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 袁瑞鴻 溫曉霞


摘要 目的:探討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腦干聽覺誘發電位異常的危險因素。方法:收治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186例。均進行BAEP檢測;其中BAEP異常患兒64例為觀察組,BAEP正常患兒122例為對照組。結果:導致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BAEP異常的危險因素包括高B/A比值、酸中毒。結論:臨床中應密切關注危險因素,積極對癥治療。
關鍵詞 新生兒;腦干聽覺誘發電位;高膽紅素血癥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是臨床多發病癥,其并發癥膽紅素腦病風險較高,若不及時接受治療,對患兒生命安全造成威脅。腦干聽覺誘發電位(BAEP)異常是早期膽紅素急性毒性作用現象,因此BAEP作為早期監測指標,BAEP異常診斷被廣‘泛運用臨床中[1]。本次研究,將我院收治的186例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其BAEP異常的危險因素,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6年5月-2017年6月收治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186例。所有患兒均進行BAEP檢測,其中64例BAEP異常患兒設為觀察組,BAEP正常的122例患兒設為對照組。觀察組男38例,女26例,胎齡38~42周;對照組男75例,女47例,胎齡37~42周。患兒出生Apgar評分8~10分,對比兩組新生兒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排除標準:存在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頭顱血腫、新生兒顱內出血及新生兒窒息等病癥;有耳聾性家族史、無外耳道畸形、使用過耳聾性藥物等。
儀器:使用美國Biologic腦干聽覺誘發電位儀完成檢測,環境需在溫室20~25℃、安靜、屏蔽中,且新生兒睡眠后進行檢測,對于哭鬧不止新生兒給予口服0.3~0.5mL/kg濃度10%水合氯醛溶液。使新生兒取平臥位,于耳后乳突部置電極并記錄,前額兩眉間置于參考電極。極間電阻<5kΩ,對受試耳使用強度85dBnHL短聲刺激,1500次疊加,200~2000Hz濾波范圍,11.1次/s重復率,0.1ms波寬,50μV靈敏度,10ms掃描時間,使用35dB白噪聲掩蔽側耳,單耳測試≥2次。并對I、Ⅲ、V波的出現率、波間潛伏期(IPL)、波的潛伏期(PL)等仔細觀察。
治療方法:根據新生兒臨床病情給予對癥治療,包括白蛋白輸注、口服茵梔黃、光療、抗感染治療等,必要時可給予丙種球蛋白治療。
判斷BAEP異常標準:①異常:I、Ⅲ、V波部分IPL與PL延長>3個(x±s),或同側I波與V波波幅比<0.5,或I、Ⅲ、V波形缺失或分化不清。②正常:I、Ⅲ、V波各IPL與PL<3個(x±s),且波形分化清除。
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 18.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組間計量資料差異用t檢驗,使用(x±s)表示;組間計數資料差異使用X2檢驗,使用率(%)表示;運用Logistic,回歸模型進行獨立危險因素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BAEP異常單因素分析:兩組患兒膽紅素/血漿白蛋白(B/A)比值、酸中毒、TSB峰值、人院體重等對比,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BAEP異常多因素分析:根據單因素分析結果,自變量根據與BAEP相關因素設置,因變量為BAEP結果,采用Logistic回歸模型對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BAEP異常危險因素進行回歸分析,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BAEP異常的危險因素包括高B/A比值、酸中毒,影響最大的為高B/A比值,見表2。
討論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是臨床常見及多發病癥,目前臨床對其生理因素尚不明確。該病癥對新生兒智力發育及聽力造成嚴重不良影響;同時其嚴重并發癥膽紅素腦病風險較高。膽紅素3個階段分別為聚集、結合及沉積;早期毒性作用,前兩階段對神經元損傷具有可逆性,而沉積階段對神經系統損傷可留下后遺癥,病變不可逆。病理研究顯示,新生兒神經元經膽紅素毒性損傷后,存在較為明顯的特征區域分布,對基底節的神經核團造成主要損傷,而最易累及聽神經傳導通路神經核團[2]。而經深刺激后整個聽覺系統產生的電位反應能通過BAEP記錄,從而全面反映神經通路上存在功能異常,可對腦神經功能及腦干的病理障礙和生理功能進行客觀反映,早期新生兒膽紅素腦病即存在明顯異常,可作為該病癥的早期診斷指標[3]。
本次研究顯示,導致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BAEP異常因素包括膽紅素/血漿白蛋白(B/A)比值、酸中毒、TSB峰值、入院體重等。經Logistk,回歸分析,危險因素包括高B/A比值、酸中毒,第1危險因素為高B/A比值。經研究分析,新生兒膽紅素腦病發生中血清TSB濃度水平并非是唯一條件,而存在多種因素使膽紅素進人中樞,導致新生兒聽力損傷[4]。而高B/A比值可導致白蛋白與部分膽紅素聯結疏松,使血清膽紅素游離程度增加,提高其穿透力,使神經毒性加重。
綜上所述,導致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BAEP異常的獨立危險因素包括高B/A比值、酸中毒,臨床中需積極采取對癥治療,有助于患兒的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崔花淑,樸愛善.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360例病因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29):85-86.
[2]莊嚴,李貴南,周勇,等.新生兒重度高膽紅素血癥腦干聽覺誘發電位異常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13,28(1):28-31.
[3]李秋艷.52例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腦干聽覺誘發電位檢測結果分析[J].吉林醫學,2013,34(36):7690-7691.
[4]張瑜,王紅云.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腦干聽覺誘發電位異常的影響因素[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6,32(9):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