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艷群

廣西省南寧市是全國電動自行車使用率較高的城市之一。目前,全市電動自行車保有量已突破200萬輛大關,且超標車輛占據了絕大部分。新修訂的《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強制性國家標準(以下簡稱“新國標”)的正式公布意味著,從電動自行車的生產、銷售以及登記入戶到上路管理,將進行一次全新的洗牌。新國標公布后,南寧如何落地實施,超標車還能不能上路行駛,電動自行車管理將會有哪些變化?帶著問題,記者采訪了相關部門。
2018年5月17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發布了390項國家標準,其中,新修訂的《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強制性國家標準調整完善了最高車速、整車質量、腳踏騎行能力等技術要求,對車的安全性能提出更高要求。
新國標要求,電動自行車須具有腳踏騎行能力、最高設計車速不超過25 km/h、整車質量(含電池)不超過55 kg、電機功率不超過400 W、蓄電池標稱電壓不超過48 V。
此外,新修訂的《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還補充和完善了電動自行車的防火、阻燃、充電器保護等方面的要求,降低電動自行車發生火災事故的風險,一旦起火后還能夠延緩蔓延速度,為人員逃生和外部施救爭取更多寶貴時間,盡可能減少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
新國標將于2019年4月15日起正式實施。2018年5月15日至2019年4月14日為過渡期。在過渡期內,鼓勵生產企業按照新國標組織生產,鼓勵銷售企業銷售符合新國標的產品,鼓勵消費者購買符合新國標的產品。新國標正式實施后,不符合新國標的產品,不得生產、銷售、進口。
“路上的電動自行車90%以上都是超標車輛,今后這些車輛還能夠繼續使用嗎?”2019年5月18日,在得知國家電動自行車新國標公布以后,南寧市民黃先生提出這樣的疑問。記者了解到,自2002年“限摩”以來,電動車迅速普及,逐步成為南寧人的主要代步工具。

按照新國標規定,“電動自行車須具有腳踏騎行能力,最高設計車速不超過25 km/h,整車質量(含電池)不超過55 kg”。按此標準,目前南寧街頭使用的大部分電動自行車都是超重、超速的。
另外,從2013年8月15日開始,為規范電動自行車管理,南寧市全面啟動電動自行車登記上牌工作。依照當時的上牌規定,2013年8月15日至2014年2月10日期間,對于超出1999年國家標準的“最高時速大于20 km/h、整車重量大于40 kg”規定的電動自行車,政府給予消費者一定的緩沖時間,對已購買超標電動車的車主給予發放臨時號牌和行駛證,臨時號牌電動自行車使用年限為4年。
當時登記注冊的100多萬超標電動自行車的臨時號牌,到2018年2月10日已經全部到期。因此,此次新國標公布,影響最大的將是這部分群體。
“如果超標的電動車不能使用,又得購買新的車輛,這將是一種損失。”新規發布后,市民黃先生產生了這樣的擔憂。據介紹,他家中有4輛電動自行車,除了夫妻兩人平時上班各自使用一輛電動自行車外,父母退休后為了幫忙接送孫子上學,也購買了兩輛電動自行車代步。按照此前允許登記的款式,他家的4輛車均不在新國標合格范圍之列。因此,如果車輛不能使用,他將損失近萬元購車費。
2014年2月10日以后,南寧市電動自行車登記上牌實行目錄管理,全部參照自治區質監局公布的《廣西壯族自治區電動自行車注冊登記目錄》執行。其中,超標車輛占據了目錄中的很大比例。已經注冊登記的永久牌照是否會面臨被取消,也是市民關心的問題。
記者了解到,有與黃先生一樣想法的人不在少數,他們擔心,如果將來管理部門采取“一刀切”措施,禁止超標車輛上路使用,市民將蒙受較大的經濟損失。
據了解,2018年年初,由于電動自行車新國標尚未公布,廣西交警部門當時出臺應對措施,對已取得臨時號牌和行駛證的超標電動自行車牌證予以延期使用,暫不規定延期期限,等待新國標出臺后再另行出臺相關規定。南寧執行了自治區的措施。
記者了解到,隨著新國標的公布,相關部門將完善和更新對電動自行車的管理措施。
2018年5月19日,記者就此咨詢了南寧市車管部門。“對于新國標接下來要如何落實,現仍在研究討論階段。”據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在新標準落地實施前,對電動車的注冊登記仍然實行目錄管理,需參照質檢部門的目錄登記上牌。至于新標準落地實施后會進行哪些調整,目前還不好說。
超標電動車究竟屬于機動車還是非機動車?由于此前的舊標準相對滯后,很多地方難以區分管理。此次新國標的公布將對此進行重新定義。但是一些市民提出,根據新國標“限速25 km/h,質量不得超55 kg”的要求,這樣的電動自行車可能無法滿足市民代步要求。

南寧許多市民早已習慣了使用電動自行車上下班和生活,但不可否認的是,超標電動自行車上路行駛所引發的一些問題也不容忽視。比如,電動自行車車輛性能差,非法改裝、超速、闖紅燈、占道行駛等問題屢禁不止,帶來了極大的交通安全隱患。據統計,2017年南寧市共發生涉及電動自行車違規造成的交通事故196起,死亡53人。
同時,經過改裝的電動車在充電和使用過程中,電流和電壓都大于原車線路匹配的標準,長期超負荷使用會使線路和電器元件局部過熱,故障短路,引燃座墊、車身塑料等可燃物。所以,加裝改裝容易帶來電動車自燃隱患。
在南寧,經過交管部門數年來對電動自行車的交通安全整治,在不斷摸索和實踐中,管理上已日趨成熟。新國標落地后,如果超標電動自行車能繼續上路行駛的話,是否將被納入機動車管理范疇?這類車輛該怎么分類管理,這是管理者思考的問題之一。
對此,南寧市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目前正在起草的南寧市電動自行車管理方案中,對于超標電動自行車的使用,設想是維持非機動車管理不變,力求平穩過渡。而對于電動自行車的注冊管理,質檢部門的管理目錄將會作出怎樣的調整,仍需研究決定,但無論如何變化,肯定會有個過渡期。


有業內人士認為,對于新國標的出臺,完全不必過度解讀。因為國家技術標準是針對生產、維修和銷售企業的生產行為作出的強制性執行標準,而不是對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制訂的標準。新國標的出臺只是要求生產廠家在新標準生效后按此標準生產電動自行車,并未要求消費者只能駕駛符合新標準的電動自行車。何況駕駛超標的電動自行車上路,并非全是消費者自身的過錯造成的。
此外,機動車與非機動車之間的區別有很復雜的技術要求和法律要求,不是一句“超過電動車國標就是機動車”能簡單說清的。其實類似的國家標準調整的例子有很多。例如,國家為了加強環保管理,先后出臺了越來越嚴格的機動車尾氣排放標準,就是大家常說的國IV、國V排放標準,而這些標準出臺后,并沒有將大家原有的國III標準的汽車拉去強制報廢或者禁止上路,被強制報廢的只是政府部門的公車,對非公務車輛采取的是給與報廢補貼等鼓勵性政策,而非強制性政策。
業內人士稱,此次電動自行車新國標的出臺,和機動車尾氣排放新國標的出臺性質是一樣的。政府對電動自行車這種涉及群眾面極廣的問題,向來采取的是比較穩重的、力求將群眾利益最大化的處理態度,因此強行禁止不符合新國標的舊電動自行車繼續使用的可能性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