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瑩鈺
摘 要: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現象凸顯,老年人口基數大、增長快并日益呈現出高齡化、空巢化的趨勢,加快構建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發展老年服務產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老有所養”的基本需求,已經成為黨和政府的重要工作。為改變河南養老服務建設的滯后局面,必須明確河南養老服務體系的發展目標,著力建設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調整機構養老服務結構,發展老年服務產業,構建河南新型養老服務的制度體系。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社會養老保障體系;老年服務產業
本文主要立足于河南本省,就當前我省的養老保障體系的發展狀況、存在的問題以及應對舉措進行了研究,同時對于如何發展老年產業提出自己的想法。
一、河南省人口老齡化和養老服務體系現狀
河南省是我國老年人口數量最多的省份,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統計,到2010年底我省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國的比重已經超過了12.7%,老齡化問題嚴重,并且表現出未富先老、規模大、增速快等突出特點,人民群眾也更加迫切的期待政府能有所作為,提供讓人滿意的養老服務。構建適應河南省省情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是應對人口老齡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但是目前河南省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建設正處于起步階段,呈現出如下特點:
(一)有強有力理論支撐
為了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問題,河南省及時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法規。例如河南省政府辦公廳于2006年轉發了《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意見的通知》,明文指出應該大力發展老年服務產業,并且省內各地市也都先后制定了關于加快社會養老保障體系和發展老年產業的建設意見。諸多政策法規分別從不同的方面對養老服務體系進行了規定,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整體思路初步形成。
(二)基本成型的養老模式
在政府指導之下,以居家養老為基礎、公共服務為依托、社會養老為支點的多方位、多角度的養老保障體系格局基本形成,優先解決那些年齡大,生活困難的老年人的服務需求。目前,各地市的居家養老服務已經取得一定的成績,社區養老在有條件的地市已經開展,同時,河南省也探索出了“公辦民營”和“民辦公助”新型養老機構模式。
(三)社會養老機構的蓬勃發展
1.公辦養老機構的示范作用
我省自從2006年以來,已經連續多年把加快農村敬老院建設工作列為重點工程去做,用于敬老院建設資金已經將近20億元,新擴建的敬老院多達3200多所,提供了大量的床位,集中供養率達到43%。同時還在全省開展了養老模范單位創建活動。2011年,河南省評選出9個省級示范縣(市、區)、20個示范單位,起到了引領到頭作用。
2.民辦養老機構的創新發展
一些民辦養老機構勇于改革創新,在做好基本工作的前提下,不斷嘗試,走出了一條“醫養結合”、“養老服務加老年產品研發生產”的新路子,第一屆中國鄭州老齡產業博覽會的舉辦就是一個成就,全面的養老服務體系發展格局基本構建,截止到2011我省的民辦養老機構已經多達460個,擁有了4萬多張床位,可以入住3萬多老年人。
二、存在的突出問題
河南省養老服務體系的格局雖然已經基本確立,并且在實踐中也取得了相應的成績,但是由于河南省老年人口數量巨大,老齡化嚴重,所以養老保障仍然存在許多問題,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從總體上來看仍處于初步探索階段。
(一)現行發展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
據統計,截至2014年底,河南省全年新增各類養老服務機構設施4009個,新增各類養老床位58395張,每千位老人擁有床位數接近26張。但與老年人的實際需求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矛盾主要表現在老年人數量多,床位總量少,結構也不合理。農村敬老院床位較多,所占的比重較大,但其只是針對農村特殊老年群體,床位閑置的較多,并且護理的水平不高,管理方式和體制亟待改革。社區所能提供的老年服務項目少、檔次低,遠不能滿足廣大居家老人全方位、多層次、個性化的服務需求。
(二)資金投入不足、政策落實不到位
首先,河南省財政廳沒有關于養老院的補貼資金,全省只有7個地市出臺了補貼政策而且標準太低,最高的標準是3000元/床,運營補貼為150元/床/月,此種補貼力對社會資本的吸引力遠遠不夠;其次是農村敬老院由于沒有合法的身份,在補貼方面有很大欠缺;三是優惠政策落實不到位,省政府規定的針對養老機構的減免政策在很多地市很難落實。
(三)養老服務職責不明確
由于歷史欠賬太多,作為農村人口占70%的全國第一人口大省,除了上述幾點外,河南的社會保障形勢還面臨著不少挑戰。這主要是:第一,社會保障的覆蓋面比較狹窄,進一步擴大覆蓋面的難度越來越大,使得相當數量的農村人口享受不到應有的社會保障。第二,社會保障的籌資渠道狹窄。社會保障基金是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基礎。第三,部分企業退休人員缺乏基本醫療保障問題比較突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退休人員有許多未被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因病致貧問題開始凸顯。由此可以看出,河南省的社會保障事業面臨十分嚴峻的挑戰,任重道遠。
三、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議
加快構建全面的養老保障體系,需要各方面的努力。首先政府應該明確其職責與目標,同時社會、家庭以及個人的責任也是必不可少的,發揮各方面的積極作用,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和力量,才能有效的促進養老保障體系的完善,滿足老年人不同層次不同方面的需求,構建全方位的養老保障體系。
(一)發揮政府的作用
在我國現行的經濟發展水平之下,政府在養老保障體系構建過程中應發揮主導作用,一是建立有效的發展機制,擴大財政投入力度。首先對公辦養老機構經營所需費用,應列入財政預算并建立動態保障機制;二是完善養老保障體系建設中的政策扶持,針對養老服務設施建設難的問題,首先是用地,政府應該做好規劃,保障老年服務設施建設用地的有效進行。
(二)拓寬養老服務建設的資金來源渠道
推動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既要堅持政府主導,更要動員社會參與。社會參與是加快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必要條件和重要力量。只有社會廣泛參與,才能形成各方力量齊抓共管,共同推進養老服務業發展的良好局面。推動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業,關鍵在于政府的扶持力度。政府應通過政策扶持、政策引導、政策規范等,引導社會資本規范有序地參與養老服務事業。鼓勵各類民間組織、企業和個人以購買服務”、“合同外包”、“委托”等多種形式,從事居家養老服務;鼓勵社會慈善力量對福利性、非營利性養老機構進行捐贈,并調動更多的社會志愿力量參與為老服務。
(三)加大對農村養老保障的重視程度
農村的養老保障目前存在很大的缺口,所以政府要加強對農村的重視程度。由于各地的經濟發展水平、養老服務建設進度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針對農村的養老保障體系建設,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地制宜制定相應的發展對策,尤其是在基層社區和個別農村,應建立以社區(居家)服務中心為依托,來進而構建滿足各個年齡段的老齡群體對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法律維權援助等要求的完整的養老服務體系。為達到此種要求,政府應大大加大各個地區領導和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這樣對全面發展養老服務事業能起到很大的推進作用,并且政工作的標桿作用能大大推進社會人員的參與,更大的幅度的加快社會養老服務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翟永會.我國養老保障制度改革路徑探索[J].經濟縱橫,2015,02:115-118.
[2]王曉紅.養老保障體系建設與構建和諧社會的關系[J].知識經濟,2015,06:62.
[3]王霞.中國人口結構變動與老齡化問題研究[J].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2:66-69.
(作者單位:中央民族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