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輝
(一)農業機械化水平正逐漸提高。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主要農作物生產機械化水平整逐漸提高,逐漸實現機械耕地、機械播種、機械收獲等全程機械化,根據相關調查表明,我國小麥的機械化以及達到90%以上,在一定程度上來講已經實現了全程機械化的目標。而水稻、玉米、大豆等主要農作物機械化水平也達到了比較高的水平。但是我國花生、油菜、棉花等農作物的機械化水平還相對比較低,需要我國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
(二)農業機械設備的服務范圍正逐漸擴大。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各種新型農業機械設備正逐漸應用在我國的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之中。在農作物的播種、施肥、植保、收獲以及加工等環節,都出現了相對應的新型農業機械設備,而各種新型農業機械設備的出現,不僅擴大了農業機械設備的服務范圍以及服務能力。同時,還在一定程度緩解了我國因人口老齡化出現的農業勞動力短缺,從而造成的農業生產力以及農業勞動生產率不足的問題。
(一)中國農業機械設備配置不合理
中國農業機械設備配置不合理,其農業機械化結構不均衡。當前中國農業機械設備多為小型、微型的運輸機械設備以及農業生產機械設備,而農作物收獲機械設備、農產品加工機械設備相對比較少,導致其農業機械設備服務范圍相對比較小,農業生產率相對比較低。
(二)中國農業機械化推廣不全面

農業機械化是中國未來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但由于目前我國對農業機械化的推廣范圍相對還不夠廣闊,推廣力度還相對不夠大。導致我國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人民對于農業機械化的認識程度還不夠,甚至有著一定程度上的排斥心理,覺得農業機械化會影響農業生產的生產效率以及生產質量。所以,仍然采用傳統的農業生產技術進行農業生產工作。
(三)中國農業機械化的相關制度以及服務部門不夠健全
中國農業機械化的相關制度不夠健全,農業機械化的服務體系不夠完善。當前,我國農業機械設備的發展速度相對比較迅速,但我國農業機械化的相關制度沒有及時的跟隨我國農業機械設備的發展速度。同時,我國多數農村農業機械服務站的服務能力相對比較弱,服務范圍相對比較小。
(一)完善農業機械設備的結構配置
針對中國當前農業機械化發展過程中出現的農業機械設備不合理的問題,制定相應的農業機械化發展政策,并完善現有的相關政策,嚴格規范農業機械化發展相關政策的有效實施,加大對農業機械設備的科研力度,針對我國不同地區的農業機械設備結構的現狀,進行有針對性、目的性的研發工作,做到科學、合理的配置我國不同地區的農業機械設備結構,從而提高中國總體農業機械設備的農業生產效率,促進中國總體農業機械化的迅速發展。
(二)出臺相應的推廣政策,大力推廣中國農業機械化
加大對中國農業機械化的推廣力度。適當放寬現有的農業機械化相關政策,根據中國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合適、有效的推廣政策以及補貼政策,并做好相應的推廣宣傳工作,鼓勵我國廣大農業勞動人民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同時,注重農業機械化示范基地的建設,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建設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農業機械化示范基地,通過農業機械化生產技術與傳統的農業生產技術的相互對比,讓我國廣大農業勞動人民真切認識到農業機械化發展帶來的便利,并加強對農業機械化的認知。從而實現耕地機械化、播種機械化、施肥機械化、植保機械化、收獲機械化以及加工機械化等一系列農業全程機械化的根本目的。
(三)健全農業機械化的相關制度以及服務部門
健全農業機械化的相關制度以及服務部門,首先,通過中國各個地區之間的相關政策的協調統一,建立全面完善農業機械設備的制度體系。從而保證農業機械設備的研發、生產、銷售、使用等一系列過程有著完善、全面的政策支撐。其次,建立全面、完善的農業機械化服務部門體系。隨著我國社會經濟以及農業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國農業機械化的水平也在迅速提高。對于農業機械設備以及農業機械化的后續服務是決定中國農業機械化是否能夠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所以,根據我國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建立相應的后續服務部門可以促進中國農業機械化的迅速發展以及可持續發展。
農業是社會經濟以及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前提基礎,中國農業生產力以及農業勞動生產率的發展水平決定了中國社會經濟以及農業經濟的發展。所以,發展農業機械化是當前促進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中國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本文從中國農業機械化的現狀進行分析,指出了中國農業機械設備配置不合理、中國農業機械化推廣不全面、相關制度以及服務部門不夠健全等中國農業機械化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完善農業機械設備的結構配置、出臺相應的推廣政策,大力推廣中國農業機械化、健全農業機械化的相關制度以及服務部門等中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發展模式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