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相輔相成,本文擬采用ADF檢驗、E-G兩步法協整檢驗和Granger因果檢驗等計量經濟學方法探討我國的農產品大豆的期貨價格和現貨市場價格的相互影響和因果關系。結果表明,大豆現貨市場價格與期貨市場價格短期波動明顯,長期趨向均衡;大豆期貨市場對大豆現貨市場價格有明顯的引導作用,而大豆現貨市場價格對期貨市場價格影響不大。
關鍵詞:大豆價格;現貨和期貨
一、引言
在歷史滾動的浪潮中,商品經濟發展的飛快,隨著工業革命在西方的如火如荼,世界經濟被推動著向前發展,各種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極大提高了社會勞動生產力的效率。交通運輸工具的發展升級,使得分散在世界各地國家間能夠更加方便的溝通交流,加大了國際貿易的數量和金額。在各種社會大潮流發展的情況下,期貨交易順勢而生,20世紀80年代末,我國的期貨市場開始發展,在建立初期發展的非常迅速,全國范圍內的期貨交易所數量直線攀升,期貨經紀機構的數量飛速發展到近千家,在這種欣欣向榮、一派繁華的景象下,透露出我國期貨市場盲目發展的跡象。期貨市場有著高風險性、高對抗性的特點,再加上剛剛啟動期貨市場,期貨市場的規范制度尚且沒有充實完善,未能跟上資本市場內期貨市場發展的步伐,長此以往導致了現階段的混亂局面,大量不公平的交易行為充斥著整個市場,自利為中心,不利于期貨市場的良性發展,甚至會扭曲整個資本市場的良性發展。政府及相關監管部門及時察覺到了這種情況并立即著手對期貨市場進行規范整頓,限制商品交易規模,審查期貨交易所和期貨經紀機構的資質,經過一段時間的整頓,期貨市場最終歸于規范和諧的發展軌道。目前,全國有3家期貨交易所和200家期貨公司,期貨市場已進入規范發展新階段。我國一直以來以農業大國著稱,豐厚優越的地理條件,各種農產品種類齊全、質量上乘,是外國爭相進口的佳品。但我國農產品每年的播種培育數量主要依據農產品在現貨市場的交易價格進行調整,因此農產品生產者、經營者等需要規避產品價格大幅度波動造成損失的風險,在這種情況下農產品期貨市場價格可以最大程度的發揮其自身的優勢功能,為生產經營者提供公平穩定的環境,為政府的政策調控提供基礎。
二、文獻綜述
孫翔和康海杰(2008)分析了我國特色農作物棉花的期貨市場是否具備某些功能,利用單位根檢驗、協整檢驗得出結果,表明中國棉花期貨市場基本具有價格發現功能。但是隨著期貨市場的發展,除了棉花出現在期貨市場進行交易之外,我國的農產品比如小麥、大豆、玉米等,還有其他如石油等也相繼在期貨市場開始交易。陳力,段金東(2010)合理運用單位根檢驗、協整檢驗、格蘭杰因果檢驗等檢驗方法研究對比我國小麥期貨市場、大豆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結果表明,中國大豆期貨市場可以發揮良好的價格發現作用,而小麥期貨市場不具備這一功能。另外有學者從整個糧食期貨市場的角度出發,從宏觀層次分析了糧食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套期保值的功能。楊慧珍、韋敬楠、張立中(2017)研究分析我國糧食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因為玉米和小麥是我國上市年份較久且市場成交規模量較大的,因此,選擇兩者作為研究樣本,將2006年至2016年的月度相關數據納入模型,并采用協整檢驗和VAR模型進行實證分析,研究數據結果表明,不同類型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存在較大差異。綜上所述,中國期貨市場起步較晚,經歷了盲目發展時期,但是,棉花、玉米、大豆的期貨市場等基本上具有價格發現能力。
三、我國大豆現貨與期貨市場價格關系的實證分析
(一)樣本數據和來源
本文選取的數據為中國大豆周均價和中國大豆期貨平均周價格。數據來源為:我國大豆現貨周平均價格來源于中華糧網,選取方法是每周周四結算前一周期的全國平均大豆收購價格;期貨周平均價格選取自大連商品交易所,選取方法是每周周四結算上一周周五至這一周周四一周時間的大連商品交易所大豆一號期貨的周結算價,選取的合約是當日存在的未交割的合約的周結算價的平均值,單位是元/噸,樣本期間自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三年時間。因為期貨市場交易在法定節假日比如春節、五一、十一黃金周等各大市場、大連商品交易所也會因為法定節假日的原因而休市,在這種期間因為休市無法進行交易,所以市場上沒有交易的價格、規模等數據,但是這段時間因為期間短,如果有數據產生數據的規模和數量在我們所有的樣本中所占比例小,丟失的數據很少不影響整體實驗結果,因此選取的數據樣本是連貫有效的,可以進行實證研究,本文最后一共有151個大豆的現貨周均價和期貨周均價的樣本。
