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山東 濟南 250014
踝關節骨折是臨床上最多見的關節內骨折,老年女性發病率更高[1]。由于踝關節屬于承重關節,骨折后多需手術治療,保守治療很難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踝關節骨折術后腫脹疼痛非常明顯,嚴重影響了患者術后的功能康復。筆者在臨床上采用院內制劑馬黃酊濕敷治療踝關節骨折術后腫脹疼痛取得滿意療效,明顯促進了患者踝關節功能的恢復,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踝關節骨折患者90例。隨機將90例患者隨機分為三組,每組各30例。對照1組:男14例,女16例,年齡35~70歲,平均(45.36 ±5.24)歲,病程0.5~35 h,平均病程(6.78±3.98)h,受傷原因:運動傷2例,墜落傷11例,車禍傷14例,其他3例。受傷類型:旋前外旋4例,旋后外旋15例,旋前外展4例,旋后內收6例,垂直壓縮1例;對照2組:男15例,女15例,年齡36~72歲,平均(47.28±6.34)歲,病程0.5~36 h,平均病程(6.89±4.32)h,受傷原因:運動傷3例,墜落傷9例,車禍傷16例,其他2例。受傷類型:旋前外旋3例,旋后外旋16例,旋前外展3例,旋后內收7例,垂直壓縮1例; 觀察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33~69歲,平均(44.28±5.10)歲,病程0.5~35 h,平均病程(6.65±3.75)h,受傷原因:運動傷5例,墜落傷7例,車禍傷15例,其他3例。受傷類型:旋前外旋2例,旋后外旋13例,旋前外展5例,旋后內收8例,垂直壓縮2例;三組患者性別、年齡、骨折類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由同一臨床科室治療組于治療后三個月及六個月分別對患者進行Baird 踝關節評分和AOFAS 后足評分。
1.2 診斷標準[2]患者有明確的踝關節外傷史;踝關節腫脹、疼痛、功能障礙,移位明顯的骨折具有畸形、骨擦音等體征;X片表現為內外后踝骨皮質的不連續,踝關節間隙改變。三維重建CT可明確各個角度骨折的移位情況;所有患者均行踝關節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術后行石膏外固定。
1.3 納入標準 新鮮閉合型踝關節骨折,為減少個體差異性踝關節骨折均是三踝骨折,排除手術禁忌,可完全接受手術,患者知情并同意參與研究。
1.4 排除標準 身體情況較差,手術禁忌癥者,合并有糖尿病者,陳舊性或開放性踝關節骨折。
1.5 治療方法 三組患者均根據 AO 內固定原則行手術治療。術后常規組給予常規換藥,1%碘伏棉球在創口周圍由內向外消毒2次,消毒范圍應大于敷料覆蓋的范圍,覆蓋敷料后用膠布固定或包扎。使用敷料為無菌酒精紗布,每天換藥一次;對照組在常規換藥的基礎上應用乙醇濕敷,乙醇為75%醫用乙醇,批號:[魯衛消證字(2002)第0059號],日1次,每次濕敷15 min;觀察組在常規換藥的基礎上應用馬黃酊濕敷,每日1次,每次濕敷15 min,治療時間均為7 d。馬黃酊制劑是我院自制的一種中藥酊劑,批號(魯藥制字Z0120030523),由馬錢子、黃連、木鱉子、梔子四味中草藥配以酒精組合而成,具有清熱燥濕、活血化瘀、消炎鎮痛、散結消腫等功效[3]。本方在我院已有幾十年的臨床應用,在治療與紅、腫、熱、痛等癥相關的疾病時有明顯療效。
1.6 觀察指標 ①踝關節疼痛程度及腫脹消退率評定:于治療前及治療后各評定一次,由同一臨床科室治療組完成。疼痛程度評定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4]。腫脹消退率計算公式[5]:[(治療前內外踝腫脹最高點周徑-用藥后內外踝腫脹最高點周徑)/(治療前內外踝腫脹最高點周徑-健側內外踝腫脹最高點周徑)]×100%。②踝關節評分、AOFAS 后足評分改善情況評定:參照有關文獻方法[6,7],由同一臨床科室治療組于治療后三個月及六個月分別對患者進行Baird踝關節評分和AOFAS后足評分。
