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旭劍 于成龍
摘 要:伴隨著數據化時代的發展,一場全新的數據時代的改革正在悄無聲息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例如,在人類消費習慣、新聞傳媒等方面,都成了數字可視化表現的重要體現。這種可視化的技術表現為人類生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捷性,使人們在生活當中逐漸感受到新一代科技獨有的神奇魅力。因此,本文主要以數據可視化設計對現代生活的影響進行分析,首先依據數據可視化當中所表現的概念進行探討,接著對數據可視化設計發展的意義予以分析,最后綜合數據可視化對現代生活產生的影響,從而凸顯數據可視化設計在現當代社會發展中的意義,為進一步促進其普及和技術的革新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和積累全面的實踐經驗。
關鍵詞:數據化時代;可視化設計;現代生活;影響
1 數據可視化的主要概念
對于可視化的發展技術來說,在這一技術剛剛出現的時候,最主要就是用于數據可視化(Data Visualization)這一發展方向。在現代社會當中所表現出來的數據可視化(Data Visualization)技術主要就是運用計算機圖形學以及設計學進行有效的處理,并且將相關的數據逐漸轉換為特殊的圖形或者是圖像,在整個屏幕當中逐漸顯現出來,進行交互性的處理。當中還涉及相應的計算機圖形學、計算機輔助設計、圖像處理以及計算機人機交互等多個不同的領域。科學家不僅僅需要通過一定的圖形與圖像對計算機所運算出來的相應數據進行分析,而且還需要對整個計算機發展中的數據進行轉變。伴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數據可視化概念也在逐漸獲得擴展,電子商務、網絡技術以及信息可視化等概念也逐漸被人們提出。它不僅能夠運用圖像顯示多維性的空間數據,促使用戶進一步理解數據的含義,并且能夠運用更為形象、直觀的圖像對其進行檢索。
2 數據可視化設計發展的重要意義
怎樣獲取更多更復雜的數據?在許多相關數據當中可以看出,人類在獲取外界信息的時候,有80%以上的內容都是通過視覺通道來表現的。因此,必須提供一些能夠通過人眼進行凸顯的,有一定知覺的、交互性特點的可視化環境,這對于整個數據可視化技術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第一,不斷加強對相關數據的處理,促使相關數據每時每刻都能夠獲得最佳的用處。
第二,有效實現人與人之間以及人與機器之間所表現出來的圖像通信,進而轉變如今的數據通信以及文字表現,促使人們對傳統方法表現出來的規律性進行觀察。
第三,促使研究者不僅能夠更有效地獲取相應的計算結果,而且還能夠知道在整個計算過程當中能夠產生什么樣的一種現象,并且能夠逐漸對相關參數進行轉變,觀察在這當中獲取的影響,對整個計算過程進行控制。
第四,可以有效地提供基于計算機條件之下的可視化技術手段,進而在整個網絡分布的條件之下運用計算機輔助協同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五,用戶可以隨時運用交互式的表現方式進行管理,進而開發相應的數據,促使人工處理數據繪圖儀輸出二維圖形這一傳統時代一去不復返。
第六,數據可以通過圖像、二維圖形以及三維方式、曲線方式顯示,從而對所表現出來的相關模式以及相互關系進行可視化的分析。
3 數據可視化對現代生活產生的影響
首先,伴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不斷發展,在數據處理與運用上已經逐漸成為整個信息領域的發展核心,數據所表現出來的可視化就逐漸成為全新的焦點。因為目前數據所表現出來的可視化新聞報道已經在很多方面離不開了。如今,各種處理技術的蓬勃發展使得在人們生活當中的傳統新聞表現方式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目前運用數據處理技術最常見的產業則屬于唯品會、阿里巴巴、支付寶等互聯網企業。隨著新聞數據可視化的出現,人們在生活當中對所要獲得的內容進行搜索,并且運用不同的圖表進行數據上的表現,進而有效地促進人與人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充分展現數據可視化的現實意義,并對人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的各項事務進行準確的實時播放。這樣一種特殊的技術轉變將人們的生活逐漸引向超前化、便捷化的發展階段。
其次,由于數據可視化在現代人的生活當中的運用越來越廣泛,相關技術也引起了人們的重視。這就需要相關的研究人員滿足各不相同的技術要求,如技術是否熟練、理論體系是否完善、技術與理論能否有效結合等,從而使數據可視化在人類生活當中的普及范圍以及影響力越來越大,這也是數據可視化技術為人類后期發展帶來的一項最重大的挑戰。
4 結語
要想有效促使數字可視化為現代人類的生活帶來更優質的體驗,就必須構建良好的技術前沿性、傳播影響以及公眾的可信度。毫無疑問,這時候能夠進一步將數據可視化運用于人類生活當中,是優化人類當代發展的最重要的技術手段,同時也是推進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融合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 方愛華,張解放.數據可視化實踐對數據新聞團隊的啟示[J].新聞世界,2014(06).
[2] 劉東華,關玉霞,魏力婕.大數據時代的電視新聞創新——以央視“‘據說”系列節目為例[J].新聞與寫作,2014(04).
[3] 高金萍.大數據與西方主流媒體涉華報道議程設置[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2).
[4] 郎勁松,楊海.數據新聞:大數據時代新聞可視化傳播的創新路徑[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4(03).
[5] 吳靜.網易“數讀”的數據新聞實踐探析[J].中國傳媒科技,2014(03).
[6] 鐘瑛,張恒山.大數據的緣起、沖擊及其應對[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3(07).
[7] 方潔,顏冬.全球視野下的“數據新聞”:理念與實踐[J].國際新聞界,2013(06).
[8] 文衛華,李冰.從美國總統大選看大數據時代的數據新聞報道[J].中國記者,2013(06).
[9] 張浩,郭燦.數據可視化技術應用趨勢與分類研究[J].軟件導刊,2012(05).
[10] 韓麗娜.數據可視化技術及其應用展望[J].煤礦現代化,2005(06).
作者簡介:于成龍(1996—),男,山東文登人,吉林藝術學院2018級碩士,從事數字媒體藝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