(二)實證分析
1、兩者的相關性分析
我們首先把樣本數據錄入表格,利用折線圖可以清楚的看到兩者的價格走勢,進而能夠得出兩者的相關性,我們發現大豆現貨價格線和期貨價格線在長期看來,保持一樣的走勢,即兩者有相同的上升則兩者都上升、下降則兩者都下降,另外仔細分析可以看出,期貨價格的變化總是比現貨價格快一步,期貨價格先出現下降的趨勢,現貨價格線跟著下降,期貨價格上升后現貨價格緊隨其后上升,所以可以得到初步推斷,期貨價格總是要先于現貨價格上升和下跌,并引導著現貨價格的下降和上升,所以我們認為兩者的相關性較強且大豆的期貨價格會影響現貨價格的變化。利用折線圖簡單分析后我們采用 SPSS20.0對數據進行相關性檢驗,總共獲得151個樣本數據,利用雙尾檢驗結果,兩者的相關系數達到0.813,并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相關,很強的相關性表明大豆期貨價格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大豆的現貨價格,并且能起到套期保值的作用。
2、平穩性檢驗
首先對大豆期貨價格序列{QH}和大豆現貨價格序列{XH}這兩個時間序列數據單獨進行平穩性檢驗。ADF測試使用Eviews5.0軟件進行,檢驗結果如表1,從檢驗結果我們可以看出在不同置信水平下兩者ADF檢驗值的t絕對值均小于臨界值,需要接受零假設,大豆期貨價格序列{QH}和大豆現貨價格序列{XH}都不是平穩的。
由于價格時間序列數據不穩定,因此需要對數據做差獲得一階差分并執行ADF檢查。對大豆期貨價格序列{QH}與大豆現貨價格序列{XH}做一階差異,得到兩組時間序列數據{△QH}、{△XH},然后 ADF檢驗。首先,分析大豆現貨價格、期貨價格做一階差分后的時間序列數據的趨勢情況,短期來看雖然存在幾個大的波動,但長期來看是平穩的。接下來,進行ADF測試以獲得表2的ADF測試結果??梢钥闯?,在置信水平1%,5%和10%下,ADF測試值的t絕對值均比臨界值大,這表明零假設可以被拒絕,即大豆期貨價格序列{QH}和大豆現貨價格序列{XH}之間的一階差異是穩定的。而且,這兩個序列在一階中都是單調的,它們在同一階段都是穩定的。
3、E-G兩步法協整檢驗
大豆期貨價格{QH}和大豆現貨價格{XH}是不平穩的,存在單位根,但是其各自的一階差分序列都是平穩的,并且沒有單位根,這也表明,兩個序列之間可能存在某種線性組合是平穩的,所以,第一,以QH為被解釋變量,XH為解釋變量,第二,以XH為被解釋變量,QH為解釋變量,進行線性回歸,利用最小二乘法進行回歸方程的估計,檢驗各自回歸方程中殘差的平穩性,并據此判斷兩者時間序列間是否存在協整關系。第一,QH是因變量,XH是自變量,得到表3的回歸結果。第二,XH是因變量,QH是自變量,得到表4的回歸結果。以上得到殘差序列{resid01}、{resid02},進行ADF單位根檢驗得到結果見表5,從表5來看,殘差序列{resid01}的ADF單位根的檢驗值t值為-3.111282、{resid02}的t檢驗值為-3.4107,兩個值的絕對值都比1%、5%、10%置信水平下的各個臨界值都要大,所以可以拒絕零假設,這兩個序列平穩。
根據協整理論,無論{QH}和{XH}作為被解釋變量還是解釋變量,2個的殘差序列都是平穩序列,{QH}、{XH}兩個序列之間存在協整關系,兩者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
4、Granger 因果檢驗
檢驗大豆在期貨市場、現貨市場上價格的因果關系,這里運用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的計量經濟學方法。
從表6可以看出,當顯著性水平為5%,滯后期為1時,現貨價格變化不是期貨價格變動的原因的概率為0.14564,期貨價格變化的概率不是現貨價格變化的原因是0.01563,前者的概率更大,所以大豆現貨市場價格對期貨市場價格影響不大。
(三)實證結論
1、大豆期貨價格與大豆現貨價格,通過折線圖就可以看出兩者具有很強的的相關性,然后利用相關性檢驗試驗得出兩者的相關系數達到了0.813,兩者之前的強相關性得到了驗證,大豆期貨價格、大豆現貨價格的波動存在著相互影響、相互引導的關系,但兩者誰對另一方的影響更大需要進一步的驗證。
2、通過ADF單位根檢驗和E-G兩步法協整檢驗,得出我國大豆期貨價格與大豆現貨價格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
3、通過Granger因果檢驗,得出我國大豆期貨價格對大豆現貨價格具有引導作用,但只存在單向因果關系即大豆期貨價格是大豆現貨市場價格變化的原因;大豆期貨市場在價格發現功能中處于絕對的主導地位,對大豆現貨市場價格具有引導作用,而大豆現貨市場對期貨市場價格的影響不大。
