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二胡音樂的不斷發展,很多的作曲家在不斷創新二胡作品的同時,在創作過程中融入了一些地方音樂元素,促進了二胡音樂的發展,也對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進行了傳承。本文重點研究秦腔音樂在當代二胡作品中的具體運用,通過分析秦腔的聲腔特點,并將其與二胡的演奏融合,研究在處理帶有秦腔風格的二胡作品時應該怎樣更好地處理與把握作品。
關鍵詞:秦腔音樂;二胡;具體應用
0 前言
近年來,二胡音樂在作品創作、音樂演奏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發展與突破,二胡作為民族樂器,又與我國的民間音樂、曲調有著非常深刻的聯系,越來越多的作曲家在創作時開始融入傳統的民間音樂元素。秦腔音樂為二胡作品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這不僅為二胡音樂風格的多元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礎,還豐富了我國二胡音樂的創作體系。筆者以此為本文的出發點進行論述,研究秦腔音樂在音樂、行腔以及板式方面的特點,以更好地對二胡作品中的音樂風格、元素進行準確的把握。
1 二胡作品中秦腔音樂的創作手法
在二胡作品中,秦腔風格的創作手法有其獨特的實踐方式,最常見的就是對傳統音樂元素以及傳統旋律的應用。在引用傳統旋律時也會有不同的方式,有的是以原旋律的形式出現,有的是變化后出現,還有的是將不同的幾段旋律拼接在一起,再加以運用。而對于傳統音樂元素,則會選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旋律音調或者特定的調式音階等。
如秦腔音樂《殺妲己》,屬于苦音曲牌,一般多表現悲傷、沉悶的情緒,又是單獨演奏,有時會出現在唱腔之中。《秦腔主題隨想曲》是二胡作品中將秦腔音樂改編得較為經典的作品。該樂曲以秦腔音樂主題為主要創作素材,通過對循環體結構的運用,將濃郁的秦腔風格呈現出來,在該樂曲的慢板部分中,就選用了秦腔音樂《殺妲己》中的節奏以及調式特點,并進行了新的發展,使《秦腔主題隨想曲》帶有濃郁的秦地風格。旋律中的核心樂音不斷重復出現,在音樂發展上進行了強調,加上細節的處理,作品的情緒、風格得到了充分的呈現。
這樣的創作還有很多,但是在創作中不管運用哪一種創作手法,都需要以體現風格為前提,尤其是在二胡音樂的創作中,與地方音樂或者民族音樂的融合,是其創作發展的重要方向,不僅可以弘揚我國的傳統民族文化,也可以為二胡音樂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2 文化內涵在秦腔音樂二胡作品中的體現
秦腔是地方戲曲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曲種,其音樂的發展也是相當完備的,因此,它富有一定的文化內涵。首先,從民族音樂角度來講,秦腔音樂中典型的音樂元素本身就帶有北方音樂的特質,所采用的音階、調式都是以五聲音階為基礎的旋律音調,尤其是對于“花音”和“苦音”兩個特征性音調的運用;其次,從地方音樂角度來講,秦腔音樂與其他地區音樂相比,有其自身的文化內涵,因為每一種藝術的發展都離不開當地地域環境與人文環境的影響,其中所帶有的文化因素也是自成體系的,這也是秦地文化的主要特色;最后,從語調性的角度來講,受秦地地方方言的影響,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當地戲曲音樂的發展。因此,這三個方面的文化內涵都需要在二胡作品中有所體現。
陳怡創作的《胡琴組曲》分為三個樂章,在作品在中,分別選用了三種胡琴,擔任不同樂章的主奏樂器。其中,第一樂章主要是“唱”,作曲家從秦腔中的“苦音”以及“信天游”中提煉旋律音調,由于兩種音樂都采用了徵調式,從屬地域相同,因此運用了上行的四度音程。將“信天游”中的小七度下行進行運用到作品中,經過新的發展變化,以一種新的主題呈現形式出現。
從二胡音樂的創作來看,文化內涵在秦腔風格的二胡作品中,具體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是文化的繼承,秦腔音樂作為傳統藝術形式,要想得到長遠的發展,就需要借助其他藝術形式的共同創作,尤其是文化多樣發展的現代,僅僅依靠傳統的戲曲音樂傳承是不夠的。將秦腔音樂與其他藝術形式融合,才能在傳承傳統文化藝術的同時,豐富我國的音樂創作。其次,借助文化的傳播功能,近年來,二胡在我國的普及度越來越高,開始由國內走向國際舞臺,因此,秦腔風格的二胡作品對于我國傳統文化的弘揚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對于民族音樂文化的個性保護也有重要的意義。
3 秦腔藝術在二胡演奏中的運用
聲腔作為我國傳統戲曲音樂中的專有名詞,也會因為所屬范圍的不同,衍生出不同的意義。我國民族樂器也有屬于自己的腔音,這是我國民族樂器演奏風格的體現,在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里,腔音都被作曲家們忽視,一直到80年代之后,我國的作曲家們才開始重新回歸到傳統戲曲音樂元素中,并開始尋找民族器樂作品的創作靈感,從而獲得一種新的音響效果。20世紀60年代,閔惠芬提出了二胡聲腔化的演奏觀念,通過二胡的演奏技法來模擬其他的音響效果,隨著近幾年二胡音樂的創作發展,融入大量的戲曲音樂元素。其中主要有以下幾個特征:
一方面是對風格的體現,最鮮明的就是對秦腔中調式元素的借鑒,以及對其中特征性音調的運用,通過二胡演奏中的壓揉手法,來體現秦腔音樂的特點;另一方面是對聲腔中情感因素的突出,在創作過程中需要注意潤腔技法的運用,以呈現作品的情感表達。
4 結語
秦腔音樂在二胡創作實踐中,在創作思維上與二胡演奏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首先,因秦腔音樂本身的特色與優勢,其伴奏樂器中的二胡本來就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其次,從二胡音樂的自身發展來看,不管是在風格、演奏技巧,還是作品的創作體裁方面,民間元素的運用對其發展的影響都是非常巨大的,其中秦派二胡更是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兩者在聯系中不斷發展,且相輔相成。
參考文獻:
[1] 孫放.二胡創作中對民間音樂的借鑒和運用——以《秦腔主題隨想曲》為例[J].北方音樂,2014(10).
[2] 鄭麗華.談二胡弓法[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1996(01).
[3] 劉長福.二胡弓法的技巧性應用[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88(01).
作者簡介:范卓勛(1989—),女,江西南昌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二胡演奏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