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瀟
在進駐到三層辦公區半年之后的某天,公司老板突然面無表情地對我說:“發票也一直幫你開著,但老幫你就是害了你。真想創業不可能靠免費,你下個月開始交房租吧。”
我當時都慌得不敢看他,感受很復雜。
首先是原來說好的其實隨時可以反悔,約定瞬間瓦解,出乎意料;其次是發現聰明才智在別人眼里一文不值。
我有些憤怒,一直以為替人做些平面設計是正大光明的置換,原
研三畢業時,我有兩個選擇:去面試上班,或是繼續做一個小生意人。我沒費太多時間思考,就暫時選了后者。
當我正在為辦公場所發愁時,有個一直在幫我開發票走賬的公司剛租了新辦公室。辦公室有三層,第三層有一半的空間閑置,公司老板盛情邀約我們入駐,表示房租以他公司的日常平面設計需求置換就好。我高高興興地入駐,掛上了招牌,又招聘了幾個設計師,如火如荼地開工。
現在看來,小設計公司接活做活,通宵達旦,上一單與下一單之間充滿投機性,產品以客戶的主觀意志為標準,生產方式毫無規律,其實談不上是真正的創業。然而,當時的我不這么認為,我認為我靠才華和技能吃飯,朝不保夕,但是我活著!我簡直太酷了!
我當時還犯了一個致命的認知錯誤,直接導致了最后一根稻草的到來。這個錯誤就是:由于使用了免費的辦公室,我錯誤計算了運營成本和收入的比例,認為自己的設計工作室做得還不錯。來并不是。既然不是,我就成了寄人籬下還觍著臉多吃多占的人,但我認為我不是主觀故意這樣做的。被這么一說,我感覺尊嚴被污蔑了。
我當時覺得委屈不已,是他邀請我免費入駐,半年后又是他突然要收房租,而當他宣布收房租時,我才發現我的定價和利潤率都有問題。再細想,是我自己選了做設計工作室,是我自己談的客戶,又是我自己答應的入駐。現在其中的一個環節崩塌了,我該怨誰?大概還是得怨自己。是我幻想免費午餐太天真,還是他破壞口頭契約很讓人失望,我一時想不清,總之那天有點想哭。
今天往回看,我必須要感謝這根稻草。通常,催化人做出選擇的原因有兩種:一種是正向的,由于為選擇提供了機會和資源,促使選擇加速發生;第二種似乎是逆向的,是切斷其他可能,逼你立刻做出選擇。一個平靜狀態的我失去了免費、舒適的辦公空間,會考慮停住不做;但他的話打醒了我——“真想創業不可能靠免費”!那么,我到底想創業嗎?如果不靠免費我能活嗎?
我對未來和能力邊界第一次產生了巨大的好奇心,幾乎是在他講完那句話的十分鐘之內,我感到熱血在體內流淌,決意戰斗。
我在他說完的三天后,搬進了萬達廣場一間60平方米的辦公室,并用新的辦公地址注冊了自己的公司,正式開始了之后七年的創業生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