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順伍
【摘要】以筆者在財政支農資金的審計案件來看,財政支農資金點多面廣,多頭管理,管理部門涉及財政、發改、農業、農發、扶貧等部門。在這種大環境下,查處是否存在弄虛作假騙取財政支農資金的問題已成為審計的一項重要內容。本文從審計實踐總結分析各種騙取財政支農資金手法,對審計人員如何確定風險點提出應對策略,提高審計效率。
【關鍵詞】財政支農資金 審計
中央和地方高度重視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2012年以來,加大對農業、涉農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扶持力度,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增加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扶持具有明顯競爭優勢和帶動作用的產業化經營項目,推動現代農業建設為著力點,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筆者在財政支農資金審計中也發現主管部門、涉農企業通過弄虛作假等各種手段騙取財政支農資金,應引起高度重視。
一、騙取財政支農資金表現形式
(1)虛報申報項目。地方政府基于自身利益考慮,以項目支撐,通過財政補助和貸款貼息等方式,加大對地方涉農企業的財政扶持。主要表現在:一是項目主管部門讓涉農企業編制虛假項目資料向上級財政申報財政支農資金,資金到位后并不安排落實項目實施單位,后以其他項目對企業進行獎勵;二是以他人名義虛報項目安排落實企業組織實施,又以“贊助費丫“管理費”等形式回流至項目主管部門,形成主管部門“小金庫”。比如某食品深加工企業編制虛假項目向發改部門申報產業振興與技術改造中央預算內投資,資金到位后沒有實施而是用于償還銀行貸款。
(2)重復申報項目。中央財政支農資金采取先建后補方式鼓勵各級政府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個別地方財政預算管理存在重收入、輕支出,管理粗化,客觀上也為重復申報提供了便利。從歷年的財政審計、支農資金專項審計中均有發現同一投資業主將以前年度己經實施的項目冒充新的項目重復申報騙取資金的問題。重復申報項目騙取財政支農資金大多與驗收制度落實不到位、走過場有極大關系。比如,某企業將用于收購原料的銀行貸款先后連續申報2015、2017年扶貧貼息項目,分別獲得財政扶貧貼息資金,屬于跨年度重復申報行為。
(3)多頭申報項目。涉農企業財政扶持項目未實行統一歸口申報和管理,財政部門往往將專款撥至發改、農業、扶貧等多個部門,資金設置存在交叉重復,且部門之間又缺乏信息溝通機制,加之在基層財政支農資金點多面廣,未對各專款的申報使用進行總體設計,極易導致企業在申報財政資金時出現多頭申報。同一投資業主利用各項專款支農內容的相似性,用同一項目同時申報多個涉農專款,但最多用一個專款的資金,以“一女多嫁”的手段騙取財政支農資金。比如,某茶業企業用某筆銀行貸款分別向農業、和扶貧部門申報特色產業發展項目扶貧貼息貸款項目,又以該筆銀行貸款申報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項目,三個項目都獲得了財政扶持資金。
(4)驗收環節張冠李戴。農業項目具有涵蓋內容廣、實施性質零星繁雜、實施過程短等特點,且時效性很強,實施過程中容易和其他類似項目混淆。一些投資業主和其他涉農單位串通,以其他涉農單位實施的項目頂替本單位計劃實施的項目,比如在水毀災害修復建設中極易出現田間道路、溝渠等張冠李戴套取資金。還有一些投資業主某地投資建設大棚,待驗收合格、拿到財政補貼后,以種種理由把原有大棚遷移到別處,再次申請驗收、騙取補助資金。
(5)虛報工程量。在一些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地復墾項目中,有些施工單位常常利用農業項目點多面廣、規模小、達不到招標條件的特點,和業主單位、招投標部門相互串通,提高設計標準和工程量,在竣工驗收走過場或未嚴格實施造價審計情況下通過虛開發票報賬騙取財政支農資金,或與建設單位串通隨意變更建設內容,通過收取管理費或轉包費獲益。
二、審計方法和技巧
這些騙取、套取或侵占國家財政資金行為,既損害了政府公信力,也造成嚴重的財政資金損失,在審計實務中審計人員如何撥云見日,透過現象看本質,抓住審計重點呢?
一要認真核對資料。認真核對項目主管部門歷年項目申報、審批和驗收資料,重點關注財政支農資金長期未撥付或資金己撥付但未開工的項目,以及無驗收的項目。這既可以掌握財政支農資金的總量、去向、用途及項目實施成果,也有利于在審核項目申報、批復是否規范、合法的基礎上發現可疑項目,明確審計重點和方向。
二有全局思維。在對本地區財政審計、支農專項審計中,要站在全局的角度,從大局入手,關注那些不同部門管理的支農環節、內容相近的項目。在審計之初走訪相關主管部門,調查其他財政支農專款的管理、投向及項目實施進度和效果,了解是否在同一地域實施過建設內容相近或相同的項目,為發現可疑項目提供線索。實地查看時可召集各專款管理、驗收入員在現場指認核對各項目建設內容,此方法可較好的辨別“一女多嫁”問題。
三要實地核查。實地核查首先要核對項目是否名副其實,要確保驗收項目與審批項目的建設地點、建設內容、建設標準相符;其次要關注以前年度建設已完工項目的運營情況,有無驗收合格、拿到財政補貼后,拆除項目設施騙取資金,或項目設施管護不到位,造成項目效果差等問題。
四看資金回流。首先對資金撥付監管薄弱環節和重點支出事項真實性進行檢查,在全面掌握資金流向的基礎上,核實資金支出是否真實,是否存在資金回流主管部門情況;其次要重點關注報銷票據及票據承載業務的真實性,查看是否存在用無效票據報銷或虛開發票入賬等問題,形成“小金庫”。
三、結束語
總體而言,在發現涉農企業套取、騙取或非法侵占國家財政資金過程中的思路包括:關注政策,從政策出發去關注事項本身的邏輯以及可能存在的漏洞;結合實際,分析涉農企業違規動機;材料分析包括數據分析,關注異常數據,定位疑點;緊跟資金流向,關注涉農企業資金的使用和利益的輸送。
針對財政資金扶持企業發展項目瑣碎、資金分散、各主管部門分頭管理、延伸工作量大等困難,審計組強化主動出擊,查找突破口,同時,改變以往大兵團作戰模式,精選精兵強干,分成多個審計小分隊,各個擊破,以保證審計線索查處的命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