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黃山與中國傳統山水畫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通過對不同時代、不同畫家筆下黃山主題山水畫進行個案分析,從圖示形式揭示黃山主題山水畫的創作途徑及地域特色。在 品味黃山主題山水畫文化內涵的同時,探求黃山主題山水畫創作更深層的意義,以期對黃山主題山水畫在當代的創新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黃山主題山水畫;地域性;當代發展
一、黃山主題山水畫圖示分析
黃山畫派以黃山作為靈感來源和主題素材,突破機械摹古的風氣,深入生活,從黃山的自然風光中 尋找繪畫的新題材、新圖式,無論是立意、筆墨、構圖 上都形成了自身獨特的風格。他們講究筆墨意趣,技法豐富,作品生動大氣,雄渾厚重。從明清到當 代,以黃山為主題進行創作的畫家很多,其中最具代 表的有漸江、梅清、黃賓虹。漸江,是最早倡導黃山寫生的第一人,也是作品 中以黃山為創作對象最多的人。十年如一日堅持登 上黃山寫生,創作出大量極具特色的繪畫作品,成為 清初畫壇一個重要的藝術流派。漸江的代表作《黃山圖冊》囊括了60個黃山重要的景點。其作品構圖對比強烈,多采用三角形構圖,靜物大多集中在畫面 一側。由于黃山山體主要是花崗巖構成,在冰川作 用下棱角分明,高聳陡峭。經過細致的觀察,漸江在 描繪黃山奇特的山石結構時多采用幾何圖形,線條 剛勁有力,骨法用筆得徽派版畫之精髓,采用方直線 條概括復雜的山石結構,凸顯山石之氣勢,淋漓盡致 地表現了黃山的地質地貌特征。筆墨精煉,對于自 然之境的感悟給觀者無限的視覺沖擊。黃山為漸江 山水構思取意提供了無限的創作源泉。黃山自明代 以來變成為文人墨客的心靈歸宿,每個藝術家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藝術語言,正如高居翰在談到漸江與黃山之間的關系時所說:“畫家如果有論畫的文字 流傳,他們多數會稱:他們的繪畫導師乃是大自然,而非前人的作品。為弘仁作傳的作者們一貫認為,弘仁數度登覽黃山,此一經驗引發了他在繪畫上的長足進步,而弘仁本人也以一首七言詩自表心跡:“敢言天地是吾師,萬壑千崖獨杖藜。夢想富春居士好,并無一段入藩籬?!?在漸江的影響之下,黃山寫生已經成為清初藝壇備受推崇的時代風尚。黃山清奇的圖式也影響了黃山周邊及新安江一帶的畫家。他們紛至沓來,到黃山游歷寫生,查士標、汪之瑞、蕭云從、石溪、梅清、石濤等都有黃山題材山水畫圖卷存世。
梅清,是黃山三巨子之一,也是宣城畫派的代表人物。梅清與漸江同為安徽籍且都為明末遺民身份。畫家賀天健曾言:“石濤得黃山之靈,,梅清得黃山之影,漸江得黃山之質?!泵非逡簧鷥纱斡斡[黃山,雖然次數不多,但用心去師法造化,開創了黃山題材山水畫的另一番天地。梅清在描繪黃山圖示時主要以山石云海為對象,以綿密的線條去勾勒黃山神韻,同時注重表現黃山水潤蒼勁情趣。梅清的作品有一種山村野逸的清秀之風,創造了與漸江孤寂風格截然相反的“可望、可行、可居、可游”的黃山圖示,令人耳目一新,開創了極具現代審美意識特點的山水畫新圖式。與漸江一樣,梅清也重視寫生,他的代表作品《黃山圖冊》線條飄逸,畫面生動。梅清畫作在師法古人和師法自然的同時,更注意個性的表達,打破了機械模仿自然的藩籬。
黃賓虹,是近代黃山主題山水畫創作最為成功的一位藝術大師。其祖籍在黃山腳下的安徽歙縣,他自十九歲首登黃山后,陸續九上黃山,自稱為“黃 山山中人”。黃山勝景給了他藝術靈感,他沿襲了漸 江、梅清等人師法自然借鑒傳統的做法,同時又博采 眾長,融會中西。黃山題材的創作貫穿了黃賓虹漫長的藝術道路,留下了上千幅有影響的作品。其作品功力獨到,通過大量的觀察和寫生實踐,研究黃山 的形態特征、山石結構、質感肌理等,深悟黃山的精 神氣質。在創作過程中融入了對故鄉山水的濃濃眷戀。創造了既富有地域特色,又具有個性特點的現代山水畫藝術語言。黃賓虹先生的貢獻不僅在藝術實踐方面,作為近代黃山山水畫的集大成者,他還十 分重視黃山畫派的理論資料的搜集與整理,系統地搜集了明末清初黃山畫派的理論資料并進行研究,編撰了《黃山畫家源流考》一書,成為研究黃山及相關畫家不可或缺的資料。
