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棉棉

2018年5月15日,根據國家標準管理程序,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修訂的(GB 17761—2018)《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強制性國家標準(以下簡稱“新國標”),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公告(2018年第7號)》批準發布,自2019年4月15日正式實施。
目前,我國電動自行車全社會保有量約2億輛,年產量3 000多萬輛。電動自行車帶來便捷的同時,也逐漸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重、越來越快。這些“超標車”性能上接近電動輕便摩托車,但安全性能較差。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副局長李江平說,5年來,全國發生電動自行車肇事致人傷亡的道路交通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年均分別上升8.6%和13.5%。2013—2017年,全國共發生電動自行車肇事致人傷亡的道路交通事故5.62萬起,造成死亡8 431人、受傷6.35萬人、直接財產損失1.11億元。
此外,近年來電動自行車引發的火災事故一直是社會火災防控的重點和難點。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高延敏表示,最高車速由20 km/h調整為25 km/h,含電池在內整車質量由40 kg調整為55 kg,電機功率由240 W調整為400 W,“新標準堅守安全底線,增加了防篡改、防火性能、阻燃性能、充電器保護等技術指標,調整完善了車速限值、整車質量、腳踏騎行能力等技術指標,全面提升了電動自行車產品機械安全、行駛安全、電氣安全、防火安全等各方面的安全性能”。
針對電動自行車最高車速不得超過25 km/h,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副院長陳大紀解釋說:“在考慮安全性的基礎上適當地進行放寬,實際上也有所借鑒,比如歐盟現在是25 km/h、日本是24 km/h。”
據測算,目前全社會保有的約2億輛電動自行車中有60%~70%不符合新標準。新標準從發布到正式實施設置1年的過渡期,給企業一定時間進行新產品研發、生產線調整和庫存產品消化。
電動自行車并不是中國特色,很多國家在確保其方便民眾、安全行駛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放眼海外,當確保生命財產安全和確保出行需求出現矛盾時,各國如何管理這種交通工具?
雖然澳大利亞電動自行車比較少,但是總體來講,澳大利亞還是鼓勵電動自行車發展的。比如,2012年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宣布更改國家機動車安全準則,將不需要申請執照、直接可以上路的電動自行車的功率數從200 W提高到了250 W。此外,在維多利亞州、新南威爾士州、首都特區和昆士蘭州,也允許電動自行車功率超250 W的車主像摩托車車主那樣申請執照后駕駛,而其他幾個州也在積極完善250 W以上電動自行車在本州落地行駛的法規。
在駕駛規范上,所有電動自行車車主在駕駛時,必須和駕駛普通自行車一樣佩戴頭盔和護膝。在夜間行駛時,必須穿戴反光服裝,在車前后安裝閃燈。電動自行車速度不能遵從路牌的機動車限速指示,只能按照最高25 km/h的速度騎行。出于安全的考慮,目前澳大利亞幾個中心城市市區范圍內都在建設快慢雙車道。慢車道僅供自行車騎行者使用,電動自行車車主也可以使用這樣的慢車道。
澳大利亞政府之所以比較鼓勵電動自行車的發展,主要是因為數據顯示,在澳大利亞超過18歲的成年人使用自行車上下班或上下學的比例只有2%。澳大利亞政府提高電動自行車免駕照的最高功率數,希望通過可以借力的電動自行車,讓更多人選擇自行車或電動自行車出行。
據了解,在泰國,路上經常看到的是摩托車,電動自行車非常少見。2010年網上一篇文章稱,在泰國電動自行車可以到摩托車注冊的地方進行牌照注冊。經核實,目前已經不再為電動自行車注冊牌照。泰國相關人士稱,由于泰國現在沒有相關的法律來規定電動自行車是否可以發牌照上路,所以沒有一個機構能夠發牌照,導致泰國的路面上基本看不到這種車。不過,泰國摩托車非常多,為保證乘客安全,曼谷和一些大城市市區摩托車限速80 km/h,在一些遠郊,其限速為90 km/h。
在俄羅斯和大多數獨聯體國家,電動自行車更多被定義為輕便型摩托車。根據2015年俄羅斯頒布的道路交通法規定,發動機功率不超過250 W的電動自行車才被認為是自行車,發動機功率大于250 W、小于4 000 W則被視為一輛輕便摩托車。兩者在駕駛時最大的區別在于,駕駛輕便摩托車需要駕駛執照,而駕駛自行車則不需要。
按照俄羅斯交管局細則,如果電動自行車的發動機功率在250 W之下,則被視為自行車,車主無需專門注冊車輛信息、考取駕照,可在自行車道騎行,如在沒有自行車道的大街,可以使用行人道,但絕對不能去機動車道騎行。電動自行車的發動機功率在250~4 000 W,則被視為輕便摩托車,駕駛人員需要考取俄羅斯2013年新推出的M級別駕照,如果沒有該駕照將被處罰5 000~15 000盧布(約合570~1 700元人民幣)的罰款。如果電動自行車的發動機功率在4 000 W以上,就需要去有關部門注冊,并購買專門的車輛保險。
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已經為騎自行車的人設立了多種通行道路:人行通道、自行車人行通道、自行車通道,這3種通道都與汽車交通物理上隔離。而允許輕便摩托車行駛的自行車車道和普通的機動車道之間一般并沒有物理隔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