四、我國大豆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一)存在的問題
1、大豆期貨市場價格單向影響現貨市場價格
盡管大豆的期貨價格和現貨價格在短期內互相影響,但長期看來,只有大豆期貨市場單向影響大豆現貨市場,目前的資本市場發展的程度下,現貨市場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可以推動期貨市場的變化,雖然這可以說明期貨市場具備價格發現功能,但是只在單方面作用機制下的價格發現和引導作用下,一方面作用與另一者,這樣產生的價格是不具有說服力的,不完善的價格作用機制很有可能使得現貨市場受到人為的操控,這樣在人力操控下形成的價格無法正確預測未來市場上正確的價格范圍,無法給投資者正確的價格指導和決策基礎,只有期貨和現貨市場共同作用,共同影響產生出來的一個價格,才是對未來價格的預期,才能有充分依據代表未來市場的價格,這樣的情況才是充分有效的。
2、大豆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不完善
首先,期貨市場以其業務復雜,管理難度大的特點,決定了期貨市場尚未完善,配套的法律制度需要進一步完善來規范期貨市場的交易行為,倡導公平交易、合理買賣。而現貨市場,雖然各種交易制度、法律制度相對完善,但是現貨市場的主體大都是個體經營戶或者小企業,他們對資本市場的價格信號、風險信息的接收和反應不敏感,存在時間上的滯后,因此,大豆現貨價格在短期內出現波動,不利于資本市場的穩定;另外,大豆現貨市場的主體的特點是規模較小、數量較多,所以這些小生產者、小的個體經營戶很難理解利用期貨市場定價、規避風險的道理,因此他們很少使用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所以期貨市場交易大多是大型公司,并不足以引導期貨市場價格的形成。
(二)建議
1、完善大豆現貨市場、期貨市場
本文在進行了相關性檢驗、協整檢驗等一系列研究后,我們可以得到的結論是在我國現在國情下,大豆的期貨市場價格具備良好的價格發現功能,并能在當前的資本市場上表現出來,作用于現貨市場價,引導現貨市場的價格波動和發展方向,但現貨市場卻無法撼動期貨市場價的走勢和波動,這種不對稱的現象,導致現貨市場價格的預期不具有說服力,也會因為現貨市場各種信息、各種價格形成機制的落后而阻礙了期貨市場的發展,期貨市場一直保持原來的規模無法繼續發展壯大,所以應該盡快完善現貨市場的各種制度,包括法律制度、管理制度、價格機制等,加強對現貨市場的監督和管理,在發展現貨市場時,促進期貨市場的同期穩步發展。此外,期貨市場以特殊的性質存在于我國的資本市場,為經濟的增長帶來了相對積極促進作用,但正是這種特殊性也決定了期貨市場的交易可能存在的不公平現象,期貨市場的交易量通常較大,且交易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套期保值,為了規避因為市場波動、政策變化帶來的價格的波動而造成的損失,但是目前期貨市場仍然泛濫著不少的投機、詐騙行為,或者是不履行合同造成賣方或買方的損失的行為,所以政府和相關部門更應該加強對期貨市場的重視和加大監管力度,另外政府和銀行也可以適當給在期貨市場的交易相應的稅收優惠來鼓勵市場通過期貨合約等進行交易,規避市場風險,避免因為損失過大打擊市場主體從而造成的社會不安定的情況。
2、加強對種植大豆的供應商的期貨知識培訓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種植大豆、玉米、小麥的主體還是農民,在市場上進行交易的大豆也都是農民親自種植提供給市場的,所以需要加強對農民的知識普及培訓,幫助他們學習期貨市場知識、合理幫助引導農民通過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規避風險,保證農民的利益最大化,促進大豆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充分利用大豆的培育資源優勢,發展我國農產品經濟。
參考文獻
[1]孫翔,康海潔.我國棉花期貨市場價格發現功能的實證研究[J].金融發展研究,2008(9):53-55.
[2]陳力,段進東.我國小麥和大豆期貨市場價格發現功能的實證分析[J].中國證券期貨,2010(11):30-32.
[3]楊惠珍,韋敬楠,張立中.我國糧食期貨市場價格發現功能的實證分析——以玉米和小麥市場為例[J].價格月刊,2017(05):19-23.
作者簡介
鄭瀟瀟(1995-),女,河南信陽人,中央民族大學管理學院會計學專業2016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審計理論與內部控制。
(作者單位:中央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