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丹 彭開勤
摘 要:“醫養融合”是指將老年人健康醫療服務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將護老中心和老年醫院相結合,將生活照料和康復關懷相結合的新型養老服務模式。既包括傳統的生活護理服務、精神心理服務、老年文化服務,更重要的是包括醫療康復保健服務,具體有醫療服務、健康咨詢服務、健康檢查服務、疾病診治和護理服務、大病康復服務以及臨終關懷服務等。醫養融合是養老服務的充實和提高,就是重新審視養老服務內容之間的關系將老年人的健康醫療服務放在重要的位置,以區別傳統的單純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需求的養老服務。
關鍵詞:醫養融合;養老服務;老齡化
在社會發展日益加快,生活環境和條件的改變不斷延長著人類的生命,我國老年人也逐漸增多,步入老老齡化社會,帶來的人口發展和服務的養老問題也引起了社會的極大關注,而以往的單純養老模式也不能滿足増長的各種老年年服務的需求,比如醫療、生活護理、精神慰藉、健康咨詢、老年年文化、大病康復以及臨終關懷等綜合性的養老需求。為尋求取得養老服務的發展和突破,將醫療服務和養老服務結合起來日漸成為我國老齡化社會的養老破解的關鍵之法。醫養融合的養老服務方式不僅僅是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需要,也是改善和增進老齡人健康生活狀況,提升老齡人生活質量的實際需要。醫養融合以維護和促進老年人身心健康為目標,達到多元主體化、多層次、上下相接、左右貫通、醫療養老護理一體化的醫養融合服務模式。醫養融合覆蓋面廣,產業業鏈長,對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隨著黨和和國家的重視,老年人口急劇增加伴隨的醫養融合需求的不斷增加,醫養融合的發展必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期,可以說醫養融合不僅有極高的社會效應,還有巨大的市場潛力,我國醫養融合服務供給缺口大,需要快速發展,這樣才能不斷滿足日益龐大的老齡人群體的健康養老服務的需求,因而醫養融合能夠充分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對于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醫養融合主要涵蓋了醫、養、護三方面的重要內容,涉及社區醫養護服務資源的整合、機構養護和居家養護的結合,涉及醫療保障服務、健康品質管理控制與促進、健康養老保險以及相關的養老服務,涉及到老年養老藥品、養老醫療器械、養老保健用品、老年保健食品、老年健身產品等支撐產業,醫養融合的發展,對于擴大內需、促進就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我國具有中醫藥優勢、優質醫療機構及醫療衛生科研資源優勢,通過把這些醫療資源優勢與社區服務相結合,把優質的醫療服務推送到居家養老的每戶,以醫養融合涉及的信息技術、裝備、新材料、生物產業的結構轉型升級為著力點,努力培育一批新的醫養融合增長點,為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提供有力的產業支撐。
武漢市醫養融合的概況
2018年1月18號,武漢市民政局發布人口老齡化報告。報告稱,武漢老齡化程度持續增加,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178.85萬,占戶籍總人口20.95%。武漢市公安局人口數據顯示,近年來,武漢老年人口平均每年以5萬左右快速增長。截止2017年末,武漢戶籍總人口為853.65萬,60歲以上老年人總數比2016年增加6.1萬人,同比增長3.53%。
而2016年初武漢市養老機構共計286家,其中包括公辦養老院、社區辦養老院146家、社會辦養老機構49家及農村福利院76家,總計床位數6.1萬張。換言之,武漢市每27位老年人只有一張養老床位,可見武漢市養老需求缺口之巨大。此外,近年來,武漢市8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增長態勢不斷加快,武昌、黃陂、江岸、新洲、硚口等5個區的高齡老年人現已超過2萬人,高齡老年人往往還伴隨著空巢、多病、自理能力喪失等問題,尤其需要社會和家人廣泛的關注與呵護。對于醫養融合的概念,國內較為流行的看法是:醫養融合是在政府的統籌規劃下,調動各方力量的參與,整合已有的醫療、養老等資源,由接受專業技能培訓的人員對老年人提供醫療、康復、生活照料、心理疏導、臨終關懷等為一體的服務。目前武漢市實行的醫養融合模式有以下四種:一是醫療衛生機構設立養護病房模式,即現有的醫療衛生機構在有條件的情況下(一般為一級、二級醫院,且當地的醫療資源豐富,有閑置),根據老年人的需求開展醫療、護理、保健、康復等服務。