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世麒
(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學,陜西西安,710061)
隨著通信技術的革新,通信設備前端對器件性能要求也越來越高,濾波器作為通信系統必不可少的器件,對系統性能的好壞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1-4]。如何設計制造成本低、體積小、高性能的微波濾波器是微波技術研究領域一個重要課題。微波頻段的濾波器種類繁多,實現方式多種多樣。在各種實現方式中,采用平面印刷電路板(PCB)工藝生產的平面濾波器相對于其他濾波實現方式,其具有體積小,成本低,批量加工效率高的優勢,一直以來受到研究領域和應用領域的重視,得到了廣泛的應用[5-7]。近期,工信部發布了《公開征求對第五代國際移動通信系統(IMT-2020)使用3300-3600MHz和4800-5000MHz頻段的意見》,擬在3300-3600MHz和4800-5000MHz兩個頻段上部署5G[8]。
本文針對上述問題展開研究,基于Rogers6006高頻板材,設計了一款4800-5000MHz的微帶平面帶通濾波器,濾波器采用結構緊湊的發夾型濾波器,達到了較理想仿真結果,可以為未來5G通信應用作為參考。
本設計采用耦合矩陣的方法[9]進行濾波器綜合設計,濾波器設計指標如下:通帶范圍4800MHz-5000MHz, 中心頻率為:MHz, 帶內回波損耗-25dB,帶內衰減為0.02dB。濾波器采用5階切比雪夫結構,圖1為濾波器的結構示意圖,圖中藍色圓為濾波器諧振單元,分別為諧振單元R1,R2…R5,黑色圓圈表示濾波器的輸入輸出端口,藍色圓兩兩之間連線為其間的耦合系數,利用Couplefil濾波器綜合軟件,得到濾波器的設計參數。反歸一化后的耦合系數依次為 M12= 0.0397,M23= 0.0278,M34= 0.0278,M45 = 0.0397; 外部Q值QS1= 19.5, Q5L= 19.5。圖2為綜合得到的濾波器性能。

圖1 濾波器拓撲結構示意圖

圖2 理想濾波器的響應曲線
濾波器諧振單元結構如圖3A所示,黃色區域為微帶線結構,藍色區域為介質板。根據圖中參數,諧振單元的總長度為L=L1+2xL2,根據濾波器諧振相關理論,應設計L為1/2介質波長==1.3mm,其中3.66為介質的相對介電常數。由于微帶線的邊緣效應,其真實長度與理論計算長度會有所偏差,因此這里采用HFSS的本征模仿真器進行單元結構的仿真優化,最終確定諧振單元的結構尺寸為:L1=2.3mm,L2=5.4mm。

圖3 濾波器各部分結構的仿真
同樣利用HFSS的本征模仿真工具,由公式可以得到兩個單元之間的耦合系數,通過調整兩個諧振單元之間距離c,來調節兩者之間的耦合。當c增大時耦合系數升高,當c減小時,耦合系數降低,最終確定對應所需耦合系數M12= 0.0397,M23= 0.0278的c的值。
端口結構圖如圖3C所示,左端為50歐姆的饋電端口,與一階諧振單元連接,形成耦合饋電形式。根據公式,(式中為端口1的群時延),通過仿真S11的群時延可以得到端口的外部Q值。外部Q值的大小與端口和第一諧振單元之間的耦合相關,當端口位置離諧振單元越近時耦合越大而群時延越小,外部Q值則越小。相反,當端口距諧振單元距離越遠時,外部Q值也越大。通過仿真得到的值,相應的調節優化端口位置,并最終使等于設計值。
將上述得到的濾波器各部分的結構參數帶入濾波器的整體結構中,得到濾波器的整體模型,如圖4所示。由于濾波器原理圖為對稱結構,對應的物理結構也為中心對稱結構。濾波器最初仿真結果如圖5所示。圖中可以看出,雖然可以大體看出濾波器的濾波效果,但濾波器性能并不理想,無法滿足濾波器的基本設計指標。這是由于進行每一部分仿真時,我們沒有將其他結構的影響考慮進去,導致仿真結果所有偏差。因此,濾波器設計的更重要一個環節是濾波器的整體優化。

圖4 濾波器的整體結構

圖5 濾波器的初步仿真結果
在進行濾波器優化前,首先應當將濾波器各部分結構進行參數化建模,通過改變某些參數即可實現對濾波器的結構進行整體調整。這里需要優化的參數分別有,濾波器各單元之間的間隔,單元的長度,以及端口的位置。由于模型對稱,因此這里單元之間間距由c1,c2兩個參數進行調節,分別為諧振單元R1與R2,R4與R5和 R2與R3,R3與R4之間的距離;單元長度由L1,L2兩個參數進行調節,分別為諧振單元R1,R5和R2,R3,R4的單元長度;端口位置由d參數進行調節,d為端距諧振單元的距離。在HFSS中將S參數的仿真結果設置為優化目標,優化目標值|S21|小于<0.1dB,|S11|<-15dB。雖然上文中是按照-20dB的回波進行的綜合,考慮的實際模型很難達到理想目標,因此這里設定的|S11|<-15dB。最終優化結果如圖6所示。濾波器通帶范圍滿足設計要求,在帶內插損約為0.25dB,帶內回波損耗大于12dB。

圖6 濾波器優化仿真結果
本文通過利用耦合系數的方法進行了面向5G應用的發卡型帶通濾波器設計,首先進行了濾波器諧振單元、耦合系數、端口的仿真和優化,進而得到了濾波器的整體結構。再經過后期濾波器的整體優化,達到了最終的設計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