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琳

【摘要】本文通過構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潛力指標體系,計算得出我國31個省、市和自治區產業發展潛力綜合得分,結果得出廣東省、江蘇省等地發展潛力較大,綜合得分超過70分,而青海省、西藏自治區等地潛力較小,綜合得分僅為個位數,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潛力在省域層面上空間差異較大,為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的區域協調發展,本文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關鍵詞】高新技術產業 發展潛力 熵值法 區域協調
一、研究背景
2017年10月,習近平主席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這是對我國最新發展形勢進行全面研判后做出的偉大決策。區域協調發展,是解決我國當前經濟發展不平衡的一劑良藥,是從國家宏觀角度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
區域產業發展問題,涉及到地區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等重大戰略性規劃,對區域產業發展現狀以及其產業發展階段的準確判斷,有利于區域產業政策制定。同時,對區域產業發展潛力進行評價,主導產業、優勢產業的選擇以及產業結構的優化等對區域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加速產業升級和推動城鎮化建設,實現產城匹配協調發展,對于增強我國各區域競爭力和輻射力、構建新的經濟增長極意義重大。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向高質量高效益增長轉型,而經濟的高質量來自于高新技術以及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因此,在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指導下對高新技術產業進行宏觀布局,有利于區域產業協調高效發展。
二、產業發展潛力模型構建
根據潛力產業所具備的明顯優勢,本文主要從五個維度選取了15個指標構建評價指標體系對地區產業發展潛力進行綜合評價,具體指標如下所示:
產業規模:產業總產值X1;總產值占GDP比重X2;總產值占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X3;
宏觀環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X4;工業污染治理完成投資X5;地方財政稅收收入X6;
成本優勢:區域可達性交通公路里程數X7;城鎮單位就業人數X8;快遞業務量X9;
技術優勢:R&D;投入經費X10;專利數X11;技術市場成交額X12,
產業發展: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X1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單位數X14;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X15。
三、區域產業發展潛力評價
(一)評價結果
各地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潛力的綜合評定與各指標所占據的權重緊密相關,熵值法是基于具體數據對各指標賦權的方法,排除了人為主觀因素對綜合評定結果的影響。通過對我國31個省、市和自治區的28個指標進行嫡值分析,得出其一、二級指標和三級指標權重分布如下表所示:
通過綜合得分計算,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整體得分情況顯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潛力在空間上差異明顯,廣東省獲得綜合得分第一為77.00分,西藏自治區綜合得分最低,僅為1.14,產業發展在地域空間呈現兩級分化。
(二)解釋分析
從模型結果來看,區域差異較大,根據各個地區產業發展潛力綜合得分將各省、市和自治區分為以下四類:
(1)潛力較大。廣東省排名為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之首,結果表明其在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方面具有發展潛力最大,緊隨其后的是江蘇省、浙江省、山東省、北京市和上海市。這一層次的省市區位優勢明顯,均處于沿海地區,經濟發展速度較快。其中,上海市在次層次中排名相對靠后,這可能與上海市本身的產業結構存在一定的關系,第三產業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高于第二產業,其在金融業、房地產等服務產業具有明顯的發展優勢。
(2)潛力一般。根據模型結果,屬于這一層次的省市依次有福建省、湖北省、河南省、四川省、天津市、安徽省、湖南省、陜西省、遼寧省、江西省、河北省、重慶市等12個地區,區位條件相對第一層次稍差,交通基礎設施相對成熟,對工業發展具有一定的支撐作用。但在這一層次中,北京和天津兩市在全國層面上得分較低,北京與其作為首都城市的功能定位發展有關,并且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推進,產業轉移對其產業結構和發展潛力將產生一定影響。
(3)潛力較低。此層次包括吉林省、內蒙古自治區、黑龍江省、廣西壯族自治區、云南省、貴州省、山西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等8個省、市、自治區,多位于東北部和西部,自身發展基礎較差,由于區位等因素,交通條件相對落后,工業發展潛力較低。在此層次中,東北三省和山西省等傳統工業發展地區表現出較低的產業發展潛力,從產業發展階段角度來看,目前應處于產業發展的成熟后期或衰退期,這些地區在產業發展中亟需尋求產業轉型升級,培育產業發展新動力。
(4)潛力很小。此層次包括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海南省、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區5個地區,多為少數民族聚居地,地形條件較為惡劣,距離長三角、京津冀等我國經濟發展增長極地理距離較遠,對其經濟輻射作用較弱。生產要素從全國層面來看,比較優勢較低,缺少產業發展必要的人力、資本、技術等支撐,導致其產業發展潛力很低。其中,海南省由于其豐富的自然資源優勢,主要以發展旅游和其他服務業為主,其工業發展相對較弱,因此其評價結果較低。
四、政策建議
從宏觀發展視角來看,政策制定應從以下三點著手:一是從宏觀高新技術產業布局來看,國家應從全域對高新技術產業實行差異布局,對產業發展潛力較大的區域,如廣東省、江蘇省等發展潛力較大的地區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提供與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相關的科學技術、研究人才等,率先帶動該區域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這不僅能夠在較短時間內擴大產業發展規模和效率,同時也為帶動弱勢地區發展該產業提供支撐。二是從全域產業輻射來看,可在我國中西部、東北部等區域內選取發展潛力相對較大的個別省、市或自治區進行培育發展,如湖北省、四川省、遼寧省等地,為高新技術產業在全域范圍的均衡發展做好鋪墊。三是對所選取的個別地區應有針對性精準施策,由于產業前期發展基礎一定,應有側重點制定激發市場需求活力或加強外部支撐條件的高新技術產業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