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珊
(河源市固體廢物管理站,廣東 河源 517300)
固體廢棄物,通常又被稱為固體廢物,主要指的是生產或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質。依照來源的不同,固體廢棄物可以分為生活垃圾、工業固體垃圾和危險性固體垃圾等[1-3]。固體廢棄物的有效管理是指控制其對環境的污染程度,實現固廢資源的綜合利用。新時代,我國社會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不斷提升。作為世界公認的環境污染源,我國固體廢棄物的數量龐大,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已經嚴重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和身體健康[4]。很多城市出現大量的“廢物山”,對生態環境構成嚴重威脅,固體廢棄物的有效處理迫在眉睫。
工業固體廢棄物,指的是工業企業在日常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如排入環境中的廢棄化學殘渣、粉塵以及其他類型的有毒金屬物質等。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固體金屬廢棄物具有一定毒性,累積到一定程度會嚴重危害環境,同時還會影響周圍居民的正常生活。
近年來,農村固定廢氣物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對農村環境造成嚴重的影響。特別是在日常運營過程中,禽畜養殖業會排出大量的污染物,不僅導致各種疾病在農村傳播,還會嚴重污染水資源。當前,農村養殖業逐漸朝集約化方向發展,但是大量畜禽糞便無法得到有效處理,直接排入環境中,不僅會對空氣產生嚴重的污染,還會極大地影響水體環境。
相關部門需要以垃圾治理工作為管理工作的中心,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依據可行性、經濟性以及合理性等原則,大力引導人們發展廢棄物處理的循環技術。在城市廢棄物體系的建設過程中,人們應建立完整的廢物回收保障體系。公共環境治理下的系統化管理體制如圖1所示,相關管理部門要從源頭上降低固體廢棄物污染,實現廢物的回收利用,并將其作為環保工作的核心內容。同時,可以采用各項先進管理技術,不斷提升城市固體廢棄物的處理水平。

圖1 公共環境治理下的系統化管理體制
當前,我國固體廢棄物的處理體制還不是非常完善,造成工業生產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長時間得不到有效處置,累計數量不斷上升,其環境危害越來越嚴重。據統計,當前我國工業固體廢棄物的堆積面積已經超過667 km2,其中占據農田10萬畝。大量沒有妥善處理的工業固體廢棄物堆積在城市、河流和荒地周圍,經過風吹雨淋后,成為重要的污染源,造成污染事故頻發。此外,部分固體廢棄物被傾倒到江河和湖泊中,嚴重影響水環境質量和居民飲水安全。對于固體廢棄物處理技術,很多工業企業單純追求生產效率,而忽略了對其進行研究[5-6]。
隨著我國城市化的持續推進,固體廢棄物產生量劇增。但是,目前,我國存在垃圾分類不合理、固體垃圾處理方法不夠科學的問題。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可能隨意丟棄包裝袋、餐巾紙和其他固體廢棄物,忽視了其對環境產生的影響。當前,我國經濟發展較快,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升,固體廢棄物的產生量非常大,但是其回收率較低。據統計,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的年產生量超過60億t,部分中小城市甚至沒有固定場地來堆放生活垃圾,嚴重影響城市生態環境。雖然很多城市已配備大量環衛人員,配置很多垃圾桶,但是垃圾產生量過大,造成垃圾收集和運輸等難度較大[7]。
首先,要加強環境保護的宣傳力度,普及環境保護知識,慢慢提升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和法治意識,為人們充分參與環境保護做好準備。其次,要實現環境監測信息的透明化,依照相關標準,正確評測環境質量監測信息、城市環境管理工作信息以及企業的環保行為等。最后,要不斷拓展群眾參與環境保護的渠道,為人們提供方便、有效的監督和舉報渠道。同時,政府要強化環境保護力度,充分調動民眾參與環境保護的積極性,通過群眾和政府的有效配合,從而真正落實環境保護工作[8-9]。
對于固體廢棄物的監督管理,政府部門可以采用經濟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一是增加政府投入,融入社會資本來進行處理。政府應制定付費排放制度,設定靈活的標準,遵循誰排污誰付費的原則,對超標排污企業進行額外收費,有效處理企業排污問題。二是加強政府行政干預力度,合理運用法律手段,追究企業違法排污責任,限制企業大量堆積固體廢棄物,督促其加大處理力度[10-11]。
為了解決固體廢棄物污染問題,人們必須從污染源頭著手,在物品生產、流通以及消費等環節,采用科學的治理措施,從而實現固體廢棄物的減量化。政府相關部門要引導人們轉變不合理的消費理念,盡可能降低一次性餐具,延長消費品的使用壽命。同時,對消費品生產企業進行周期檢查,消除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包裝過度問題,對包裝材料和質量進行嚴格控制,保證包裝材料可以被二次回收和利用,從而降低固體廢棄物的產出量,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
當前,我國固體廢棄物的產生量正在不斷上升,本文分析和探討了固體廢棄物的污染現狀與治理措施。要想做好固體廢棄物的處理工作,社會大眾和政府部門應該有效配合。政府部門應制定和完善固體廢棄物排放標準,督促企業提升廢棄物處理能力。同時,人們要提升保護環境意識,主動保護環境。這樣可以保證我國城市化進程穩步推進,提升人們的生活環境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