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婉孌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我國自古以來便有種植大豆的傳統,種植方式也是從古代就已經傳承下來的,成為了確保大豆產量的重要技術。在進行大豆種植的時候要更好的確保其種植流程的準確性,提高種植戶的經濟效益。
在進行播種之前,要依據種植目的對于大豆豆種進行選擇。在選擇的過程中,主要依照以下幾個原則進行:
1.1 選擇品質良好的豆種。只有確保豆種的良好品質,才能保證豆苗具有更好的產量,并且在生長過程中其穩定性和抗蟲害性能也會更好。
1.2 選擇較為早熟的品種。大豆如果可以在霜降之前成熟,不僅可以降低生產過程中的勞力浪費,還可以降低肥料的投資,較少不必要成本的浪費。
1.3 以進行豆制品加工為目的,可以選擇一般品種的豆種;如果是為了進行豆油的制作,則要盡可能的選擇優質、顆粒飽滿的種子。
在豆種選擇完畢后,播種之前要進行曬種的工作,以增加豆種的活性,使豆種在播種后具有更高的活性,更加有利于豆種的生長。
在豆種選擇完成后,要對于豆種進行清選工作,以確保每一粒種子的飽滿型,挑選出豆種中的病種、蟲蛀的種子以及顆粒較小的種子,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證豆種的活性,確保豆種的質量,保證大豆產量符合預期。在進行豆種清選的工作時,要注意仔細挑選,確保每一粒種子的大小一致,飽滿度優質。
在清選、曬種過后,要對豆種進行包衣操作,主要是將種衣劑、殺蟲劑、肥料、生長調節劑等的混合物質包裹在豆種的外部,已達到避免播種后產生蟲害的目的。剛剛播種后的豆種對于地下蟲子的吸引力很大,為了避免豆種發芽前,受到蟲害的侵蝕,進行包衣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大豆發芽率。
不同區域的天氣環境不同,大豆的播種時間也各不相同,所以在選擇大豆播種日期的時候要依照播種區域特點進行選擇。早豆的播種日期一般在二月底到三月底這一個月的時間內,晚黃豆的播種日期則躲在立秋和處暑的期間。在進行播種的時候可以在距離地表五毫米的區域對地底溫度進行測定,當溫度在十度到三十度之間的時候都可以進行播種操作。溫度過低會減緩大豆的出苗速度,溫度過高則會導致豆苗出現腐爛等現象,最后會導致卻苗,影響大豆產量。
在進行大豆播種的時候要注意不在雨后揮著土地較為濕爛的時候進行,以避免豆苗出現爛根等現象,在潮濕的時候進行播種,會導致豆苗吸收水分過多,出現腐爛現象。所以在進行播種的時候大多是通過精量點播的方式進行播種的,這種方式可以更好的提高大豆產量,節省播種時間,確保大豆均衡發育。
大豆的密度常常由其播量決定,其他影響播量的因素還有大豆的單位面積株數、單株莢數和單株粒重。因為大豆單位面積上豆苗的株數緊密地影響著大豆在每平方米的產量,所以保證每一顆植株都要良好發育是保證播量的基礎。每平方米上的大豆作物,需要依靠地力和光線的幫助。考慮到每~棵植株都要發揮其在群體作物中的增產作用,所以大豆的每棵植株的密度都要掌握的適當,大豆的播量不能過大也不能過小,播種量一般每畝為4-6kg。
作為子葉出土作物,大豆的播種深度不僅和種粒大小、飽滿度有關,土質、土壤水分等狀況也影響著大豆的播種。如果播種的深度太深,那么鎮壓所產生的力量就會過緊,很可能導致低溫環境下作物提前播種。顆粒越大的種子,子葉在出土的過程中受到的阻力越大,因此,顆粒大的種子要比顆粒小的種子播種深度淺一些,一般情況,種子以播在濕地距離地面4-5cm為最佳。如果作物播種的深度過大,豆苗在最初生長就會遇到極大的阻力,當土壤溫度過低時,幼苗又會出現延遲發芽或缺苗現象。相反,若豆苗的播種深度太淺,同樣會影響出苗情況,種子在生長過程中便會出現種子落干和芽于問題。春季是大豆播種集中的季節,氣候特點是風大雨水較少,這時作物的表層土壤被吹干的可能性非常大,因此,春季播種時,更應注意掌握大豆的播種深度問題。
大豆播種過程中的鎮壓工作,主要原因是為了供應作物生長的大量水分,保證作物全苗生長,維持作物生長所需水分。
大豆的生長需要肥沃的土壤和養料。肥沃的土壤和肥料會促進大豆的生長,在農業生產中,由于科學技術的發展,大豆的種植水平也益提高。新的大豆生產技術利用的是測量土壤,根據配方施肥,它得益于現代化的農業科學成就,其原理是利用作物的生長規律結合土壤本身的營養度和肥料帶來的營養成分,將氮、磷、鉀和其他微量元素以適當的比例添加進肥料。
當前我國大部分地區,作物的生長條件都是壟作,壟作這一環節通常在大豆的葉子剛剛長出,并不明顯時,將壟上蒙上2-3cm的松土,將松土覆蓋好后,要將多余的部分用粉子覆蓋好,需要注意的是粉子的厚度不能太厚,否則會影響作物的生長。
間苗工作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作物之間的距離勻稱,分布合理,使大豆作物發育良好。合理的間苗距離,間接得影響著大豆的產量。大豆在出苗后,查苗補苗定苗的工作就應馬上開始,通常定苗環節會選擇在大豆的第一片復葉長出時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