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武 (山東省煙臺高級師范學校 山東蓬萊 265600)
海生藻類植物標本是生物學教學和實驗觀察、研究所必需的。如何制作和保存海藻臘葉標本,標本制作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問題,如何解決?經多年的實踐和探索,筆者獲得了一些經驗。
1.1 采集時間 海藻標本采集時間最好在2—7月藻類生長旺盛的季節。在北方,例如煙臺、青島等沿海地區,紫菜(Porphyra)生長期是11月至次年5月,適合在旺盛期2—3月采集(人工養殖條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適于在11月下旬采集);裙帶菜(Undaria pinnatifida)、海帶(Laminaria japonica)也適合在2—3月采集(若為人工養殖的則適合在11月份采集幼苗做標本)。錯過這段時間,因氣溫變化,紫菜藻體則分解了;海帶、裙帶菜也因生長時間太長,藻體太大,不適合做標本。
海藻大多生長在潮間帶,農歷每月的初一至初三,以及十五至十八是大潮期。此時海水退得最低,便于采集到更多生活在潮間帶的各種藻類,4—5月的大潮期是采集海藻的最佳時間。
1.2 采集方法 獲取海藻標本可直接到海邊采集,也可通過網絡快遞等途徑,從產地獲取經冷凍處理或風干處理的海藻。
1.3 處理方法 一些質地較硬的種類,例如:海蒿子(Sargasum confusum)、鼠尾藻(Sargasum thunbergii)、羊棲菜(Hizikia fusiformis)、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等,很適合風干或冷凍,處理后可保存較長時間;其他膜質或質地柔軟的海藻,例如:海帶、裙帶菜、孔石莼(Ulua pertusa)、滸苔(Enteromorpha)、紫菜等,也都適合通過冷凍或風干暫時保存。冷凍或風干的海藻需用海水或人工海水泡開后再行制作,與采集的新鮮海藻制作的標本過程基本一樣,其顏色保持不變。
1.4 注意事項 ①新鮮標本采集后應盡快處理,若來不及處理需暫時存放在盛有新鮮海水的容器內,并置于冰箱冷藏環境中保存。②冷凍或風干后的標本要用海水泡開使用,或用淡水1 000 mL加30 g食鹽(用海鹽最好)代替海水,用水泡開后應在短時間內盡快一次性處理完,不宜長時間放置。若浸泡后放置時間過長,標本將會褪色嚴重。③無論通過什么途徑獲得的標本都要做好采集記錄,這對以后的標本整理和鑒定具有重要作用。記錄的內容主要包括:產地、時間、物種名稱(俗名)、生長環境等。
海生藻類的許多種類含有膠質,適合做臘葉標本,尤其是一些中、大型海藻,很適合制成臘葉標本長期保存。
制作臘葉標本常用的工具包括:塑料水槽(或塑料臉盆)、吸水紙、標本夾、鑷子、剪刀、紗布、臺紙、硬白紙(或打印紙)、塑封膜、電熨斗等。通過實驗探索,筆者對常用的制作方法進行了一定的改進,使標本的制作過程更簡單,效率更高,效果很好。
2.1 標本的整理
1)常規方法:將挑選好的具有代表性且完整的標本放入盛有海水的盆中清洗干凈。有些藻類分支太多或藻體太大,需剪去多余部分使標本大小合適,形態自然。將整理好的標本放入盛有海水和淡水1∶1的塑料水槽中,浸泡約10 min,去除表面鹽分。
2)改進方法:對于柔軟或質地較薄的大部分藻類,可直接從海水中取出壓制,這樣不僅省時,且制作好的標本保色效果更好。例如異管藻(Heterosiphonia japonica)、海索面(Nemalion verm-iculare)等,制作全過程都用海水處理,以保持標本的原色。
2.2 標本的吸水與壓制
1)常規方法:①將標本置于水中,根據標本的大小,選擇合適的硬白紙浸入水中,將標本移至紙面上,整理標本使其呈自然狀態,將硬白紙和標本一起托出水面,傾斜紙面使水流凈(圖1)。②將硬白紙上的標本放至吸水紙上,標本的上面先覆蓋一層棉紗布,再覆蓋多張吸水紙,將帶有標本的吸水紙放入標本夾內,用繩子將標本夾捆緊。
2)改進方法:①除了幾種藻體膜質帶有粘性的標本,例如紫菜、海頭紅(Plocamium telfairae)等按此法操作,大多數海藻,例如刺松藻(Codium fragile)、石莼(Ulvaceae)、海帶等,都可洗凈控水后直接放在臺紙上整理(圖2)。②將整理好的藻類標本上面覆蓋一層棉紗布,并用加熱的電熨斗在標本上熨燙(圖3),通過高溫壓制使標本快速定型,并去掉大量水分。③有些大型而不帶粘性的標本,例如海蒿子、鼠尾藻等,可直接將藻類標本夾在報紙間,用加熱后的電熨斗進行熨燙。待其基本干燥和定型后,再置于標本夾中壓平。
通過初步定型、干燥,多數藻類標本已粘附在臺紙或硬白紙上,此時輕輕取下紗布(圖4)。一些不易取下紗布的標本,可繼續覆蓋在紙上,放入標本夾中壓制,使標本進一步干燥和平整。經吸水紙吸水干燥,待標本完全干燥后,從標本夾中取出。還蓋有紗布的標本,此時可將紗布輕輕取下。
改進制作方法后,標本定型好,干得快,既節省了大量吸水紙,也減少了多次換紙和晾曬吸水紙的麻煩,縮短了標本制作時間,效果較好。

圖1 長石莼(Ulva linza)

圖2 海帶

圖3 熨燙中的海帶

圖4 定型后的海帶
2.3 完成標本制作 壓好后的藻類標本,有些已粘附在臺紙上,有些種類卻很容易從附著的臺紙滑下,可用乳膠直接將其粘貼到臺紙上;同時貼好標簽,填寫學名、中文名、采集地點、定名人、日期等內容,最后也可用塑封膜塑封。對于干燥后粘附在硬白紙上的標本,可連同白硬紙一起貼到臺紙上,或依據標本形態原樣剪下,再貼到大小合適的臺紙上,并貼好標簽。為長久保存也可用塑封膜進行塑封。這樣制作的標本更突出形態特點,也更美觀(圖5)。

圖5 制作完的標本
2.4 注意事項 ①用電熨斗快速定型干燥時,溫度不宜過高,控制在70~80℃,開始時需較高溫度,標本脫水后應適當降低溫度。②標本初步脫水定型后,放入吸水紙中仍需用標本夾壓實或捆緊,以免標本發生變形。③從硬白紙上剪下標本,應選用剪紙剪刀,以保證標本形態完整。④粘貼標本和標簽,應選用水分少、粘度高的白乳膠,以防止標本吸水變形,待膠水干燥后再塑封。
臘葉標本的保存需放在避光、干燥處。對于塑封臘葉標本避光保存是一項重要的事項。光照易使標本褪色。在標本的使用和保存過程中應盡量避免或減少光照。保存時,筆者將過去單個標本分別陳列、保存,改為集中裝訂成冊或用相冊集中保存。這樣既方便使用,又可盡量減少光線的影響,可有效延長標本的使用壽命。一些塑封臘葉標本,保存、使用了20多年顏色仍然保存很好,自然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