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招弟



摘要 目的:探討胎盤位置異常的診治思路。方法:收治前置胎盤孕婦60例為試驗組,選取同期胎位正常的單胎妊娠孕婦50例為對照組。對兩組患者進行彩超檢查,對兩組患者產后出血量及產后情況進行比較。結果:試驗組中,36.7%為中央性前置胎盤,200x)為低置胎盤,28.3%為邊緣性前置胎盤,15%為部分性前置胎盤。兩組產后出血發生率、出血量及產后情況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胎盤位置異常是導致產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也是導致產婦及新生兒死亡的主要原因。
關鍵詞 胎盤;位置異常;診治思路
孕婦在懷孕28周后若有胎盤附著位置位于子宮下段,甚至達到或者覆蓋宮頸內口者為前置胎盤,是臨床上常見的胎盤異常[l-5]、產后出血及圍產兒和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妊娠過程中非常嚴重的并發癥之一,所以臨床對于胎盤附著位置異常和其產后出血情況及結局的研究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6-9]。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胎盤位置異常患者,對其進行回顧性分析,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胎盤位置異常患者60例為試驗組,年齡22~ 35歲,平均(28.4±3.2)歲;孕周28~32周,平均(30.3±3.1)周。同時選取同期在我院就診的胎位正常的單胎妊娠孕婦50例作為對照組,年齡22—34歲,平均(28.1±3.0)歲;孕周28~32周,平均(30.4±3.2)周。兩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對兩組進行B超檢查,根據B超檢查結果,對試驗組的胎盤位置異常情況進行判斷。在生產過程中,對兩組患者的產后出血量及產后情況進行比較。采用美國飛利浦公司生產的飛凡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3.5~5Hz。受檢孕婦飲水使膀胱充盈,檢查過程中孕婦仰臥位,將腹部暴露至恥骨聯合處,對恥骨聯合處的上方進行橫向、縱向掃查,充分顯示出胎盤下緣與宮頸內口的關系,必要時輔以經陰道彩超進行檢查,對孕婦的胎盤異常情況進行判斷。
診斷標準:根據胎盤下緣與宮頸口的位置關系,將其分為中央性前置胎盤、低置胎盤、邊緣性前置胎盤、部分性前置胎盤4種。胎盤近中央部位或中央部位位于宮內口的上方,胎頭與膀胱或者子宮壁之間間距增大者為中央性前置胎盤;若孕婦子宮下1/3被胎盤占據,邊緣尚未達到子宮口但胎盤的下緣與子宮口內的距離<3cm者為低置胎盤;若胎盤位于孕婦子宮下1/3,胎盤下緣與子宮內口齊平但未遮擋住子宮內口者為邊緣性前置胎盤;若子宮內口被部分胎盤覆蓋,胎頭與膀胱或子宮后壁之間的距離增加為部分性前置胎盤。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對試驗結果進行處理分析,計數資料用例數(n)或者率(%)來表示,計量資料用(x±s)來表示,組間比較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各類型前置胎盤的分類:試驗組中,中央性前置胎盤22例(36.7%),低置胎盤12例(20%),邊緣性前置胎盤17例(28.3%),部分性前置胎盤9例(15%),見表l。
兩組產后出血情況比較:兩組產后出血發生率及產后出血量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兩組產后出血結局比較:對兩組產后出血結局比較結果顯示,剖宮產、早產、子宮切除、新生兒窒息、產婦死亡等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討論
產后出血是婦產科常見且極其嚴重的并發癥,子宮內膜損傷、炎癥、蛻膜發育不良導致滋養細胞向子宮肌層浸潤,導致胎盤附著位置異常,常合并胎盤粘連和植入,前置胎盤是臨床上影響孕產婦結局的高危因素[9],極易引發產后出血,從而導致產婦子宮切除。因此,術前應用B超對胎盤異常情況、附著情況等進行檢查,對患者的術中評估有極大幫助。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對于各類型前置胎盤的統計結果顯示,60例患者中央性前置胎盤36.7%,低置胎盤20%,邊緣性前置胎盤28.3%,部分性前置胎盤15%。在手術過程中,試驗組產后出血發生率及出血量顯著高于對照組。對兩組產后出血結局比較結果顯示,剖宮產、早產、子宮切除、新生兒窒息、產婦死亡等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胎盤位置異常易導致產后出血,且易引發剖宮產、早產、子宮切除、新生兒窒息甚至產婦死亡等危險因素的發生,所以胎盤位置異常應引起臨床醫生的足夠重視。
參考文獻
[l]李曉筑,陸靜,郭銘川.32例前置胎盤的臨床分析[J].四川醫學,2009,30:1552-1554.
[2]周洲.中央性前置胎盤剖宮產大出血60例救治分析[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09,9(6):477-478.
[3]張喜錦,董雁,王春霞,等.經腹與經會陰超聲聯合應用診斷前置胎盤的臨床價值[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1.32:1147-1148.
[4]謝一炎.B型超聲診斷前置胎盤的臨床價值[J].影像與介入,2010,17:168-169.
[5]吳佳,許倩,朱云龍.剖宮產術后瘢痕子宮并發前置胎盤87例臨床分析[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13,11:889-891.
[6]符秀梅.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158例分娩方式臨床分析[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3,27(6):411-413.
[7]馬志紅,杜習羽,王搖潔,等.前置胎盤287例臨床分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20(23):2884-2885.
[8]朱錦明,李敏.211例中央性前置胎盤的臨床分析[J].江蘇醫藥,2013,38(16):1965-1966.
[9]鄭雪湘,趙淑芬,張宏濤.中央性前置胎盤42例臨床分析與處理[J].中外醫學研究,2013,10(2):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