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我國上半年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初步核算,上半年中國GDP達到418961億元。同比增長6.8%。分季度看,已連續12個季度保持在6.7%~6.9%的中高速增長區間;分產業看。一、二、三產業分別同比增長3.2%、6.1%和7.6%,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趨勢明顯。
宏觀經濟數據充分證明,面對2018年以來異常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我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定踐行新發展理念,主動對標對表高質量發展要求,攻堅克難,扎實邁進,延續了國民經濟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當前,中國經濟結構調整深入推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質量效益穩步提升,邁向高質量發展起步良好,態勢已成。
一方面,中國經濟在平穩運行中實現結構逐步優化、質量效益逐步提升的態勢已經形成。平穩、優化、向好是當前中國經濟發展中的一組關鍵詞。從已經公布的各項指標來看,我國經濟運行呈現出增長平穩、物價溫和、就業向好、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的良好運行格局。中國經濟增速在6.7%~6.9%的中高速區間穩定運行了12個季度,低至0.2%的波動幅是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說明中國經濟增長的韌性更強了,這種韌性為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與此同時,我國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發展協調性提高。產業結構在優化——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5%,其對經濟增長的“壓艙石”作用繼續鞏固;需求結構在完善——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8.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2個百分點,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在不斷增強。
另一方面,中國經濟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新舊動能接續轉換、轉型升級持續推進的態勢已成。漂亮的經濟成績半年報來源于各項結構性改革措施的大力貫徹和落地執行,大力破除無效低效供給,為新動能孕育留足空間。上半年,我國結構性去產能繼續深化,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比一季度提高0.2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提高0.3個百分點;去庫存成效突出,6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同比下降14.7%。企業杠桿率和成本繼續下降。與此同時,多領域改革紅利加速釋放:從市場看,“放管服”改革推進,市場主體突破1億戶,創業創新活力持續釋放;從新供給來看,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速快于規模以上工業,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產量快速增長,技術進步、轉型升級趨勢明顯;從新需求看,旅游、健康、養老、教育、文化消費增長較快,智能家電等升級類商品消費增長迅猛。在此背景下,我國市場預期持續向好,綜合PMI產出指數、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等經濟景氣指標始終保持在擴張區間運行,市場對中國經濟的信心繼續增強、前景繼續看好。
面對良好的上半年經濟運行表現,我們一方面要堅定信心,保持定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另一方面。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當前,世界經濟深度融合,全球經濟發展的結構性問題尚未有效解決,宏觀政策分化、國際競爭減稅、貿易保護主義等引發的不穩定不確定性在增加,影響我國經濟運行的外部因素在加大,我們面臨的外部挑戰也依然復雜。
在此情況下,我們要進一步夯實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好勢頭,就要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穩政策、穩預期、穩信心,充分發揮中國經濟已經成為典型大國經濟、產業體系完備、內需潛力巨大的市場優勢,將來自外部的壓力,轉化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就要向改革要活力、向開放要動力,抓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根主線,抓實“放管服”改革這項關鍵,推動全面擴大開放繼續發力,讓全面深化改革、持續擴大開放更大程度激發市場活力、增強內生動力、釋放內需潛力,為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積累更多積極要素。
我們堅信,堅持創新引領、深化改革的中國經濟,將在高質量發展的軌道上行穩致遠;全面擴大開放、持續穩中向好的中國經濟,將為世界經濟注入更多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