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世雄 郭文茉
摘 要:低碳理念是時代發展的基本理念之一,廣泛應用于社會建設各個方面,景觀設計工作也應重視低碳理念,推動整體水平不斷提升。基于此,以當前城市景觀設計的問題作為切入點,簡述景觀設計功能單一、能耗較大等不足,再以此為基礎,給出低碳理念下城市景觀設計的基本原則和具體方式,以期通過分析問題、完善理論,為后續城市景觀設計工作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低碳理念;城市景觀設計;總體規劃;自然景觀
低碳理念的核心是通過各類技術實現節能、環保,減少碳排放,實現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處,該理念貫穿于經濟、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F代社會的持續發展使各界越發重視環境保護,對城市生活環境改善的要求也持續提升,傳統城市景觀設計的不足漸漸顯現,提升設計水平更為迫切。低碳理念下,城市景觀設計既要滿足觀感需求,也應保證環保價值。
一、當前城市景觀設計的問題
(一)能耗大
城市景觀設計由來已久,可以追溯至數千年前,當時的城市景觀主要為了滿足裝飾需要。隨著時代發展,城市景觀設計水平也在不斷提升,然而以低碳角度來看,當前城市景觀設計依然存在許多不足,如較大的能耗。我國沈陽市地標性建筑“方圓大廈”屬于典型的人文景觀,外形取方孔銅錢狀,樓體外側使用了全玻璃幕墻設計,觀感十分出色。但由于沈陽地處平原,夏季光照較強,玻璃比熱容較低的缺陷暴露無余,樓內以及周邊熱島效應明顯,需要長時間應用空調降溫,能耗問題顯著。
(二)功能單一
城市景觀的兩個基本要求是觀賞性、實用性,目前部分地區城市景觀設計上片面追求某一項功能,價值無法得到充分保證。較為典型的如各地廣泛存在的城市內廣場,大部分廣場取開放式設計,為居民提供休閑、活動的場所。這些廣場以石材、混凝土為主要材料,缺少綠地,雖然能夠滿足觀賞需求,但不符合低碳理念下城市景觀功能多樣化要求,功能上較為單一。此外,一些建筑類景觀也帶有類似弊端,與低碳理念相悖。
(三)總量較少
城市景觀可以看作是城市內涵、文化的一種展現。自20世紀末期以來,我國城市化速度明顯加快,但很多地區在城市化進程中,片面重視生活設施、生產設施建設,對景觀設計重視程度明顯不足。以城市綠地景觀為例,2017年相關調查顯示,我國城市綠地景觀面積處于世界中下游水平,僅相當于德國的19%、英國的22%、法國的18%、美國的24%,發展中國家巴西、印度等國城市內綠地景觀面積情況也優于我國,這突出體現了當前城市發展忽略景觀設計的問題(本節數據來源:中國環境網.2017)。
二、低碳理念下城市景觀設計的基本原則
(一)功能多樣化
低碳理念是未來城市發展的核心理念之一,在該理念指導下,城市景觀設計的基本原則之一是實現景觀功能的多樣化。所謂多樣化,是指城市景觀兼具觀賞價值和環保價值,能夠在點綴城市的同時發揮更大的生態作用。較為典型的功能多樣化景觀如城市公園、濕地等。濕地被稱為“地球之肺”,在調節空氣污染、實現城市環保、控制熱島效應方面作用十分突出。城市公園的價值與此類似,可以為居民提供娛樂、放松的場所,也能吸收二氧化碳,保持市區內空氣清新。美國紐約中央公園、我國北京北海公園、德國柏林公園等均是多樣化城市景觀代表,在設計上遵循了觀賞與環保統一的基本原則,可作為后續城市景觀設計的思路之一加以重視、推廣。
(二)降低景觀生命周期能耗
以形成方式作為劃分標準,景觀可以分為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兩大類,自然景觀包括綠地、濕地、森林等,人文景觀包括各類建筑以及經過改造的自然景觀,降低景觀生命周期能耗主要針對人文景觀。低碳理念下,城市人文景觀的設計應重視生態價值,可適當減少非必要建筑景觀的設計、建設,將更多城市空間留給綠色景觀,對于部分需要改造加工的自然景觀,也應首先遵循生態優先原則,避免破壞水體環境。在這一方面,德國多瑙河景觀建設經驗豐富,成果良好,值得我國學習,紐約長島周圍景觀設計也具有一定借鑒意義。
(三)融入城市發展總體規劃中
城市景觀設計不能脫離城市發展,景觀設計也是城市發展的一個組成部分,應將其納入總體規劃中。具體而言,低碳理念下,城市應首先規劃出足夠的空間用于景觀設計,其次是給予足夠的資金,最后還應對舊式景觀進行必要改造,使其兼具觀感和生態價值。如我國各地二線、三線城市數目較多,這些城市的綠化水平、宜居程度往往優于大城市。在低碳理念下,二線、三線城市應繼續發揮自身優勢,在城市擴張過程中做好規化,加強空間的利用率,進行立體化建設,預留足夠的景觀設計、綠地空間,提升城市景觀設計水平,使其融入城市發展總體規劃中[1]。
三、低碳理念下城市景觀設計的具體方式
(一)利用自然景觀
城市景觀分為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兩類,在進行景觀設計時,要求遵循低碳理念,自然景觀的價值應得到更多重視。典型的城市自然景觀為城內河流,我國多座城市建立在河畔,可將河流作為景觀,進行少量加工,保持其生態價值的同時,提升城市整體觀感。
