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培培
【摘要】由于國外一直實行增值稅,沒有營業稅,對“營改增”政策研究缺乏,不存在交通運輸業實行“營改增”政策,國外的增值稅相關研究也不是很系統,且涉及交通運輸業問題甚少,只有不同國家的不同增值稅稅率。國內的學者在針對“營改增”在交通運輸業的實施狀況研究時,大多數學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營改增”對企業稅負的影響,以及從“營改增”引起企業流轉稅負變化,進而對其財務績效產生的影響效應進行研究。
【關鍵詞】“營改增” 交通運輸業
一、交通運輸業實施增值稅的研究
Kay and King (1978)提出,增值稅能夠完善交通運輸企業的財務賬簿,可以有效避免企業逃稅和漏稅的行為。雖然增值稅可以平衡效率和公平,但其管理的成本較高。
Si jbren.Cnossen (1991)通過對歐洲國家實施增值稅的研究提出,由于交通運輸業涉及社會的眾多領域,因此增值稅的稅負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不僅與價格、整個經濟密切相連,還與自身特點息息相關。因此,若要實施則需要謹慎,需考慮多方面因素。
Henry.J.Aaron (1996)通過具體研究實際需求,創造性的提出新的征收方法,并應用到交通運輸業的,論證其可行性。
Laura.Laxina.Ignacio(2002)通過構建均衡模型的方法分析1994年菲律賓的經濟數據得出,擴大增值稅的范圍有助于經濟的發展,尤其對于交通運輸業,使其稅收體制更加完善,更健康可持續發展。
David Nellor,Dr.K.Shankaraiah.(2003)通過對發達國家實施增值稅成功經驗的研究提出,增值稅會計廣泛應用于交通運輸業、零售業、學術和政界,其推動了投資的發展,成為經濟發展的巨大推動力,也能夠更好地保障稅收收入。
Carbonnier C(2004)通過對法國的兩次增值稅改革研究,提出增值稅的發展是在改革中進行的,并測算出稅負平衡點,交通運輸業要想減輕稅負需要達到稅負平衡點。
Emran.M.Shahe,Stiglitz,JosephE( 2014)通過案例分析得出,增值稅可以提高交通運輸業的營業收入,增加國家財政收入。
樊軼俠(2017)交通運輸獷營改增”,既有利于稅制結構優化建設,又為交通運輸業快速發展提供了稅制保障。
二、“營改增”對交通運輸業稅負影響研究
國內的學者在針對“營改增”對交通運輸業稅負的影響,業界對于“營改增”是增加交通運輸業的稅負還是減少稅負,眾說紛紜。
(一)””營改增”會增加企業稅負
紀金蓮(2014)研究表明,“營改增”使交通運輸企業總體稅負有所增加,增幅22%。
葛新旗、周虹(2015)對交通運輸業中的快遞行業進行定性分析和案例分析,得到快遞業“營改增”前后稅負不減反升的結論。
宋麗平等(2016)以55家交通運輸業上市公司2010^2015年的面板數據構建DID(雙重差分)模型回歸方程實證分析得出:“營改增”政策對交通運輸業一般納稅人在改革當年平均稅負增加23.3%,績效下降13.1%,但隨后年度有所好轉,證明存在減稅的滯后效應。
鄒筱(2016)認為:在“營改增”過程中,很多企業尚未完全熟悉可抵扣項目,造成可抵扣的卻未進行抵扣,增加了企業實際稅負。
王友麗(2017)通過研究結果表明:在企業收支結構不變的情況下,“營改增”對道路運輸業、航空運輸業和水上運輸輔助業稅負的影響為短期內的顯著增加,對水上運輸業稅負的影響可能是短期內的先減后增。
楊志安,李寶鋒(2017)通過對“營改增”后交通運輸業整體稅負及財務影響的測算可以看出,“營改增”并未使交通運輸業整體稅負明顯降低,甚至還有提高??傮w上,“營改增”后交通運輸業主要面臨增值稅稅率偏高和進項稅額不足的問題。
(二)””營改增”會減少企業稅負
李文,劉曉晨(2014)通過對S航空公司的實際調查和測算,發現“營改增”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消除我國航空運輸企業原有的流轉稅重復課稅,降低航空運輸企業的稅收負擔。
嚴媛等(2016)以注冊地在廣東省的滬深兩市上市公司2011-2014年的年報進行研究后發現,總體稅負呈現減少的趨勢。
曹越,易冰心,胡新玉,張卓然(2017)以2010-2014年中國上市公司的數據為樣本,運用PSM和DID方法分別考察了北京、上海等8省市及全國性“營改增”對公司所得稅稅負的影響。研究發現:改革試點交通運輸企業總體所得稅稅負無顯著變化,且隨著改革的推進略有下降。
三、“營改增”對交通運輸業財務績效影響研究
王佩,董聰,徐瀟鶴,文福生(2014)在“營改增”政策對交通運輸業上市公司的業績影響方面,從計量結果可以看出,“營改增”政策對凈資產收益率的影響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表明“營改增”政策對交通運輸業企業績效之間并無顯著相關關系。
王新紅等(2014)對50家在滬市上市的交通運輸企業運用回歸模型分析表明2012年流轉稅整體增加,2013年雖有增加但增幅減小,減稅效應逐漸體現,不過稅負增加對企業業績影響微弱。
童錦治,蘇國燦,魏志華(2015)從稅負轉嫁出發,基于企業議價能力的視角,利用2010-2012年上市公司的數據研究“營改增”對企業實際流轉稅稅負的影響。結果發現:供應商的議價能力越低,企業的名義流轉稅稅負在“營改增”后上升幅度越大,“營改增”對不同供應商議價能力企業的績效并沒有顯著影響。
王艷敏,許華(2015)通過實證分析得出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后未對企業的績效產生過影響。
楊默如,葉慕青(2016)以最早納入“營改增”試點的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上市公司為樣本,在基于企業視角“營改增”效應的實證研究中,分行業來看績效影響,發現試點初期的交通運輸業企業績效與改革政策之間并無顯著相關關系,因此改革并不會對交通運輸業企業績效產生不利影響。
參考文獻:
[1]王友麗“營改增”對物流企業稅負的影響—基于滬深A股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J].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5).
[2]楊志安,李寶鋒.交通運輸業“營改增”的減稅效應:問題與對策[J].稅務與經濟,2017,215,(6).
[3]曹越,易冰心,胡新玉,張卓然.“營改增”是否降低了所得稅稅負—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證據[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