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振宇

在中美1992年備忘錄簽署后的一個時期,美方認為中國對備忘錄執行不力,導致侵權行為不斷發生。根據美國產業界的估計,僅版權的侵權事件導致美國產業損失就達8.5億美元。
1993年,美方將中國從“觀察國家”升級到“重點觀察國家”名單;1994年,美方又將中國升級到“重點國家”名單并再一次發起“特別301條款”調查,調查期限為1995年2月26日。
隨著期限日益臨近,中方對美國貿易談判副代表查琳·巴舍夫斯基正式發出邀請,請她率團來華談判。吳儀部長委派我作為中方代表團團長,參加談判。
巴舍夫斯基抵達北京,一上場就咄咄逼人,表情嚴肅,話語尖刻,滔滔不絕地講了半個小時,列舉中方在侵犯美國專利、版權和商標權等方面的種種“劣跡”,要求中方立即采取措施,打擊和制止侵權行為,盡快加入保護知識產權的“伯爾尼公約”。
面對美方的攻勢,我還是有底氣的。我說:“中方重視美方在侵權盜版方面的關注,中國政府正在努力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采取了很多措施,保護知識產權。侵權盜版行為的產生,完全是由于利益驅動。不管國家層面有多么嚴格的法律法規,也很難完全阻止一些不法分子冒風險從事違法侵權活動。音像盜版是一個國際問題,在美國,一年盜版軟件高達16億美元,這叫什么?這不也是偷嗎?”
2月24日晚,中方把解決知識產權保護一攬子方案放在談判桌上。這個一攬子方案,包括兩份文件,一是中國外經貿部部長吳儀和美國貿易代表坎特的換函,二是作為附件的中國《有效保護知識產權的行動計劃》(簡稱《行動計劃》),吳儀部長和坎特的換函文字較短,而《行動計劃》長達30多頁。
對《行動計劃》作了簡短說明之后,我給巴舍夫斯基出了一道難題:“我們國家為落實30多頁的《行動計劃》,你知道需要多少錢嗎?”
巴舍夫斯基問:“多少錢?”
我說:“一年6500萬美元。”
巴舍夫斯基有點驚訝:“怎么會需要這么多?”
我說:“這是很保守的估計。我給你算一筆賬:執行這個計劃,執法人員需要增加5萬人,一個人的年工資起碼1萬元,僅5萬人一年的工資,就得5億元人民幣,合6500萬美元,還不包括購置很多辦公設備呢。我們只需要你們6500萬美元相應的技術援助費,怎么樣?否則,我們沒有辦法落實?!?/p>
美方對中方提出的要求感到為難。這是一張“虛牌”,我們并不堅持要美國人支付這么多技術援助費,只是提醒美方,注意中國加大保護知識產權力度的行政成本。
經過雙方艱苦談判,最終達成第二個諒解備忘錄。中方承諾在全國范圍內打擊盜版活動,對盜版侵權嚴重的企業停業整頓,保證知識產權制度的有效執行,允許外國企業在中國設立從事音像制品復制的中外合資企業,但其產品的銷售,要通過與中國出版社簽訂合同進行。美方承諾撤銷中國“重點國家”的認定,不進行貿易制裁。美方放棄了在中國創辦出版社、音像制品公司和計算機軟件公司的獨資企業要求,放棄合資企業從事出版、發行、銷售和放映音像制品的要求,并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承諾給予中國相關的技術援助。
備忘錄簽字儀式結束后,吳儀對記者發表重要談話:“這項協議的達成是中美雙方共同采取務實態度的結果,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保ㄗ髡呦低饨涃Q部原副部長,中國首任駐世貿組織代表,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
(摘自《縱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