如武漢市一醫院便設立老年科,該科主要針對需要提供醫療服務的患病老年人。老科日常為老年人提供專業養老護理及病情監控;而當患有慢性病史的老年人的慢性病發作或無病史老年人突發疾病時,立即為老年人辦理住院手續,提供醫療治理。二是原有的養老機構提供醫療服務模式,即在原有的養老機構中,增設醫療服務中心,為機構內的老年人提供康復保健、醫療巡診等服務,將醫院搬進養老院內。該模式的服務對象一般為長期患病無法自理的老年人。如武漢市中心醫院在福利院開辦的諶家磯院區,在養老院內設置康復科、放射科、綜合內科等科室,為福利院內老年人提供便利的醫療服務。三是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協議合作模式。該模式下,養老院在社區服務中心就近選址,并與之簽訂協議,由醫療機構定期上門巡診提供醫療服務。四是醫養融合走進社區、走進家庭模式。該模式主要針對以社區為基礎的居家養老群體,其特點為:老年人的養老服務由家屬提供,醫療服務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其管轄的范圍內為老年人提供,政府出資購買。
武漢市醫養融合的對策與建議
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引導社會資金進入
2.醫養融合型養老機構收費高,政策補貼力度低是該模式現階段下運營發展的主要困難。要解決這一問題,首先需要政府有所作為。
2.完善醫養融合服務,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醫養融合是對我國養老保障體系的補充和創新,但我國現有的保險制度很難為其提供長期有效的經濟支撐。從國外的經驗來看,實行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是保障醫養融合模式推行下去的經濟基礎。
3.加強專業人才培養,保障從業人員待遇水平
醫養融合具有跨醫療與養老兩個領域的特點,決定了其不但具有養老的性質還兼顧了醫療治理的功效,因此該行業的從業人員必須具備醫療與護理兩項專業素質。
4.出臺配套法律法規,合理配置醫療養老資源
立法是保障老年養護的基礎。武漢市政府也應根據黨中央在“十三五規劃中"提出的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有計劃、有目標、有重點的出臺相關法律。
5.建立統一服務標準,健全監督獎懲機制
醫養融合機構的服務標準劃分不一,老年人對于自己所享受到的醫護服務無法評判。統一標準是量化醫療資源與養老資源配置的基礎,政府需要引導醫養融合型養老機構各服務主體制定統一的標準。
醫養融合風險大,牽涉的機構眾多,不易協調,其發展必須依靠政府的引導和規制。由于涉及領域眾多,又是關系到人們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重要產業,日前還沒有較為完善的法律和制度來規范,行業發展還十分不規范,相關規制亟待完善。
參考文獻
[1]吳宏洛. 探索實行醫養結合養老模式[N]. 福建日報,2013 - 12 - 23(11) .
[2]齊紅霞. 淺析二級醫院轉型老年病醫院的發展現狀[J]. 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2(6):19 - 20.
[3]鄔滄萍,姜向群.“健康老齡化”戰略芻議[ J ].中國社會科學,1996,(5).
[4]耿愛生,楊文嫻.我國老年保障研究中的“健康老齡化”研究趨向及其價值[ J ].社會保障研究,2014,(2).
[5]鄔滄萍,姜向群.“健康老齡化”戰略芻議[ J ].中國社會科學,1996,(5).
[6]張旭,醫養融合養老模式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3)
[7]Ikegami Campbell J C.Japans Health Care System:Containing Costs and Attempting Reform [J].Health Affairs,2004,(4):26-36.
[8]Andrew E.Scharlach.Creating Aging-Friendly Communities [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n Aging,2009(2)
作者簡介
閔丹,湖北武漢,1982年10月生,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大學武漢研究院,講師,經濟社會政策專攻。
彭開勤,湖北武漢,1956年7月,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大學武漢研究院,教授,醫學專業專攻。
(作者單位: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