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具象繪畫大師巴爾蒂斯傾向于向人的精神世界,特別是最隱蔽、最神秘的領域作令人神往的探究。他的繪畫堅持以具象表現形式描摹內心世界,具有濃厚的象征意味,形成了獨具個人風格的藝術表現形式,并以這種方式實現精神世界的再現。
關鍵詞:具象繪畫;精神世界再現
1 傳統藝術語言與現代觀念的融合
巴爾蒂斯一生從未進入藝術學院學習,而是在大量的觀摩和深入的思考中領悟門道,從而有目的地通過大師作品臨摹掌握技巧,吸收了許多古典主義繪畫的因素,如畫面布局安排、人的姿態、畫面構成和畫法等,因此他在古典技法上造詣很深,越是熟悉傳統技法,也就越是具備創新的深厚基礎。
巴爾蒂斯甚至是拒絕現代藝術的,他骨子中是一位古典主義者,在繪畫中他擅長抓住事情偶發瞬間的情景,并以此來探索蘊藏在畫面背后的精神世界,以“個性”看“共性”的取向是現代藝術所具有的并且提倡的,內容是表達精神的載體,這與古典藝術注重內容的表現和表達顯然是不同的。巴爾蒂斯出神入化地運用傳統具象語言表現具有現代觀念的個人視象,無疑是對傳統藝術的一種融合和拓新。
2 獨特藝術風格
2.1 畫面構成
巴爾蒂斯畫面構成十分講究章法,甚至暗借了中國書法的布局留白,特別是風景繪畫中的布局分割多有平面因素,而少有古典主義的構圖法則,《意大利風光》表現得尤為突出。其他部分風景畫也表達出不同于以往的構圖布局,構成方式不屬古典派,也不屬學院派,而是注入了現代社會人們對時空的新認識。畫面構成有一種靜止與運動的對立與統一,人體的輪廓線條僵直且是畫面結構中各種力量的交匯處,而著重姿態和動作的定型,弧線、直線的生硬構成了種種的疏離質感,將人自然而然地引向畫面之外,將人帶入更深層的空間,形成與古典繪畫截然不同的造型模式。
2.2 抽象造型和色彩
在形態和色彩上的抽象處理,在畫面中巴爾蒂斯深入對象本質,刪除對象表面的繁復因素,簡化出更接近真實對象的因素,將物象提煉到純粹的境界,表現出恰到好處的分寸感。他巧妙地將文藝復興的寫實表現手法融于自己的造型之中,使之既有真實感又有超越寫實造型和色彩的深層內涵,從而也逐漸形成了他獨特的現代意識表現手法。
2.3 肌理效果
巴爾蒂斯描繪的畫面始終是古樸、沉靜、微妙的,和諧平靜的畫面中透著極致的美感。他運用典型藝術的作畫方法,喜愛使用酪蛋白調制的油畫顏料作畫,在降低亮度的同時又便于作他擅長的肌理,通過肌理表現質感、空間、光影、情緒、意境,給觀者一種古樸厚重而又不失雅致的畫面格調。
3 精神世界的再現
巴爾蒂斯說過:“我希望表現事物后面的東西,也就是表現我們這個世界可見事物背后的東西,是那種雖然看不見而又確實是存在的東西。范寬他們不就是這樣的嗎?他們并不是只畫眼前看到的事物,那才是真正的藝術?!彼拖褚晃惶剿髡?,善于在精神領域漫游,以其敏銳的觀察、別具一格的感受、深入的分析,使平常的事物變得深刻而耐人尋味。繪畫對于巴爾蒂斯來說只是一種表達方式,一種過程,而不是目的,重新創造曾經存在而無人識別的形式,表達內心視象,這也就造成他的許多作品給人夢境或者謎一般的視覺感受。
巴爾蒂斯尤其喜歡表現兒童和少年,特別是幼女,多半是為了取其形態結構,更深層的便是某種象征意義。巴爾蒂斯之所以抓住少女時代不放,是因為她們形象純真美麗,正值青春期,是最豐富多彩,最變化萬千,最復雜,最微妙的象征。在他筆下,她們或思夢,或懷春,或自憐,或斗智,或自遣。幼女題材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壁爐前的裸女》。但從畫面來看似乎十分簡單,畫中主角是一個裸女、一個侏儒、一只貓,但作品的內涵卻要遠遠超出畫面所呈現的表象,赤裸的少女仰面側躺地靠在睡榻上,慵懶放縱,具有某種模糊的意識上的誘惑性,但她畢竟是美好的象征。而窗前的侏儒陰險而頗具敵意地注視著她,要把窗簾拉開,將少女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她那張隱沒在黑暗中的面孔格外丑陋,是美好的對立物,卻又與美好共存。侏儒拉開窗簾的角度非我們能看到少女的角度,但我們會本能地讓自己的視角和他提供給我們的方向聯系在一起,給觀者造成一種視覺錯覺和心理錯覺。再看那只黑暗中窺探的貓,是神秘、詭異、陰險、狡詐,隱蔽而又無處不在的。貓不僅是西方文化中神秘且邪惡的象征,也是巴爾蒂斯作品中一個特殊的角色。在當下它冷眼旁觀這場沖突,卻若無其事,暗自得意,整個房間似乎快要窒息了,一切都是真實的,但當我們的視線進入畫面,卻能感受、發現另一個似乎遙遠深邃而又近在咫尺,神秘莫測的精神空間。
風景畫創作也是巴爾蒂斯藝術創作中的重要部分,“寄情于景”是他藝術生活中的一大樂事。他的風景創作,諸如《意大利風格》《拉爾尚》《三角地》等,師承庫爾貝和塞尚之風。同時,巴爾蒂斯的風景畫創作也從中國山水畫的布局構圖中得到啟發,借此創造出神似中國畫意境的畫面形式,這與他所嘆服的李成、范寬之間可謂有靈犀之通。他在作品中強調意境,在西方風景畫中獨樹一幟,最重要的在于他十分強調自己的感受和認知,且善于將他人之長化為己用,為表現自己的視象服務。
巴爾蒂斯用自己的繪畫向我們展現他極具個人化的內心世界,一個既有可觸摸的美好真實情景,又有難以捕捉的虛無縹緲,甚至于邪惡事物的象征和呈現。最終將其呈現于觀者眼前,吸引觀者深入靈魂深處的豐富世界。面對種種藝術新樣式,堅守傳統具象繪畫,以世人熟悉的形象表現他理想世界的微妙。我們從巴爾蒂斯的藝術表現形式中不難看出,他既不同于古代任何時期的藝術形態,也不同于現代意義上的繪畫形式,他的藝術是時代與時代間的橋梁,是新舊融合后的升華,是跨越時空界限的存在。這也說明藝術家是否與時代共進退,并不在于貌合神離的形式,關鍵在于能否做到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的大腦去思考,用自己的藝術語言去表達,呈現完全個人化的藝術形態。巴爾蒂斯的藝術創作理念也標志著時代背景下的藝術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從單一的形態走向多元化的形態,從極端化轉向新的平衡,所謂平衡就是時代精神與相應藝術形式之間新的協調。巴爾蒂斯的作品中就呈現了人們精神渴望的那種平衡。這也許就是畢加索評論他為最偉大藝術家的原因。
作者簡介:周倩(1985—),女,河南信陽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美術學,民族民間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