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希清
黑木耳是一種較為傳統的食物,兼有藥用和高蛋白以及微量元素的營養物。同時兼有清肺益氣,滋陰壯體等效果,因此受教師、礦工、理發師等職業者青睞。黑木耳憑借其本身優秀的口感和豐富的藥用價值,致使其市場份額正在不斷的擴大,甚至遠銷海外。國人對黑木耳的市場前景普遍看好,但栽培技術卻遲遲得不到更新。基于此,本文對無公害黑木耳的栽培新技術做系統的探究。
黑木耳是一種木腐菌,其種類屬于高溫型的菌類。菌絲的適合生長范圍為6~35℃,而適合耳片生長的溫度為15~35℃。而根據這一基本特性,我國的北方地區可安排一季,也就是在7~8月份,前后延伸各一月;我國的南方地區可做兩季,分別為3~5月和9~11月。而按照實踐論的觀點,黑木耳的種植應在這一基本特性的基礎上加以微調,因為各個地區的種植環境不同,生長條件也存在差異。因此應根據各個地區的實際條件來對具體的黑木耳種植時間加以控制。
菌種的制作應分為一級,二級,三級。根據計劃出耳的時間來判定具體推遲時間,一般多會定為4~5個月。但現在制作菌種多會直接使用二級菌種,是的能夠有效的減少三級菌種發芽與生長的時間,推遲的過程僅僅需要3個月即可。
菌袋的生產也應具體的根據實際的出耳時間,一般會向后推遲45天。需要注意的是,生產菌袋時應注意種植過程所使用的配方、培養溫度等。具體的制作菌袋生產應注意一個原則:寧早勿晚。
一般有種植基礎的地方多會存在種植的當家種,在種植時使用這部分品種即可。但在沒有種植基礎的地區,在菌種選擇時,應格外注意對種植條件的研究,根據實際的種植條件來確定最終的種植品種。
配方一:木屑220公斤,麥麩30公斤,蔗糖1.5公斤,過磷酸鈣5公斤,石膏粉3公斤,尿素0.8公斤,磷酸二氫鉀0.5公斤,保成功1袋,食用菌三維營養精素(拌料型)1 袋,料水比 1:1.6~1.8。
配方二:木屑160公斤,棉籽殼60公斤,麥麩30公斤,蔗糖1.5公斤,過磷酸鈣5公斤,石膏粉3公斤,尿素0.6公斤,磷酸二氫鉀0.5公斤,保成功1袋,食用菌三維營養精素(拌料型)1袋,料水比1:1.6~1.8。
在原料的選擇應為不存在霉變的闊葉樹木屑等,在按照上述的配方進行計量的選擇之后,除去必要的營養液之外,還應適當的加水攪拌,使之能夠充分軟化和吸水。因為雜菌孢子會在適合的環境中萌發和生長,這部分雜菌的生長有助于實現滅菌的效果。
根據菌袋種類的不同,適應的方式也存在差異。但共性是都應使用17~28Cm的聚丙烯塑袋進行機械裝袋,并且將兩頭扎口,在常壓下滅菌110~12小時,或者在常規高壓0.15環境下滅菌2小時。
接種的過程也需要根據裝料方式來確定。比如小菌袋應通過采用兩頭接種的方式;立菌袋則應通過采用一頭接種的方式或者直接采用“梅花接種法”的方式,也就在菌袋的四周打六個孔,并且在接入真菌之后使用膠布進行封口。
應提前兩天對培養室進行清潔處理,使用800倍的百病去無蹤進行地毯式的藥物噴灑,隨后封閉培養室。兩天之后將菌袋移入并進行發菌管理。常溫下菌袋的擺放不應超過六層,而氣溫低于18℃時可適當的增加兩層;保持室內的空氣濕度穩定75%,并且常開窗通風。
一般在40天左右即可完成發菌,因此在這一階段不應進入出耳階段,要適當的調整溫度、濕度等條件,從而讓菌袋轉入后熟的時期,也就是使之能夠繼續發菌,進而在最大程度上的繼續進行分解集營養和生物量的增加。
這種出耳方式也就是立體式的栽培方式。可將小菌袋橫向拍高,不限層數。從而菌強的形式。溫室內的氣溫調控方式應以噴水和通風的方式為主,并且在氣溫比較低的時候還應適當的加入二氧化碳。
這是一種層駕式出耳的方式,因為一般的大菌袋和立式菌袋可周身出耳,小菌袋可直接切開使之成為兩個立式菌袋,因此可直接采取向上出耳的方式。
一般情況下,黑木耳從出現原基到最后的采集過程,僅僅需要20天的時間,這一過程中若發現,木耳的背面白色的程度逐漸變重并且在耳基處出現的白色斑點,即可認定木耳已經成熟。因此這一過程應及時收集,因為采集的過早或者過晚都會對木耳的品質產生一定的影響。
采收后的鮮耳,應及時進行干制處理。春栽木耳時,可利用陽光曬干,方法是將木耳單片擺開,盡量不使重疊,以防粘連。
綜上所述,黑木耳憑借其出色藥用價值和使用價值,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接下來的工作重心應放在怎樣去提升黑木耳的質量,將栽培技術與科技的發展相結合,進而培養出更具品質與價值的木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