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雅玲
摘 要: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發展消費金融特別是互聯聯網消費金融對國民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首先分析了消費金融的概念,然后分析了電商消費金融發展中暴露出的一些問題:消費者在網絡上消費的安全問題;電商消費金融與傳統的消費金融一樣存在違約風險;信用套現問題,最后給出了相應的建議:建立互聯網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與銀行及保險公司合作解決資金問題;規范經營實現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電商;消費金融;發展問題;
從當前的形勢看,我國的消費金融發展正處在重要的發展機遇期,特別是利用互聯網、云計算等新興技術發展的互聯網消費金融蓬勃興起,而電商消費金融的發展正是其中的關鍵一環。
一、消費金融的概念簡介
由于消費金融涉及的范圍廣,學術界至今仍未對其形成明確而統一的定義。不過所謂消費金融從字面上可以做這樣簡單的理解:即為消費者消費而提供的相關金融服務。JohnCampbell(2006)從家庭的角度來定義消費金融:把家庭看作一個單元,包含家庭的消費信貸及家庭的資產配置,比如:購買保險、退休、醫療、稅收等。Tufano(2009)把消費金融定義為支付功能、風險管理功能、信貸、儲蓄和投資五大內容。但是在我國國內消費金融通常單指消費信貸,即消費者為了購買消費品而向金融機構貸款。在國內廣義的消費金融包括信用卡、汽車貸款、住房貸款和消費信貸,狹義的消費金融指金融機構向消費者提供的以消費信貸為目的的金融服務,不包括房貸、車貸。隨著消費金融與互聯網技術、信息技術的結合,消費金融又分為傳統消費金融與互聯網消費金融。
二、電商消費金融發展中暴露出的一些問題
(一)消費者在網絡上消費的安全問題
網路電商消費面臨的安全問題主要有信息傳遞安全以及數據安全兩方面。信息傳遞的安全方面,主要涉及傳遞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要保證傳遞的信息不被篡改和冒用等手段所影響,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數據安全是網絡消費安全的核心問題。數據在網絡時代就是生產力和實際的價值。在加以利用的同時,一定要做好相應的數據安全的工作。舉例來說,如果數據不慎泄露,就會導致消費者的厭惡情緒,進而可能不再使用導致數據泄露的互聯網企業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在2018年3月,美國著名的網路社交平臺Facebook出現的五千萬用戶數據泄露問題,直接導致了其股票價格下跌7%。可見數據安全問題對大型網絡的運營影響之大。
(二)電商消費金融與傳統的消費金融一樣存在違約風險
隨著電商消費金融的高速發展和電商消費信貸需求的不斷增加,電商紛紛把自身平臺的個人消費金融資產進行了證券化。但是貸款的不良率和逾期情況不可忽視,雖然在ABS市場上的數據表明,較同期的銀行信貸,電商消費金融市場的貸款的不良率和逾期率數據還比較低,但是違約方面一樣存在不小的風險。而且由于信用體系的不夠完善,電商平臺的消費金融產品只能根據自身收集的數據對消費者進行評估,其他諸如銀行消費貸款、銀行信貸信息、個人身份信息核查的結果等是很難獲取的。導致了在電商平臺的消費金融方面的風險難以降低。
(三)信用套現問題
信用額度的套現一直是困擾傳統消費金融領域的難題,對于電商消費金融領域也同樣如此。由于網絡交易的實時性更強,對交易中的套現行為很難加以實施有效的風控措施。各種各樣的套現行為也是屢禁不止。既是由于套現方法的隱蔽性,也由于套現的方法更加難以分辨。由于在套現的整個環節中,采用的方法與真實的網購流程完全一致,在網絡上體現的各個環節的特征也完全與真實的情況接近或是就是完全一樣。這種情況極難與正常的網購過程加以區分。給了別有用心的人以可乘之機。因此,如何減少授信額度的惡意套現現象,也是需要電商金融企業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三、政策建議
(一)建立互聯網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
本文認為,建立“互聯網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更符合當前業務特點,支付中介機構已由銀聯發展到了網聯,信用數據庫也應與時俱進,理由主要有以下兩點:
1.是互聯網信貸數據與現有央行的數據格式不匹配。相比于傳統信貸數據,互聯網借貸數據金額更小、筆數更多、日期更短,這些頻繁變動的借貸數據上報現有征信系統存在困難。如目前蘇寧消費金融數據按監管要求已上報央行征信系統,但由于征信系統特有的格式,信用報告展示與實際信貸情況有一定出入。
2.是互聯網機構眾多,存活時間又不確定,穩定性較差,與現有征信系統穩定的報數要求存在沖突,能接入央行現有征信系統的機構鳳毛麟角。
(二)與銀行及保險公司合作解決資金問題
1.銀行與電商在資金和場景上達成互補
電商與銀行的跨界合作在不斷推陳出新,但多以合辦聯名信用卡、合作消費送禮品、消費券、刷指定卡購物打折等無關痛癢的領域,由電商提供客戶和場景,銀行提供資金和風控的合作更值得深度挖掘。電商擁有其它機構無法比擬的客戶資源和和消費場景,而銀行擁有最低的資金成本,從這兩點看兩個行業合作的消費金融應該是最佳的選擇。
2.消費金融保險
由保險公司對消費者在網購平臺的賒銷行為進行保障。在消費者到期無法還款時,由保險公司先支付,再自行追債,目前眾安保險與蘑菇街合作的“買唄”業務就屬于這種模式。用戶在蘑菇街購物時,暫由平臺向保險公司支付交易金額1.25%的保理服務費,若消費者選擇分期還款,則由消費者支付每期1%(分3期還款)或0.75%(分6期)的分期手續費。
(三)規范經營實現可持續發展
從調查可以看出,電商做消費金融有客戶基礎,有消費場景,有低成本的經營模式,是最具普惠金融意義的一種金融業態,具有最廣闊的市場情景,對牌照的需求與日俱增,但其業務屬于不斷嘗試和探索階段,監管層也需時間檢驗業務的可行性。消費者信息的保護、電子合同的保存以及法律糾紛解決等,要讓電商敢于做消費金融,消費者放心使用其產品,電商消費金融才能得以更長久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譽瀛.大學生消費金融平臺的發展契機與風險控制[J].全國流通經濟,2017(14):97-98.
[2]王秋艷.金融科技背景下我國消費金融的發展路徑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7.
[3]吳睿.供給側改革背景下消費金融發展面臨的問題和挑戰[J].西南金融,2017(02):48-52.
[4]李子涵.淺析電商平臺下的互聯網消費金融發展——以京東白條為例[J].中國市場,2017(01):79-80.
[5]于卉.“雙11”消費金融大戰升級 電商鞏固生態征信是第一步[N].通信信息報,2016-10-26(B03).
(作者單位:中央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