團美國洛杉磯孵化器的企業成立了昌平區工商聯商務服務站,幫助更多企業“走出去”,并在加拿大、香港等地也建立了商務服務站。
2017年11月28日,市工商聯舉辦2018-2019年非公經濟發展服務基地授牌儀式
為進一步拓展和完善非公經濟發展服務基地,2017年市工商聯認真總結第一批發展服務基地工作經驗,進一步完善標準和程序,開展了新基地申報和老基地復核工作。審核認定了新一批(2018-2019年)非公經濟發展服務基地,并于2017年11月28日,在服務民營企業“走出去”形勢分析報告會上舉行新一批非公經濟發展服務基地授牌儀式,要求各發展服務基地自覺踐行“一帶一路”建設新要求,將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作為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樹立守法誠信、規范經營的良好形象;充分發揮工商聯非公經濟發展服務基地的互助合作平臺作用,從提升市場開拓咨詢能力、風險預警提示能力、商務對接聯絡能力等方面人手,加強服務能力建設,切實擔當盡責、發揮作用。
市工商聯組織民營企業參觀江泰保險經紀股份有限公司,了解企業“走出去”全球投資貿易服務平臺的相關情況
市工商聯組織外向型民營企業與美國北卡羅萊納州政商高級代表團座談交流
近年來,市工商聯接待并組織首都民營企業家與美國北卡羅萊納州政商代表團、德國漢堡市經濟促進局、泰國暹羅大學代表團、南非標準局和審計風險委員會、阿富汗中央銀行與財政部代表團、馬耳他中國友好協會、斯中社會文化合作協會代表團、蘇丹全國大會黨等來京考察團組對接項目需求、交流政策信息、共謀合作機遇。
今年,市工商聯計劃邀請美國舊金山灣區委員會來京與科技型民營企業對接交流。通過一系列“引進來”活動,不僅有效地為民營企業“走出去”,特別是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投資創業提供了權威、豐富的經貿政策信息和投資風險提示,更是為企業搭建起與當地有關政府部門和企業友好聯系的橋梁,形成了“引進來”和“走出去”的相互助力和有效互動的良好局面,不斷拓寬民營企業對外經貿交流合作渠道。
未來,市工商聯將以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精神,在規范和提升非公經濟發展服務基地上下功夫,不斷拓展和延伸服務企業“走出去”載體和手臂,建立完善企業家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和互助服務聯動工作機制,努力把發展服務基地建設成為服務首都民營企業“走出去”發展的有力幫手,成為工商聯商會拓展國際服務網絡、聯系海外商會組織的前沿觸角。
一是聚合政府有關部門、商(協)會組織、中介服務機構等資源,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主線,以“走出去”的總部企業為重點,進一步拓展非公經濟發展服務基地,不斷完善跨國界、跨地區、跨行業的綜合服務平臺。二是繼續加大企業“走出去”指導、培訓和溝通交流力度,增強企業本土化經營、守法誠信和環境保護意識,提升企業“走出去”科學決策能力、國際化經營管理能力、風險防范和危機處理能力。三是整合平臺資源,發揮服務基地作用。建立企業“走出去”精準對接服務機制、風險防控機制、商事服務保障機制和政企溝通與培訓交流機制。四是成立國際聯絡專門委員會。充分發揮專委會民間性優勢和智庫平臺作用,貫徹落實北京市“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各項決策部署,加強與海外、港澳特別行政區和臺灣地區工商界的聯系,通過開展調查研究、建言獻策、考察交流、政企協商、經貿洽談,舉辦專業論壇、主題沙龍等活動,促進市工商聯對外聯絡、民間交往工作,為民營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開展國際合作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