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潔萍



摘要 目的:探討社區臨終關懷在晚期癌癥患者護理中的效果。方法:收治晚期癌癥患者64例,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2例。對照組采用常規社區護理模式,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臨終關懷護理。結果:觀察組護理滿意度及后期生存質量均明顯較對照組高(P<0.05);臨終關懷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家屬的SAS、SDS評分均明顯較護理前降低(P<0.05),且顯著低于同時期的對照組(P<0.05)。結論:在癌癥晚期患者的護理中運用社區臨終關懷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及后期生存質量,緩解甚至消除家屬的消極情緒。
關鍵詞 癌癥;晚期;社區;臨終關懷
晚期癌癥患者常伴體質衰弱或營養不良,此時應用藥物或手術進行治療已失去意義,患者更需要的是盡可能降低軀體疼痛度以提高后期生存質量,需要得到更多的心理安慰以緩解內心的壓抑及面對死亡的恐懼。臨終關懷L追求高生命質量的客觀要求相適應,為進一步探究該護理模式在晚期癌癥患者社區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本次選取我社區中心收治的晚期癌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癌癥晚期患者64例,均經影像學、組織病理學及內鏡檢查并結合臨床表現確診為癌癥晚期,且臨床預計生存期≤1年。將其按照自愿選擇護理方式的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2例。對照組男20例,女12例;年齡46~83歲,平均(64.53±1.24)歲;其中食管癌4例,乳腺癌6例,胃癌14例,肺癌5例,肝癌3例。觀察組男22例,女10例;年齡43~81歲,平均(64.14±1.17)歲;食管癌6例,乳腺癌4例,胃癌10例,肺癌7例,肝癌5例。兩組性別、年齡、癌癥類型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自愿參與本研究。相關方案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在其監督下實施。
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社區護理,包括對患者病情進行及時合理評估。社區護士在執行護理活動前、執行護理過程中及完成護理活動后對患者進行評估,以判定該護理活動是否適當、安全;積極對抗化療產生的不良反應,給予患者及家屬癌癥晚期健康教育,預防其他并發癥的發生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臨終關懷護理。①社區護理中心成立臨終關懷護理小組,通過各種電話、網絡通信等方式增強與患者家屬之間的溝通,在消除其心理障礙的基礎上了解患者相關信息,并根據家屬所提供的相關信息及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臨終關懷護理計劃,同時給予患者家屬積極、有效的心理支持。②晚期癌癥患者往往會出現身體消瘦及抵抗力嚴重下降等現象,加上長時間臥床可引發患者大小便失禁等一系列并發癥,因此社區護理人員應將患者安置在舒適安靜的環境中,并認真做好其早晨及夜間生活護理工作,按時為患者清洗身體,同時經常為患者換洗貼身衣物及床單等;此外,還應幫助患者定時翻身,以防止出現壓瘡。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發展制定長期治療與保健護理計劃,幫助患者進食與休息,盡量選擇軟質、富含蛋白質及維生素的食物,多為患者提供其喜歡吃的食物;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可幫助患者適當活動。③晚期癌癥往往給患者帶來極大疼痛,患者極易因此產生恐懼、焦慮等負面情緒,因此社區護理人員應給予患者充分的尊重,時刻觀察患者心理狀態的變化,當患者出現不良情緒的時候應主動給予安慰與鼓勵,將治療及護理過程中的注意事項詳細告知患者及家屬;定時詢問患者的需求,鼓勵其主動說出自己想說的話,尤其是不舒服之處,并及時采取相應護理措施,盡可能消除其的擔憂,減輕患者內心的孤獨、無助之感。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對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后期生存質量及護理前后患者家屬消極情緒的變化情況進行觀察。其中后期生存質量采用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生存質量測定量表(WHO QOL)進行評定,該量表主要從患者軀體功能、認知功能、日常生存質量及情緒4方面內容進行評價,各方面評分0~ 100分,分數越高表明患者生存質量越高。以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對家屬消極情緒進行評定,兩個量表得分以50分為界,超過即為出現焦慮或抑郁癥狀。
統計學方法:本次研究所得數據的分析處理均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采用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行x2檢驗;采用(x±s)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患者后期生存質量比較:觀察組患者WHO QOL量表得分明顯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兩組患者家屬護理前后消極情緒的變化情況:護理前兩組家屬SAS及SDS量表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評分顯著低于護理前(P<0.05),且明顯較同時期的對照組低(P<0.05),見表3。
討論
當患者的癌癥發展到晚期,其所承受的生理及心理上的痛苦極大,身心俱疲。晚期癌癥患者進入社區接受護理管理,表明其已失去治愈的機會,因此給予適當的護理極其有必要。臨終關懷為針對晚期癌癥患者的極具人性化的護理方式,通過運用科學、有效的護理手段改善患者生存質量,不追求猛烈的、可能增加患者痛苦的或無意義的治療,而是通過減輕甚至消除患者癌痛,維護了晚期癌癥患者的生命尊嚴,排除其心理上的問題,讓其感到自我價值的實現,從而以平和的心態面對死亡。本次研究中,觀察組采用臨終關懷護理,通過成立臨終關懷護理小組,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方案,盡可能使患者在舒適、安靜的環境中接受護理,積極與患者及家屬交流,以科學、有效的撫慰手段對患者進行體貼人微的呵護,使患者的痛苦得到最大限度的減輕,同時緩解家屬的消極情緒。觀察組實施臨終關懷護理后,患者滿意度及后期生存質量均明顯較采用常規社區護理的對照組高(P<0.05),患者家屬在臨終關懷護理模式下消極情緒得到明顯改善,且焦慮、抑郁等負面心理顯著輕于對照組(P<0.05),表明臨終關懷護理成效顯著。
綜上所述,在癌癥晚期患者的護理中運用社區臨終關懷可有效提高患者后期生存質量,改善家屬心理狀態,應在臨床中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