我國遼寧省沈陽地區主要河流之一渾河貫穿城市南部,流程長而且處于城市核心地帶。20世紀中后期,隨著沈陽工業化程度不斷提升,渾河周邊建立多家工廠,但當時環保工作不夠到位,各企業環保意識薄弱,大量廢水排入渾河,河道生態系統破壞嚴重,觀感極差。進入21世紀后,沈陽市相關部門擬定并推行了渾河改造計劃,在設計上,要求改變河道工業布局,將一些污染較大的企業外遷,同時進行清淤作業,將一些帶有污染物的河底泥沙運離、掩埋。完成清淤后,采用混凝土構件作為護堤,避免水力沖刷導致的水土流失,為求進一步提升河道景觀的觀感,政府部門又購入大量易成活的柳樹、楊樹等栽植于河道兩岸。2008年,渾河河道景觀初步完成,此前污水橫流、臭氣熏天的局面一去不復返,渾河周邊生態環境得到恢復,觀感也大為提升。渾河地區景觀設計可看作是自然景觀的典型應用,各地在后續工作中也可以借鑒相關經驗,提升低碳理念下城市景觀設計水平和效果[2]。
(二)啟動商業化模式
我國城市發展規劃往往與政府部門的工作密不可分,當前大部分城市外擴、景觀設計等重大決策也依然由政府提出、推動。結合國外部分國家經驗,可以發現相當一部分國外城市的景觀建設是由地方企業、民間組織提出的,這些來自民間的方案往往更能滿足民眾需求、契合現實情況,我國也可以啟動景觀設計商業化模式,提升方案來源的廣泛性[3]。
具體而言,各地可以在政府部門領導下成立一些由民間資本、人員為主的環保、景觀設計組織,將政府部門對城市的大體規劃信息傳遞給這些組織,并征詢組織內人員對景觀設計的建議。如某地民間組織認為,景觀設計應兼顧新城區和老城區,而老城區目前景觀設計項目少,不利于平衡生態和人文環境。當地部門可以針對意見開展調查,如果情況屬實,則進一步與該組織人員溝通,豐富景觀設計的方案來源,選取其中既能提升觀感,又能滿足低碳理念要求、具備生態價值的方案具體推行。在商業化模式下,取PPP模式的合作方式,政府作為引導,民間資本得到利用,城市環境和景觀設計也能更為成功。
(三)新材料和技術的應用
低碳理念下的城市景觀設計,既要著眼于發展、規劃等大層面,也應重視技術、材料等具體環節,時代的進步催生了一系列新技術、新材料,為城市景觀設計提供了更多思路。如雨水收集利用技術,該項技術的核心是在降雨時,應用收集設備將雨水收集、存儲起來,存在使用需求時,再通過動力設備提供少量動力調取雨水,用于混凝土攪拌、工具清洗等作業。雨水利用技術在英國、德國等地應用廣泛,我國上海等地也進行過相關嘗試,在建設人文景觀時,可以應用該項技術制備漿料、清洗工具。目前來看,雨水收集利用技術耗資較大,尚無法大面積推廣,設法降低成本是該技術能夠發揮更大作用的關鍵[4]。
材料方面,部分人文景觀應用舊式材料,可能帶來較多能耗,應用新材料的效果往往更為良好。如北方地區園林中,應用大量混凝土材料作為景觀建筑圍護結構,冬季保溫效果不佳,如果在圍護結構中應用苯復合材料,單位空間熱量流失率僅相當于混凝土結構的6.7%,能夠降低景觀建筑長期取暖能耗,滿足低碳理念下的城市景觀設計要求。
(四)保護現有綠地
城市景觀的設計一方面服從城市發展整體規劃,另一方面也應堅持環境保護基本原則,這要求在具體工作中保護現有綠地,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可將其納入景觀設計規劃中。如我國江蘇省南京市將軍山自然公園,位于南京南郊鐵心橋境內,總面積3.5平方公里,是江蘇省第一家私營旅游風景區。在南京市城市發展規模不斷擴大、面積持續增加的情況下,將軍山地區被納入城市發展范圍內,規劃之初,將軍山是以其人文價值得到重視的(沐英家族墓所在地),為求保留其全貌,提升生態價值,南京市市政部門最終決定以人文景觀為基礎,進行全面規劃,保留將軍山一帶綠地,建設為自然公園。對綠地保護的重視使南京市成為我國綠化情況最好的城市之一,其城市景觀設計理念值得推廣。
四、結語
通過分析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景觀設計,了解了相關理論內容。景觀設計應追求功能性和觀賞性的統一,現代城市景觀普遍功能單一,且能耗大、數目不足。低碳理念下,城市景觀設計應遵循降低能耗、追求實效性等原則,充分利用自然景觀、保護現有綠地,并啟動商業化模式推動景觀設計工作的整體完善。后續工作中,各部門也應正視、應用低碳理念,實現城市景觀設計、生活環境的持續優化。
參考文獻:
[1]謝曉英,張琦,孟慶誠.北京氣質 林蔭難掩——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先行啟動區環境景觀設計[J].城鄉建設,2018,(02):40-43.
[2]文仁樹.城市景觀規劃與改建的生態性探究——評《城市景觀設計》[J].中國教育學刊,2018,(01):131.
[3]周欣.低碳理念在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8,(01):198-199.
[4]劉珊珊.基于海綿城市構建的景觀設計研究——以濱州市中海片區為例[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09):8-10.
作者單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華清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