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忠 彭霞鋒
BIM施工管理平臺是在“互聯網+”的背景下,依托物聯網、工程BIM、虛擬現實、大數據、地理信息系統(GIS)、移動互聯等現代信息技術建設的一套數字化施工管理平臺。BIM施工管理平臺以三維模型為載體在可視化平臺上進行施工進度、質量、安全、檔案等管理,實現了建設管理過程中全景可視、全壽命管控、實時采集、智慧感知等作用。建筑信息模型平臺管理(Build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即:以三維信息模型為基礎,搭建數字化項目管理平臺,將設計管理、成本管理、質量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協同到項目管理平臺上,實現以模型為基礎的平臺化、無紙化辦公、精細化管理,從而提高工程管理效率[2]。
目前開發的施管理平臺有很多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①缺乏有效多專業系統整體規劃;②各施工專業系統孤立;③缺乏完整、科學標準規范體系;④缺乏合適的平臺管理模式。針對以上目前存在的問題。未來建筑信息模型數字化平臺的發展趨勢是:①目前單一施工專業的管理發展為專業綜合管理,多專業協同的統一管理平臺。②在施工管理平臺上各專業系統自成一家,發展為統一數據平臺,實現各個專業、各系統數據共享。③各施工單位管理模式千差萬別,無統一模式整合發展為同樣的施工管理模式可復制的施工管理平臺。④突發狀況時,各自查找原因再協同解決問題的狀態,逐漸發展為如果遇到突發狀況,各個參建單位多系統聯動快速解決問題的模式。
BIM數字化管理平臺要實現目標就是:更便捷的信息管理,更規范的統一管理,更高效的管理服務,更互動的管理平臺,將施工現場放在眼前實現施工過程可視化管理。
BIM數字化施工管理平臺的可以實現圍繞BIM建筑信息模型進行管理的方法,因為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所有的資源都是圍繞建筑物實體投入的。而BIM數字化的施工平臺就是圍繞BIM建筑信息模型而搭建的各參與方將數據上傳到平臺上來的管理手段,和實際的建造過程不謀而合。因此BIM數字化的施工管理平臺可以實現;解決工程施工現場的看、管、采不便的問題。即:①施工各方面信息的查看;②各參與方的統一管理;③施工現場的數據采集等。具體管理的應用點如圖1所示。

圖1
通過建立工程施工過程三維模型將三維模型上傳到數字化平臺上,可以直接看工程施工進度情況、施工質量情況、安全生產情況;在三維模型上,鏈接設計圖紙、現場圖片、現場視頻,可以直接查看工程施工現場,解決現場管理混亂及隱蔽工程管理難度大等問題。在單位工程模型上可隨時查看不同時間段的施工作業面的現場圖片;另外,可在施工現場安裝高清網絡紅外球機,對建設范圍實現全覆蓋,采集高清視頻圖像,經無線網絡傳輸到監控中心進行集中存儲,對整個施工過程進行全過程監控和錄制,實現施工現場可視化管理。
在施工管理數字化平臺上建立標準化施工管理數據庫和各類規范數據庫。按照施工標準規范庫,對工程進行規范化管理,按不同的施工類型、施工工序、質量控制點進行施工管理,實現對施工過程的精細化管理;在施工前有標準化數據庫,施工中有控制檢查點即每個部位都有對應的規范可以查詢來指導施工,施工完成有驗評資料上傳的端口,進行全過程施工管控;業主、設計、施工、監理單位在統一平臺上進行施工現場管理建立從不同施工類型、施工工序、施工控制點、逐級細化的質量標準規范,實現標準化、精細化管理施工。
(1)施工現場三檢表、驗評表等采用移動終端直接錄入,或拍照后自動識別上傳,實現施工檢查驗收的數據平臺化和透明化,便于施工單位及時整改施工中的問題。
(2)運料車輛GPS定位,進行實時監控管理,統一調度,防止混料,保障工程質量,實現施工機械智能化調配。通過平臺應用實現建設單位的生產調度,清楚地了解每輛車的狀況和每個任務單的執行情況,輕松自如地控制生產和調配車輛,改變傳統緊張盲目的人工調度實現智能調度施工機械指導施工。
綜上所訴:可以利用數字化施工管理平臺實現施工管理的可視化、標準化、和智能化的管理。將數字化施工管理平臺應用到施工中可以實現精細化施工管理,從而提高管理效率。
基金項目: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校級項目“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技術的互聯網+智慧校園建設”(XJSC2016104)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