不同畫家,由于各自生活經歷、文化背景、審美傾向、個人性情的不同,從而創作出獨具個性的圖式風格。黃賓虹的黃山寫生遵從四個程序:游山玩水,坐望苦不足,山水我所有,三思而后行。其創作體現 了西潮涌動時期傳統派的特點:第一,寫生注意與前 輩畫家的筆法相映證,同時有意識地與西畫寫生保持距離;第二,寫生過程中參以內心的感悟,并不完 全依照客觀景象描?。坏谌?,以線條勾勒,不參以明 暗。賴少其先生在山水畫作品《黃山寫意》題跋曾中 寫道:“學賓老畫,鮮有成功者,學黃賓老法必能成功,細察黃山一木一石,一丘一壑,無不是賓老之法,此法與傳統同,皆從自然中來也。”(題《黃山寫意》)總之,黃山主題山水畫的藝術語言,無論是技法元素,還是綜合運用,都強烈地表現了雄渾壯闊地域 山水畫創作再思考。在追求鮮明地域特色的同時,繪畫風格達到了理、意、法、趣的和諧統一。
二、黃山題材山水畫當代發展的思考
隨著圖像時代的到來,傳統山水畫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傳統山水畫表現方法固守成規,缺乏時代氣息與活力;或缺乏對現實生活的感悟,而導致畫面的空洞。因此,回歸自然,去自然山水中尋求靈感與突破,對當下的山水畫創作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中國山水畫的本質是客觀自然之景在畫家主觀精神世界的延伸。情景的融合是構成中國山水畫審美情趣的主要元素。宗炳在《畫山水序》中說:“圣人含道映物,賢者澄懷味象。至于山水,質有而趣靈……夫圣人以神法道而賢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樂,不亦幾乎?”“澄懷”強調滌蕩內心,過濾一切功利之心?!吧剿孕蚊牡馈睆娬{山水以美好的形 象來體現“道”的真諦。在宗炳眼里“山水畫”以形媚 道,通過對于山水的參照不斷內省,從而獲得超脫世 俗的精神人格,得到一種“仁智”之樂的精神涵養。從古至今,優秀藝術家的創作方式都是走進自然,與 自然合二為一。漸江等人的山水畫創作表明,畫家 的創作是與自然山水的關照密不可分的,外師造化 是中得心源的關鍵,以自然為師。
漸江等早期黃山畫派藝術家在明末清初的大環境下,以師法古人為風尚,同時也不放棄對師法自然的追求。登上黃山,去認識黃山的山川地貌、煙林清曠,真正做到胸中有丘壑。漸江首開黃山寫生之先河,梅清、石濤、黃賓虹等延續了黃山寫生的藝術創作傳統。這對后來的山水畫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黃山寫生的精神更應該被我們今天的畫家繼承下來,并發揚光大,“我自用我法”,創作出具有時代精神的當代山水畫。
黃山的魅力是什么? 是地域、是文化、是內涵。黃山主題創作能超越時代、審美、地域而產生巨大的 影響,最關鍵就在于藝術家將自己的內在人格精神和審美意趣,與自然之景有機結合,創作出具有深刻 的人生啟示意義和強烈的審美感染力的作品。要多 從漸江、蕭云從、梅清、汪采白、黃賓虹、賴少其、黃葉 村等人的作品中去尋找深層的文化積蘊和豐厚的人文精神。我們的創作不能脫離當下社會的發展,要 關照當下山水畫藝術的新動力、新精神,進行地域特征山水畫的創新。
參考文獻
[1] 安徽省文學藝術研究院.論黃山諸畫派文集[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1987.
[2] 汪世清.藝 苑查疑補證散考 [M].石 家莊:河 北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
胡立芹,女,聊城大學美術學院16級研究生,專業:美術,研究方向:國畫。
(作者單位:聊城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