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芳
摘 要:小說《人生》是在“城鄉交叉地帶”這個大環境下展開的,這是中國固有的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的交匯處。書中的人物不僅有著傳統文化的一面,還有著現代文明的一面,本文試圖從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的方法切入,探討在“城鄉交叉地帶”這個大環境中,女性人物拋開表面更為深層的內涵。
關鍵詞:傳統、現代、女性
路遙曾說:“我最熟悉的確是農村和城市的‘交叉地帶,因為我曾長時間生活在這個天地里,我現在也經常‘往返于其間。”他也提到過:“我作品的題材范圍大都是我稱之為城鄉交叉地帶的生活。這是一個充滿矛盾、五光十色的世界。”
在小說《人生》中,作者塑造了兩個性格迥異的女性人物——劉巧珍和黃亞萍,她們就生活在“交叉地帶”,巧珍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姑娘,而亞萍確是一個有著高學歷的城市里的姑娘。在這里他們不僅有著傳統女性的一面,也有著現代女性的一面。
一、現代女性的特征——擺脫傳統
(一)巧珍——執著愛情,拋開傳統
劉巧珍,一個集善良、純樸、勤勞、美麗于一身的農村姑娘,高家村“二能人”劉立本的女兒。因為這些先天的優勢條件,去她家提親的人絡繹不絕,不管提親的人家境有多好,她都不理睬,但是她卻愛上了鄉村民辦老師——高加林。當高加林丟掉工作,回到農村當農民時,她是高興的,但她又為高家林痛苦著。
“加林哥!你如果不嫌我,咱們兩個一搭里過!你在家里待著,我給咱上山勞動!不會叫你受苦的……”“男主外,女主內”這是中國固有的傳統文化,但是在這里巧珍為了愛情,為了高加林,拋開傳統。明白習慣教書生活的高加林,一定不習慣干農活,所以她主動承擔起農活,把固有的傳統文化變成了“男主內,女主外”,這是對傳統道德,傳統思想的一種挑戰。在傳統文化中女性一直都是男性的附屬品,她們沒有自己的思想,沒有自己獨立的收入來源,每天就是在家相夫教子。但是巧珍卻為了愛情擺脫傳統,衍生出自己的思想,她不怕拋頭露面,她敢于承擔起家庭的責任。
從古至今中國女性都有一個代名詞“矜持”。“她愛他的飄灑風度,那漂亮的體型和那處處都表現出來的大丈夫氣質。她同時也非常喜歡他的那一身本事:吹拉彈唱,樣樣在行;會按電燈,會開拖拉機,還會給報上寫文章哩!再說,又愛講衛生,衣服不管新舊,常穿得干干凈凈,渾身的香皂味。”巧珍一直是長久的暗戀著高加林。高加林還在民辦學校教書時,巧珍就默默的關注高加林,可是,就因為從小就沒有上過學,巧珍感到深深的自卑,她想講出來,可是又沒有勇氣。當高加林因丟掉工作回到農村,看到高加林痛苦的模樣,巧珍再也忍不住心中對高加林的愛意,拋開了傳統女子的矜持,大膽的表白高加林說:“加林哥!你如果不嫌我,咱們兩個一搭里過!”這樣露骨的示愛,甚至比現在的許多女性放開。為了愛情,巧珍已經越來越勇敢,敢于向傳統宣戰。當高加林接受她,要求她刷牙時,她也毫不猶豫的答應了,并且第二天一早就開始了,全村的人甚至她的父母都不理解她甚至嘲笑她,她不理他們,依舊堅持著,因為這是她的加林哥喜歡的。她為了他拋開傳統,甚至不在意鄰里的嘲諷。在愛情的鼓勵下,雖然巧珍是個地道的農村姑娘,但是她已經具備了一些現代女性才有的思想,敢于追求自己想要的一切,敢于拋開傳統守舊的思想。
(二)亞萍——現實的愛情觀
相比巧珍,黃亞萍無疑更具有現代女性的獨立自主意識。黃亞萍是個典型的城市姑娘。她的父親是縣武裝部部長和縣委常委,家庭經濟條件和社會地位優越。在這樣的環境中,她有了自己的思想和價值觀,敢作敢為。
