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邦華
摘 要:社區文化建設是我國基層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本文以新時期社區文化的基本理倫為依據,結合滁州市連江鎮江巷社區文化建設的實踐,分析了社區文化建設實施中出現的偏差,如社區文化建設基礎薄弱,設施落后,資源匱乏,針對性差,參與面窄,保障乏力,資源共享不協調等。同時,就如何加快社區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建立保障機制,支持社區文化活動場所不斷完善,文化活動常態化開展;健全社區文化責任,培育人才骨干,打造文化品牌,突出社區文化特色等,筆者通過深入調查并結合自己多年工作實踐提出以下見解和對策。
一、社區文化建設的意義和作用
社區文化乃社區建設的有力支撐,起著思想引領,促進社會文明進步,激發社會正能量,維護社區和諧穩定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區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區域范圍內,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社區成員在社區社會實踐中共同創造的具有本社區特色的精神財富及其物質形態。社區文化本質上是一種家園文化,具有公益性、社會性、開放性、群眾性的特質,大力發展社區文化可以陶冶廣大居民的思想道德情操,增強他們主人翁意識,引導社區群眾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傳承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家風家訓民風民俗,在廣大居民中產生更強凝聚力、歸屬感,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數。
其主要作用可概括為:
(1)有利于推進社區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
隨著城鎮化步伐的加快,我國越來越多的人群生活在社區,廣大社區群眾與社區文化活動結下不解之緣,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去占領社區文化陣地,對于提升居民綜合素質,凝聚社區正能量,密切黨群關系十分重要。如:近年來,連江鎮江巷社區依托文化陣地先后開展了“學習十九大精神,聚力脫貧攻堅”大型文藝演出活動;不忘初心跟黨走——農家書屋講故事比賽活動;牢記使命,繼續前進——黨史鎮史大型展覽活動等,充分發揮了先進文化的引領、感召作用。
(2)有利于滿足社區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不斷殷實的物質條件摧生著人們對精神文化的不斷追求。近年來,各級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門不斷為社區提供文化產品服務,基層文化站自編了一批反映社區模范故事的文藝節目在社區開展演出活動,使廣大居民能在家門口享受到各種文化服務,參與各類文化活動。如連江鎮綜合文化站在春節、元霄節期間組織開展了以“非遺”展新彩、民俗慶大年為主題的民間嗩吶、旱船、舞龍舞獅等傳統文藝演出為主要內容的民俗文化節活動,吸引了數以萬計觀眾,廣大群眾交口稱贊。
(3)有利于助力鄉風文明建設。在社區通過組織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健康的文化活動,有效地增強了社區文化向心力、影響力,提升了社區群眾對社區工作的滿意度,通過文藝演出講好身邊好人故事,頌揚先進模范事跡,從而引導大家自覺孝老愛親,崇德尚賢,助人為樂,營造風清氣正的文明新風尚。如連江鎮“五一”期間,在集鎮開展了“揚勞動精神,建美好家園為主題的社區農業科技宣傳周”活動,開展了“書屋書香,閱讀閱享”有獎讀書竟賽活動,使大家從書中求知求樂,為自己人生充電加油,從而提升了社區群眾科學文化水平,凈化了精神家園,加強了道德堅守。
(四)有利于培育社區團隊精神。通過開展經常性社區文化活動,使得居民之間更多地溝通思想,加深了解,增進感情,增強認知度,認同感,形成共同維護社區利益的合力。如連江鎮經常組織大家開展講故事,歌詠、廣場舞、拔河、象棋、等文體比賽,舉辦聯歡會、老年節、”三、八”節等文化活動,既豐富了社區文化生活,又拉近了居民間感情,社區團隊精神得到有效加強。
(5)有利于促進社區經濟社會發展進步
社區文化是張名片,具有宣傳教育引導、促進消費、創造就業、增加收入的作用,社區文化繁榮促進了經濟發展,經濟發展助力了文化繁榮,如連江鎮通過舉辦龍蝦節,民俗文化節等,有效地提高了集鎮知名度,改善了投資環境,營造了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
