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連華
總所周知,人參具有十分顯著的藥用價值和保健功能。伴隨著國民經濟不斷增長,人民的生活質量也在不斷的提升,也更加關注自身身體健康,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人參產業的發展。廣大參農也看到了人參發展的機遇,為在栽培和種植人參的過程中避免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廣大參農在平地研發栽培人參,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基于此,對平地人參栽培種植的關鍵技術進行探討。
選地作為平地人參栽培種植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在選地時盡量符合以下條件:(1)選擇接近水源,整體地勢存在較緩的坡度,以便于后期有效排水;(2)靠近水源,以便于打藥和進行灌溉;(3)在土壤方面,孔隙應較大,最好是細砂土,或者是黃泥土。同時,土壤酸堿度應介于5~6之間;(4)前茬作物最好是大豆或玉米。
在選好地以后,進行休養和閑置,以降解土地中存在的有毒成分,并且培養土壤的肥力。在這過程中也要對土地進行多次旋耕和除草。在對人參栽培種植的當年,可以將腐熟好的糞肥,又或者是綠肥以每平方米2~3kg的方式均勻的灑在地面上,然后進行第一次旋耕,其深度應當保持在20~25cm之間,在第二次旋耕時,需加入毒菌靈(50%),以每平方米3~6g的方式對土壤進行消毒,在完成之后翻耙土地,深度保持在25~30cm之間。
對參畦進行定向,需要建立在人參生長特點基礎上,由于人參生長忌光直射,喜斜射,因此在定向時就需要對地形、光照條件等進行充分考慮。采用南北走向的方式進行操作,針對面積比較大的地塊,可以借助分段的方式,做橫道壩,間距保持在50~100m之間,橫壩與橫壩之間順山拉線,取值可做床。坐床大多是在秋天播種或者晚秋封凍之前,規格為:寬度1.3m、高15~20cm、作業道為1m。
為提高種子的存活率和種植效果,就需要做好選種工作:一等的種子,千粒重的應高于25g,種子的飽滿度、純度、凈度都應當高于90%,種子的含水率也不得到超過14%。同時,種子色澤黃白,不存在病粒、碎粒。種苗的質量標準:種苗沒有病害、漿足、發苞也要健康,其中一級、二級、三級苗單支重分別為7g、5g、3g。選好種子以后,對其晾白皮以后,將種子放置到的25陽光下進行晾曬,時間為30分鐘,可以有效殺除依附在種子表皮處的細菌,然后按照5:1的比例,將分化砂和種子混合起來,水分為15%,然后將之放入到板箱當中,并用沙網進行圍裹貯存。最后每隔10天對種子進行翻倒。
人參播種時間主要有春播和秋播,在播種方式上又分為條播和穴播,采用不用的播種方式,其密度也會不用,其中穴播的密度為55cm,覆土的厚度應當保持在3~5cm之間,覆上稻草應該以不露地作為標準。在對參苗移栽時,若是在秋季進行移栽,就需要在上凍前10天以內完成作業,春季移栽則需要在10cm地溫5以上開展作業。在移栽時橫畦開溝為6~8cm,秋季移栽時還需要做好防凍措施,覆上稻草,厚度為3cm,若種植為西洋參,就需要在此基礎上加蓋塑料布,此外也要注意通風透氣。
做好移栽后管理包含以下內容:(1)撤掉覆蓋物,清明前后時期,對覆蓋物進行清除,同時擺勻稻草,促使其水分充分蒸發,也避免對芽胞造成損壞;(2)搭棚架,主要有平棚、拱棚等形式,高度應保持在100~120cm之間;(3)扣簾子,搭好棚架以后,在上面鋪上一層塑料布和遮陽網,避免陽光直射;(4)防御病蟲害,為有效防止病蟲害對人參生長造成不良影響,就可以在種子發芽期間,每平方米使用0.5g的土菌殺凈進行消毒,在展平葉以后打藥,采用代深銨(45%)和代森鋅(80%)進行混合進行噴灑;(5)光照,人參每生長一年,對光照的需求就會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10%,就可以借助遮陽網對光照進行有效調節。需要注意的是在購買時,需要對遮光比例進行合理選擇,即小苗的透光率為25%,大苗的透光率在40%,再加上不同季節,光照強度差異也較大,因此也需要適時進行插花,必要情況下也可以通過種植青草、樹木等方式,對透光率進行有效調節,以促進參苗生長;(6)水分調節,針對容易干旱的地塊,就可以在春天化雪時將之轉移到床面上,并且在植株上附上稻草、樹葉等。針對小苗建議采用噴灌的方式,次數為2~3次,直到澆透到濕土層為止。在進行排澇時,針對地勢較低的區域,可以借助平栽參、高做畦的方式做到有效排水,此外也可以通過適當增加松土次數的方式,加快水分蒸發。
在本文中,對平地人參栽培種植的關鍵技術進行分析和探討,主要是從選地和整地展開,為保障參種健康生長,同時也需要做好定向做畦、選種與處理、播種、移栽等工作,才能夠進一步保障人參種植質量和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