“她想,就她各個方面的條件來說,高加林也應該愛她!她長的雖然不像電影明星,但在這個城里就算數一數二的——她對自己的長相基本上是這樣估計的。”這是黃亞萍內心散發出來的對自己的一種自信,不僅是對自己長相的自信,還是對自己想要的愛情的一種自信。這種是自信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回顧中國文化,在歷史軌跡中,女性的形象一直是唯唯諾諾。在家她們看著自己父親的臉色過日子,出嫁后看著自己的丈夫過日子,她們沒有自己的尊嚴,更不知自信為何物。她們的骨子里就有一種奴性。但是我們在黃亞萍的身上完全看不出,她是自信的,神采飛揚的,這是一種現代女性才有的特質,她們從少年的古老文化中掙脫出來,有了知識,有了自信,黃亞萍無疑是現代女性的寫照。
“我是我自己的。”《傷逝》的主人公子君在面對愛情時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依舊是面對愛情,亞萍也說出了同樣的一句話,這個五四時期就鼓舞了女性的思想。“加林!你別這樣發脾氣行不行?我的事由我做主哩!我父母最后一定會尊重我的選擇……現在我唯一要知道的是,你愛不愛我!是不是要和我好!”她說著,堅決地挨著他的身邊坐下來了……在傳統文化中,女性是沒有地位的,更別說自己的事自己做主,就算是婚姻這種人生大事也是由父母包辦。可是在亞萍這里,亞萍卻說“我自己的事自己做主,我父母會尊重我。”由此可以看出亞萍很獨立,很有自己的思想,甚至她的父母都要尊重她,她完全是一個現代的自主的女性。高加林進縣城工作后,亞萍甚至還想到即使自己已經與克南結了婚,也會因為愛上高加林而離婚。那個年代離婚的女人是不受待見的可是亞萍卻不在意,在她的世界里,因為不愛而離婚是正常的,這樣的思想在當時一定是不被待見的,可是亞萍卻想到了,由此可見亞萍不僅有自己獨立的思想還有自己的追求,這也是現代女性所具備的。
二、傳統女性特征——依附
從中國古代開始,中國古代就是“父子型”的文化模式,以至于這幾千年來女性只是一種有生命而無歷史的存在。她們吃苦耐勞、勤儉持家、尊老愛幼,有著中國傳統女性應有的一切美德。她們的幸福由婚姻來決定,一生幸與不幸都取決于所嫁的那個男人。在小說中巧珍和高加林的戀愛過程中,巧珍傳統女性的特征就有所展現。“夜晚,天黑以后,他和巧珍站在村外的莊稼地相會了……走累了的時候,他們就找一個僻靜的地方,加林躺下來,用愉快的嘆息舒散著勞動的疲乏,巧珍就偎在他身邊,用手梳理他落滿塵土的亂蓬蓬的頭發,或者用她小巧的嘴巴貼著他的耳朵輕輕地,輕輕地給他唱那些祖先留傳下來的古老的歌謠,有時候,加林就在這樣的催眠曲中睡著了,拉起響亮的鼾聲。”巧珍深深地愛著高加林,看著她心愛的加林哥在地里勞動受苦,她心里疼得難受。天黑以后巧珍就不在是那個精明能干的女性了,她把她所有的溫柔都給了高加林。溫柔賢惠是古時候對女性最大的稱贊,在此時巧珍對加林全部做到了,她用溫柔化解了加林對農村生活的苦惱,這是傳統女性的美德。
三、結語
不論亞萍還是巧珍,她們所處的大環境以及她們的經歷決定了她們不可能固守傳統守舊的思想。特別是亞萍她的家庭環境,讓她成長為了一個擁有自主意識,獨立的現代女性,只是在面對愛情時,不經意間會流露出一些傳統女子才有的特質。而“大字不識”的巧珍本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姑娘,但是在追求愛情的過程中,她變得越來越勇敢,身上也逐漸擁有了一些現代女性所有的特質,但是不對等愛情最終導致她在這段愛情里小心翼翼,依舊保持著一些傳統女性的特質。不管怎樣亞萍和巧珍都擺脫了一定的傳統文化,接納了新知識。
參考文獻
[1]新時期文學六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
[2]路遙.人生 [M] 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9
[3]路遙.關于《人生》和閻綱的通信[J].作品與爭鳴,1982
(作者單位:重慶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