(6)有利于傳遞黨的聲音
通過社區文化活動,可及時有力地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如連江鎮2017年春節舉辦了”舉時代大旗,建美麗連江”新春文化周活動,全方位展示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所取得了偉大成就,宣傳了十九大精神,歌唱了農村喜人變化,使社區群眾深受鼓舞。
二、目前社區文化建設面臨的難題
(一)社區文化基礎設施薄弱
前制約社區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便是人、財、物,許多社區文化設施嚴重不足,場所甚少,難以滿足社區群眾的實際需要,造成各類人群雙休日、節假日缺乏就近的文化活動空間,只能以露天活動為主,部分社區甚至沒有象樣的文體活動室,有的社區甚至連標準的圖書室也沒有,有的圖書室沒有配備圖書管理員,管理混亂,圖書更新不及時,流失嚴重。
(二)文化活動內容缺乏創新,吸引力不強
當前,一些地方社區文化形式單一,仍然局限于過去的休閑、健身、娛樂方面,對廣大時代青少年知識性、時尚性、好奇性、創新性需求不能滿足,對廣大社區居民提升藝術水平,提高科技文化素質,構建新型人際關系應力不夠,據調查,大部分社區文化重頭戲是節日文化,日常文化參與度不足居民總數2成,文化產品不足已經嚴重挫傷了廣大社區群眾參與社區文化積極性
(三)缺少統籌協調,忽視資源配置
長期以來,由于社區文化缺乏統一協調運作,形成了各自為陣,條塊分割,部門、企業、學校由于行政隸屬關系不同,財政供給渠道性質不同,管理主體各異,難以形成一個聲音、一個步調,造成單位資源整合不力,浪費嚴重,如社區中、小學近年來文體設施建設相對健全,但鑒于大部分學校實行封閉管理,場地不允許向社會開放,造成場地、設施得不到有效利用。
(四)人才奇缺、重視不力。由于市場經濟的沖擊,社區文化骨干大部分離鄉創業創收,人才流失嚴重,一部分在單位任職的文化骨干,由于中心工作多,業務繁忙,難以顧及社區文化工作,加之各級領導對社區文化重視不夠,投入不足,挫傷了文化骨干的工作積極性。
四、提高認識,精準施策
(1)在文化基礎設施上下功夫,在健全功能上做文章,要根據社區人口密度,合理規劃安排文化設施建設空間,嚴格按國家要求增設文體活動場地,配置文化活動中心,完善設施,健全功能,以滿足不同層次群眾的愛好和需求,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不斷提高社區居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和藝術表現能力,做到寓教于樂,從而,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去引領群眾,教育提高群眾。
(二)增強輸血造血功能,助力活動健康發展。
社區文化是基層公益性文化重要組成部分,政府建立保障機制,逐步增加對社區的投入尤為重要。采取政府撥一點、社居委給一點、文化活動服務創一點,企業贊一點等四個一點的辦法,確保有穩定的資金來源保障社區文化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三)培育骨干力量,提供人才支撐。一要不斷挖掘社區文化人才,對他們加以培訓管理,在組織文化活動時給予必要的誤工補貼;二要實施文化人才流動。對鄉鎮、街道文化站、青年、婦聯、大學生村官等具有一定文化藝術才能的工作人員統籌合理流動,引導和鼓勵他們深入社區助力文化活動開展;三要抓住送戲下鄉等文化民生工程演出活動機會,組織鄉村文藝團隊參與送戲下鄉演出,向職業藝術團隊學習取經,提高藝術水平。四要對“非遺”項目傳承人和民間藝人,并給予必要的扶持,增強他們的造血功能和自我發展能力。如滁州市連江鎮民間嗩吶藝術團通過文化主管部門的扶持,該項藝術先后被列為縣市省“非遺”保護名錄,隊伍由原來8人發展到20多人,長年活躍在鄉村演出,年收入80多萬元。不僅給鄉親們營造了歡樂,同時極大地增強了內生動力,活躍了群眾文化生活。
四、突出創新,打造品牌。要結合社區文化特點,重視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融合,利用當地傳統故事,人文趣事,民間傳說,積極組織創作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各種文藝題材,打造多形式有特色的文化產品奉獻給社區群眾,通過舉辦有影響的文化節、晚會、聯歡會,唱響主旋律,打造新品牌,不斷擴展社區文化的張力、引力、潛力、活力。
結束語:社區文化是具有濃厚現代特色的基層群眾文化,是社區群眾文化的載體,開展好鞏固好社區文化也是貫徹十九大精神,固守社會主義文化陣地的重要舉措。因此,各級組織必須高度重視,社區群眾必須廣泛參與,有關方面必須相互配合,社會各方必須通力協作,促使社區文化破難前進,邁向繁榮持久的未來。
(作者單位:滁州定遠連江文廣(體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