1.7 療效評定 采用文獻方法進行療效評定[8,9]:踝關節疼痛、腫脹消失,功能恢復,無后遺癥為治愈;疼痛、腫脹消失,勞累或天氣變化時出現踝關節輕度酸脹、乏力,但能堅持工作,生活能自理為有效;疼痛、腫脹存在,或反復發作,不能工作,生活不能自理為無效。總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2.1 三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療效較其他兩組高,與對照1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2組比較,療效雖有提高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三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注:觀察組與對照1組比較,*P<0.05。
2.2 三組治療前后疼痛及腫脹程度比較 三組治療后踝關節疼痛及腫脹程度均較治療前改善,觀察組改善更為明顯。治療后觀察組VAS評分及腫脹消退率與對照1組、對照2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三組治療前后疼痛及腫脹程度比較
注:觀察組與對照1組、對照2組治療后比較,*P<0.05;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2.3 兩組隨訪3個月、6個月Baird 踝關節評分、AOFAS后足評分改善情況 三組患者治療后三個月隨訪,觀察組Baird踝關節評分及AOFAS后足評分較常規換藥組有明顯提高(P<0.05)。與對照2組比較Baird 踝關節評分雖有提高但無統計學意義,但AOFAS 后足評分比較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隨著隨訪時間的延長,六個月后觀察組Baird 踝關節評分及AOFAS后足評分較常規換藥組有明顯提高(P<0.05),顯示本療法具有較好的遠期療效,見表3。

表3 三組隨訪 3 個月、6個月 Baird 踝關節評分、AOFAS 后足評分改善情況 (分,

續表3表3 三組隨訪 3 個月、6個月 Baird 踝關節評分、AOFAS 后足評分改善情況 (分,
注:觀察組與對照1組、對照2組隨訪 3 個月比較,*P<0.05;觀察組與對照1組、對照2組隨訪 6 個月比較,#P<0.05。
踝關節是人體主要的承重關節之一,使用頻率較高,受傷的幾率也較大。踝關節受傷后的康復治療是一個綜合性課題[10]。通過踝關節骨折術后對比換藥研究,筆者發現碘伏換藥后無菌敷料易與切口粘連,再次換藥時易造成機械性損傷,同時無法引流切口內的積液,容易導致傷口感染,不利于切口組織的生長,使愈合速度變慢。75%醫用乙醇屬于中效消毒劑,雖具有速效、無毒的特點,但是具有揮發性,作用不持久且對皮膚黏膜具有一定的刺激性。
馬黃酊中主要成分為馬錢子、黃連、木鱉子、梔子,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馬錢子味苦性寒,善散結消腫,通絡止痛,《中藥志》將馬錢子稱之為“散血熱,消腫毒,治癰疽惡瘡”,同時《急救應驗良方》稱其為“傷科療傷止痛之佳品”。在傷科、外科方面,取馬錢子消結腫、止疼痛作用,治療跌撲損傷、骨折等瘀滯腫痛之癥,可與自然銅、骨碎補、乳香、沒藥等同用;治療陰疽,可與草烏、當歸、地龍等配合。黃連大苦大寒,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外臺秘要》稱之為外科“療毒癰腫、濕瘡痰癢”的常用有效之品,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癰腫疔瘡等。桅子藥性苦寒,有瀉火解毒、清熱利濕、涼血解毒的作用,外治熱毒瘡瘍,扭傷腫痛等有較好的療效。木鱉子藥性苦、微甘、涼,功效為攻毒療瘡、消腫散結,用于瘡瘍腫毒,乳癰,瘰癘,痔漏,干癬,禿瘡等。
本研究結果顯示,馬黃酊濕敷可以明顯提高本病的臨床療效,同時可以明顯改善患者VAS積分和腫脹消退率及隨訪三個月、六個月的Baird 踝關節評分及AOFAS 后足評分,各項指標療效均優于對照1組及對照2組。骨折術后常規換藥是外科基本功,但常規換藥可能部分患者出現傷口的輕度紅腫和線結反應,此時如果加用酒精濕敷,可以減少紅腫和滲出,但常會導致治療周期的延長和術后6月踝關節評分不佳。
綜上,馬黃酊濕敷對踝關節骨折術后關節功能的恢復具有明顯促進作用,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