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艷艷
建園時,必須綜合考慮當地的土壤條件、地勢、地形等因素,將園地選在蘋果生長最適區。
1.1.1 土壤狀況
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達到0.8%以上,土層深厚,活土層在60cm以上,土壤團力結構好。
1.1.2 地勢地形
建園海拔高度宜選擇在900m~1300m之間,山坡坡度要小于150。選擇背風向陽、光照充足、通風良好、交通便利、自然災害較輕的中上位水平梯田、反坡梯田建園,不宜在川臺地、溝壩地、霜凍易發區、冰雹多發地帶建園。
根據山地地形、建園規模及生產生活需要,綜合主干道、生產道路、機械耕作、集雨窖、堆肥場、選果場及其它配套設施,集中連片規劃。
2.1 中熟品種以嘎啦優系為主。
2.2 中晚熟品種以千秋優系、元帥優系、金冠優系、早熟富士、華冠、蜜脆等為主。
2.3 晚熟品種以富士優系為主。宮崎短富、龍富短枝、禮泉短富是富士優系的最佳短枝型品種。
3.1 挖定植穴
深翻后旋耕整平,挖深、寬、長均為80cm~100cm的栽植坑(或寬0.8m、深1m的定植溝),每畝施腐熟有機肥2000kg~3000kg。三元素復合肥 15kg~30kg,肥料與土混勻,先表土后底土進行回填,春季栽植坑(溝)回填后應進行灌水。
3.2 栽植密度
喬化栽植密度3~4m×5m,畝栽33~44株。梯田或反坡梯田按地形調整加密株距。短枝型栽植密度2~3m×4m,畝栽 55~83株。
3.3 授粉樹配置
選擇與主栽品種花期一致或接近,花粉量大、親和力強,且能與主栽品種相互授粉,豐產并具有較高的商品價值,適應當地環境、栽培管理容易、始果年齡和壽命相近的品種為授粉樹。配置授粉樹比例不低于20%,專用授粉樹不低于5%。
3.4 苗木選擇
優先選擇本區域優良、無毒壯苗大苗建園。優質苗標準是:要求有側根5條以上,長度在20cm以上,基部粗度0.45cm以上,側根分布要舒展而不卷曲,并有較多的小側根和須根。苗高120cm以上,接口以上10cm處莖粗1.2cm以上,接口以下砧段長度不超過5cm。整形帶內有飽滿芽8個以上,嫁接口愈合良好,莖桿無損傷,無皺縮,并且砧樁剪口完全愈合,無病蟲害、無檢疫對象。
3.5 栽植時間
以秋栽為主,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
3.6 栽植技術
3.6.1 確定行向
栽植時根據坡地等高線或梯田走向,確定栽植行向。
3.6.2 滅鼠
挖坑(溝)前準備一些大蔥和老鼠藥,大蔥切段和鼠藥攪拌均勻,挖坑和栽植中遇見鼠洞時放在鼠洞里。
3.6.3 苗木處理
苗木按照大小、根系完整度、枝干傷損情況分級,修剪根系,修剪根系后用傷口愈合劑封閉較大傷口,按大小、類別、定量捆成小捆備栽。苗木栽前在8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倍液、3%~5%的過磷酸鈣溶液中浸根,消毒、吸水12h~18h,再用混有生根劑的泥漿蘸根,隨即栽植。
3.6.4 定植
定植時扶正苗木,舒展根系,縱橫成行,邊填土邊提苗并踏實。定植深度應以嫁接口露出地面5cm~8cm為宜。提倡使用生根粉和抗旱保水劑。
3.6.5 定桿
在飽滿芽處定桿。定桿高度為1m~1.2m,定桿后采取適當措施保護剪口。
3.6.6 埋土防寒
秋栽苗定植后將苗桿埋入土中,要求苗桿順行向壓倒全部埋入土中,基部埋土厚度達到40cm以上。
4.1 放苗
秋栽苗次年春季分兩次放苗,第一次在谷雨前后(4月下旬),放出20cm,陰天或傍晚進行,第二次新葉變綠后,一般在5月上旬全部放出。
4.2 覆膜
春季放苗后整平樹盤。春栽幼樹定植后每株灌水15kg~20 kg,待水滲后覆土封坑用地膜覆蓋樹盤或通行覆,留足1.0m~1.5m寬營養帶,地膜兩側、斷口、破洞及苗干基部的地面撕口用土壓實。
4.3 扶正中干
苗木成活后當中干頂芽新梢長到50cm以上時,用扎帶或麻繩將新梢固定在竹竿上,保持中干順直不彎曲。
4.4 種植綠肥
實施果園生草或豆菜輪茬。禁止間作玉米等高桿作物。
4.5 追肥灌水
根據土壤墑情及時適量灌水,新梢長到10cm左右時每株追施尿素50g~70g,灌水15kg以上,促進幼樹生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