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O記者 王蕊
用“買買買”和“廣交朋友”的戰略,采埃孚以霹靂手段在兩年內完成了其他企業十余年才能完成的工作。
汽車行業正處于變革時期,智能化時代即將到來,這已是不爭的事實。
在2018年“全球智能汽車發展進程與發展路線”高層論壇上,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處長吳衛日在發言中表示:“中國現在面臨非常關鍵、全新的發展時期,我們需要把握千載難逢的機遇。智能汽車的發展,智能化時代的到來,是為中國準備的最好的一次機遇。”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也表示,汽車智能化的產業即將來臨。
從近幾年各大車企的舉措及戰略布局中不難看出,在自動駕駛時代,與早期大部分企業的“各自為戰”不同,整合、并購與合作已成為一種常態。這種常態對汽車供應商來說,更是如此。
2018年1月8日,在CES(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上,采埃孚、英偉達和百度共同宣布,他們正在為中國創造一個能量產的人工智能自動汽車平臺。
在自動駕駛層面,雖然采埃孚的進度與博世、大陸和德爾福這三大巨頭相比,要緩慢不少,但是從近兩年采埃孚的頻頻收購以及公布的幾項重要戰略合作中可以看出,身為“變速箱一哥”的采埃孚,正在自動駕駛的路上努力追趕著世界最前端的水平。
采埃孚成立于1915年,是全球第二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2017財年,采埃孚集團銷售額達到364億歐元,自然增長率達到6%,創造歷史新高。潛心于零部件行業的采埃孚,業務范圍也相對專一,涵蓋變速器、底盤部件、減振器、液力變矩器等,特別在汽車動力系統市場上,具有“統治”地位,賓利、勞斯萊斯、保時捷、奔馳、寶馬等豪車都是它的“忠實粉絲”,使用的都是采埃孚旗下的變速箱。
然而,當自動駕駛漸漸走入人們的視線中時,與其他零部件企業巨頭紛紛涉獵、布局相比,這位“變速箱一哥”卻選擇了按兵不動。例如,當博世、大陸、德爾福紛紛涉獵在主動安全領域被廣泛應用的毫米波雷達,甚至成為行業壟斷企業時,采埃孚甚至沒有獲得市場份額。
于是在2014年9月,成立即將100周年時,采埃孚以135億美元,折合成人民幣超過830億元的價格,收購了天合汽車。
總部位于美國的天合汽車,雖然其年營收額在所有零部件供應商中并不惹眼,但是在集成化車輛控制系統、駕駛輔助系統、制動系統以及轉向系統方面,天合汽車卻是絕對的“頭號玩家”,不僅是全球第三大安全氣囊供應商,同時也在采埃孚缺失的毫米波雷達版圖上大有所——其擁有的AC1000 77Ghz雷達,在被采埃孚收購前,占有毫米波雷達市場9%的份額,而當年德爾福毫米波雷達的市場占有率僅為2%。除此之外,天合汽車還擁有智能攝像頭產品S-CAM系列以及安全電子控制單元SDE系列等技術。
而此次收購,對采埃孚來說,無疑獲得了天合的主動、被動安全及轉向等技術以及市場積累,彌補了之前所缺失的產品線,同時也獲得了角逐自動駕駛的“敲門磚”。
此次收購完成之后,采埃孚則隨即成立了主動與被動安全事業部,并且確定了新的投資計劃,在ADAS等領域投入21億美元用于開發,由此真正開啟了這場自動駕駛的競賽。
2015年,在還未完全完成收購時,采埃孚就在天合汽車提供的主動安全技術基礎上,開發了其“高速公路輔助駕駛系統”HAD,并且在基于這一技術的改裝車輛上,搭載了AC1000毫米波雷達與S-Cam 3智能攝像頭,使車輛可以在100公里的時速下,完成自動加速、制動以及并線的操作。不過車輛的行駛仍需要駕駛員的隨時監督,為此,采埃孚特地在車內設置了攝像頭來檢測駕駛員是否走神,一旦行駛出現偏差,車輛則立即發出警報。

通過收購,對采埃孚來說,無疑獲得了天合的主動、被動安全及轉向等技術以及市場積累,彌補了之前所缺失的產品線,同時也獲得了角逐自動駕駛的“敲門磚”。由此真正開啟了這場自動駕駛的競賽。
自2015年收購天合汽車開始,采埃孚便在“買買買”的路上越走越遠。
自動駕駛首先要解決的是環境感知的問題,而對于無人車環境感知來說,最重要的三大傳感器分別是攝像頭、毫米波雷達和激光雷達。在完成對天合的收購之后,采埃孚在攝像頭和毫米波雷達方面都擁有了一定的實力,但是在激光雷達方面卻還是空白。
于是在2016年7月,采埃孚收購了Ibeo40%的股權。成立于1998年的德國Ibeo,在雷達制造方面的實力同樣不可小覷,其主要市場是傳感器系統與環境辨識。而對Ibeo的收購,采埃孚的目的非常明確:首先是通過雙方在研發上的深入合作,來實現激光雷達與攝像頭這兩個傳感器之間的組合;同時在產品開發上,采埃孚則將與Ibeo合作,共同開發面向車規的固態激光雷達,完善自身的產品布局。
對于已經布局的毫米波雷達,采埃孚則選擇進一步加強其自身的實力。在2017年3月,采埃孚收購了德國科拓電子45%的股份,進一步提升了其77Ghz毫米波雷達技術的水平。根據采埃孚官方的數據稱,其下一代雷達最遠探測距離將達到200米。
在布局和提升激光雷達和毫米波雷達的技術后,采埃孚對智能攝像頭也進行了升級。今年,采埃孚與英特爾旗下的Mobileye宣布正式合作,并將于今年內發布S-Cam 4系列高級攝像頭產品。S-Cam4與之前的產品相比,不僅能夠提升遠程感知能力,還配置了一款魚眼鏡頭,拓寬視野。除了單純的“買買買”,采埃孚還在智能駕駛的路上“廣結良緣”。
2017年,采埃孚選育與英偉達合作,基于Drive PX 2系統來開發自動駕駛控制平臺,名為ZF Pro AI;在此前毫無積累的座艙內飾和座椅設計方面,采埃孚選擇了佛吉亞,與其共享座艙智能化方面的技術;而為了增強視覺感知上的競爭力,采埃孚還通過戰略合作的方式拉來了海拉,力求在傳感器方面實現重大突破。
在自動駕駛方面后程發力、目標明確的采埃孚,以其令人咋舌的速度,在兩年之內完成了其他企業數年乃至十余年才能完成的工作。目前采埃孚已經推出了創新型卡車以及搭載自動駕駛技術的Dream Car,以顯示其在自動駕駛方面的成果。由此也不難看出,在當今行業變革的大浪潮中,無論是“百年老店”,還是“初來乍到”,“常新與改革”都是逃離不開的一個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