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維 劉永剛
摘 要:農村藝術設計產業起源于歐洲生態農業,現階段,城市化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節奏也越來越快,壓力越來越大,在此背景下,我國農村生態產業悄然興起。景觀建筑設計和藝術產品設計是農村藝術設計產業的主要發展方向,其對當地經濟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農村藝術設計;城市化發展;景觀建筑設計;經濟發展
1 農村藝術設計概述
農村的發展較為落后,但是農村現代化零進程以及歷史文化資源的完整度,也為其藝術設計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農村藝術設計化應以原始農業生態環境為基礎,同時還要以歷史農耕文物完成多種農村藝術設計產品。農村藝術設計化主要是在農村生態文化資源的基礎上,結合全新的理念完成藝術設計。設計中一方面要以農村原始文化和建筑為基礎,融合現代的理念和歷史文化理念完成景觀設計;另一方面還要在農耕文化遺產的基礎上,結合現代工藝,制作出具有歷史文化價值及收藏價值的工藝品。
2 農村藝術設計產業與民間藝術的關系
2.1 民間藝術以農村藝術設計產業為載體
農村藝術設計產業是基于農村文化歷史資源而進行的藝術設計。農村文化歷史資源多數為古時流傳下來的民間藝術。因此,民間藝術以農村藝術設計產業為載體和重要的表現方式。近年來,城市化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很多農村也逐漸走向城市化的大潮當中。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也出現了越來越多與高科技相關的物品,現代化的科技生活使農村中的人們逐漸遺忘了流傳下來的民間藝術和習俗。
在農村藝術設計產業不斷發展的進程中,多種民間藝術重新走入了人們的視野。農村藝術設計產業全新的設計理念使傳統民間藝術具有濃厚的現代氣息,從而增強了民間藝術的生動性,促進民間藝術與現代設計理念的有機結合,最終設計出了具有商業價值和歷史文化收藏價值的藝術作品。
2.2 農村藝術設計產業以民間藝術為核心資源
農村藝術設計產品是民間藝術的重要紐帶和載體,其為民間藝術的現代化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從而喚醒了人們對民間藝術的記憶。民間藝術也是農村藝術設計產業發展的重要根基。農村歷史文化資源是農村藝術設計產業得以發展的關鍵要素。不僅如此,古代流傳下來的民間藝術也成了農村藝術設計產業發展中最為重要的資源。可以說,民間藝術是歷史發展中的精華,也具有其他藝術形式所不具備的歷史意義。我國傳統民間藝術具有較為鮮明的民族性。我國共有56個民族,因此不同的民間藝術也是展現其民族特色的主要元素,也正是由于這種文化性的差異,才能夠充分展現出不同民族的特點,從而使其成為農村藝術設計中最為關鍵和重要的寶貴資源。
3 農村藝術設計產業發展的主要思路
當前,設計與生產生活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藝術設計已經深入人們的衣食住行和文化服務等多個領域,而且藝術設計對生活質量也有著十分顯著的影響,可以說設計成了生活藝術化的有效手段。
3.1 發展具有鮮明特色的專業村
以一村一品為基礎,充分考慮市場的發展需求,并全面利用科技和人才的優勢,高度重視特色產業,從而在發展中實施專業化、規模化和品牌化的發展戰略,最終為產業升級創造有利條件。工匠是推動鄉村穩定發展的關鍵要素,行業工匠也成了鄉村藝術設計產業發展的基礎。匠人十分重要的特點就是對自己的手藝擁有巨大的自信心,同時匠人一直秉承精益求精的做事原則。有了工匠世代不息的傳承藝術,設計行業也呈現出規模化發展的趨勢,與此同時也起到了帶動產業發展的作用。而推動農村藝術設計產業的發展,是小制造向大制造轉化的必然要求,其也滿足了農民的生活需要。
3.2 創建獨特的田園綜合體,促進農村的可持續發展
在藝術設計產業發展中,以原生態、就地取材為主要原則,更加重視實用性,不提倡形式主義,倡導綠色節約的設計理念,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農村的可持續發展,為農村旅游業的建設與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有關部門也應支持條件較好的農村開展農民合作,從而全面提高農民的參與度,真正地從中獲益。不僅如此,還要將循環農業、創意農業和農事體驗充分融合在一起,以農業綜合開發為手段,積極開展試點示范工作。
3.3 促進藝術設計產業與其他產業的高效融合
如今,農村經濟飛速發展,農民收入水平顯著提升,農民的閑暇時間也不斷增多,因此人們更加重視高層次的產品生產。又因為文化產業從業者與傳統行業存在顯著的差異,其不受工作場所的限制,且工作方式也較為靈活。利用網絡聯系彼此,形成了一種生態化的靈活就業格局。以產業融合模式為核心,積極創建產業融合發展試點。同時藝術設計產業也成了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其對農村經濟的發展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4 結語
結合上述內容可以看出,我國現代化發展水平顯著提高,為了更好地解決三農問題,我國采取了多項措施。農村發展的過程中應以產業為基礎,且藝術設計產業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和示范作用,在發展中還可結合生產、生活和生態,積極創建全新的模式,進而推動鄉村發展和基礎設施的建設,促進三農問題的順利解決。
參考文獻:
[1] 鄧小南,渠敬東,渠巖,等.當代鄉村建設中的藝術實踐[J].學術研究,2016(10).
[2] 陳可石,高佳.臺灣藝術介入社區營造的鄉村復興模式研究——以臺南市土溝村為例[J].城市發展研究,2016(02).
[3] 張中波,王濟遠.農村文化創意產業與生態文明耦合發展探析[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5(07).
作者簡介:黃維(1986—),男,遼寧撫順人,學士,遼寧傳媒學院室內設計系室內設計專業,研究方向: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