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醫改,我國織起了一張全世界最大的全民基本醫療保障網,參保人數超過13.5億。新醫改在某些領域已取得階段性成果,某些領域已駛入快車道,我國醫改正向“深水區”挺進。
全面取消藥品加成 群眾看病更實惠
公立醫院藥品全部取消加成,標志著實行60多年的“以藥補醫”政策終結,給群眾真正帶來了實惠。
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承諾,公立醫院全部取消藥品加成;4月,國家衛計委等7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工作的通知》,對公立醫院醫改設定時間表,通過取消藥品加成、調整醫療服務價格等手段,進一步強化公立醫院公益性。
國家衛計委數據顯示,截至去年9月底,全國所有公立醫院已取消藥品加成。居民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重從2008年的40.4%降至30%以下。
異地就醫及時結算 報銷不再“跑斷腿”
隨著人口流動日益頻繁,異地就醫及時結算需求逐漸強烈。針對這一情況,近年來,國家出臺了多個促進異地就醫及時結算的文件。2017年,異地就醫及時結算更是駛入“快車道”。
據人社部統計,截至去年11月15日,全國所有省級平臺、所有統籌地區均已實現與國家異地就醫結算系統對接,全國跨省定點醫療機構增加到7801家,90%以上的三級定點醫療機構已聯接入網。
異地就醫及時結算背后是“橫到底、縱到邊、互聯互通的一張大網”,覆蓋了省、市、縣、鄉、村五級醫療機構的即時結報信息系統,破除了影響醫保資金高效使用的藩籬。
家庭醫生簽約增速 基層有了健康“守門人”
醫改的重點內容之一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在2017年也有了較大推進。
2016年6月,國務院醫改辦等七部委聯合印發《關于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指導意見》,2017年以來,多地出臺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廣西明確了家庭醫生收費標準,基礎服務包每人每年15元;山東對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相關細則做了初步的規定,每名家庭醫生服務不超過200戶……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收付費標準、服務內容等日益細化。
據國家衛計委統計,目前,全國已有27個省(區、市)印發了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指導性文件或實施方案。今年全國85%以上的地市開展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人群覆蓋率達30%以上。
“每個居民都有對應的家庭醫生,能夠指導群眾科學有序就醫、按需就醫,為群眾提供個性化、全方位的指導,促進分級診療制度實施。”成都獅子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劉齊榮說。
醫聯體遍地開花 家門口看病不再愁
2017年,醫聯體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全面啟動多種形式的醫聯體建設試點,三級公立醫院全部參與醫聯體建設并發揮引領作用。
四川確定由三級公立醫院或業務能力較強的醫院牽頭,聯合城市二級醫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護理院、專業康復機構等,形成資源共享、分工協作管理模式的城市醫療集團;湖南成立了跨區域的專科醫聯體,目前已吸引全國20余省份的100多家醫院加入……醫聯體從此前多地試點的“自選動作”升級為全國鋪開的“規定動作”,一系列密集措施隨之出臺。
國家衛計委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6月底,全國已有1764家三級醫院開展了多種形式的醫聯體建設工作,占全國三級醫院的80%。隨著醫聯體作用成效逐步顯現,基層服務能力也進一步提升,2017年上半年,全國縣域內就診率達82.5%,較2016年末增長了2.1個百分點。
新醫改推進十年,可以說進展顯著。但步入“深水區”的醫改依然有很多問題和難題需要去破解。譬如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在一些地方、在某些時段還沒有根本解決。很多社區醫院還沒有真正成為“我們身邊的醫院”,過度用藥的現象依然存在,騙取國家醫保資金的事件時有發生等等。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識的增強,人們對生活質量、健康安全的期許會越來越高,不僅要求看得上病、看得好病,而且還希望少生病、不得病,這必然帶來更高層次、更廣覆蓋范圍的全民健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