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星野 劉榮杰 管朔裕
摘 要:網絡改造和網絡優化管理是個綜合性的過程,結合實際情況入手,如何做好分析和指導是關鍵,需要從實際情況入手,發揮試點管理的優勢。結合生產效益和社會效益等可知,在配電自動化管理中要掌握軟件要求,以信息交互管理作為基礎,結合性能設計要求進行。
關鍵詞:試點工程;配電自動化;技術特點
隨著試點工程在當前的社會生活中不斷得到創新,在技術線路與項目管理的過程中,應該進一步推進工程實踐水平的提高,加強建設管理以及技術架構的重新構建等,這些表現方面可以讓實踐工作得到進一步的開展,以達到理想的目標。
一、我國配電自動化發展現狀
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發展使得社會對電力的需求量增加,且提出了環保、綠色的要求,為了改善生態環境、緩解電力生產壓力,我國開始了對風能發電、水能發電、太陽能發電等新型清潔能源的開發使用,但社會的迅速發展促使電網結構復雜化,一味的生產能源而忽略配電自動化問題也會阻礙電力產業的發展。因此智能電網系統開始被廣泛運用,使用傳感器等手段保證電網運行穩定。
二、配電自動化試點工程的內容
2.1使用一次網架及其相關設備對試點工程實施改造在建設試點工程時,通常會選擇配電網網架結構布局穩定和供電指標在近百分百的地區。工作人員根據配電自動化建設的基本要求、應用需求和供電可靠性指標,在試點區域進行部分網架改造工作。同時,根據區域內的實際情況增加線路的聯絡點和分段點,增強線路之間的聯絡和互供能力,完善網絡結構,提高供電可靠性。根據試點區域內的具體情況,對開關站、配電室以及環網柜等基礎設備進行相關性改造,可以選擇性安裝電流或電壓互感器等基礎裝置,以提高配電設備的整體運作水平。
2.2在試點區域內建立主站系統,是試點工程建設的重中之重工作人員要根據試點區域內的配電網規模、實際需求以及未來的發展規劃,合理配置系統軟件。軟件系統要具有可靠性、可擴展性、安全性和開放性。同時,利用互聯網技術,在配電自動化主站系統內完成地理信息、生產管理系統等完整的分析模型,以期為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
2.3建立配電終端工作人員需要根據試點區域內的實際網架結構、設備狀況及其實際需求,合理選擇可以配置的配電終端。針對網架中的關鍵性節點,采用“三遙”配置。重要的配電室可以增加“遙視”功能。對于網架中的一般性節點,可使用“兩遙”或者“一遙”配置,在相關的分支線上安裝電故障指示器或用戶分界開關等基礎設備,以便更好地掌握配電自動化的實時信息,及時修復出現故障的地方。
三、配電自動化試點工程技術的特點分析特點分析
3.1系統建設應用主體明確,主站功能完整
首先將配電自動化系統的應用主體確定為配電網調度和生產指揮,同時明確實現配電網調控一體化的基礎平臺為主站系統,強調配電信息覆蓋面,重視具有配電網特色的功能應用,著重解決配電網調度的“盲調”現象。通過構建標準、通用的軟硬件基礎平臺,不僅能夠滿足基本的數據采集與監控要求,還能夠實現多項擴展功能,包括饋線自動化(FA)、配電網分析應用等,同時支持實現多項智能化功能,比如可視化調度操作、與用戶互動、配電網自愈等。
3.2FA方式多樣化,重點提高故障處理能力
結合通信條件,綜合配電網網架結構和一次設備的現狀,合理選擇FA方式:配電主站/子站與配電終端之間具備主從通信條件且開關設備具備電動操動機構的配電線路,一般采用集中型全自動方式;配電終端之間具備對等通信條件的配電線路,則采用就地型智能分布式;通信通道性能不滿足遙控要求或開關設備不具備電動操動機構的配電線路,則采用集中型半自動方式;不具備通信手段或通道性能不滿足遙控要求的配電線路,在配電一次網架具備雙電源供電手拉手條件時,則采用就地型重合器方式。
3.3實現信息交互與業務集成
配電業務涉及多個業務環節,配電信息量大面廣,因此要求配電自動化系統與相關系統實現信息交互和業務集成。大部分試點工程都遵循國際標準,采用信息交互總線實現了多系統的信息交互與共享集成,嚴格遵循數據“源端維護、全局共享”的信息交互原則,通過信息交互總線,對不同應用領域的信息孤島系統進行了有效整合,定義了標準和統一的數據交換模型,開發了系統間的規范化接口,不同程度上實現了配電自動化系統與相關應用系統的綜合性應用,為互動化、智能化的配電網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四、試點工程的應用成效
4.1經濟效益。通過配電網改造及配電自動化建設有效的改善了配電一次設備的整體運行環境,主要表現在布置電源、優化網絡結構、合理調整負荷,縮短供電半徑等措施,而且通過改造還降低了配電網電能損耗。通過三遙等功能的實現,使得大部分負荷測量等工作不用人員到場,而且當中壓配電網發生故障時,可以及時的派出搶修人員從而快速、準確地判斷故障線路區段進行搶修,從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4.2管理效益。專業化管理配電網調度的變革和整合配電自動化主站資源,使得配電網調控一體化,統一高效的配電網不但保證了配電網調控和生產運維的組織體系和技術體系的高效運轉,而且實現了配備網的集約化和精細化管理。
4.3社會效益。配電信息交換總線的建設和應用系統的集成,各應用系統間的數據交互與分享等技術措施不但改善了用電服務質量,而且還提升了客戶的滿意度。
4.4技術進步。一些試點單位工程建設的交互總線不但實現了多元互動化集成應用,而且還開發完成了多個應用系統之間的接口功能,不斷創新信息集成模式,還有些單位已經計劃開展配電自動化的擴展應用、停電管理等綜合性應用工作。
結語
智能電網是網絡化時代下的一個新的發展趨勢,在智能電網的建設過程中,主要應用到了自動化的技術手段,可以讓供電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并且還能保證電網在運行過程中的可靠性,因此我們應該進一步對智能電網的發展加以研究,如何保證配電網更佳高效的發展是當前工作中的重點,同時也是智能電網得以實現的基本前提條件。
參考文獻
[1]萬浩。配電自動化試點工程技術特點及應用成效研究[J].通訊世界,2015(2)。
[2]關艷艷。配電自動化試點工程技術特點及應用成效分析[J].科學技術創新,2016(33):17.
[3]吳斌。配電自動化試點工程技術特點及應用成效分析[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6(12):149.
(作者單位:遼寧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