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琳琳
不讀書死不了人。
不讀書,你照樣可以刷微博、微信、公眾號。你被早安帖、晚安帖閃閃發光的句子驚艷到,你被公眾號文章一套一套的說辭打動,你轉發、點贊、收藏,然而你收藏的只是小編們從經典書籍的瀚海中舀出來的點滴。那些讓你驚艷的句子和說辭,在經典書籍里密集排列著,還有成千上萬躺在圖書館里、書店里,然而你不知道,你永遠無法親手打撈那些好東西。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自認不僅是一個作家,更是一個花半生來閱讀的人。而他人生閱讀的起點,是九歲時母親讓他讀的魯迅作品。2006年,大江健三郎來華訪問六天,做了三場演講,全是關于魯迅的?!笆q時第一次閱讀的魯迅小說中有關希望的話語,在將近六十年的時間內,一直存活于我的身體之中?!倍斞敢簧喿x過4233種書籍。通過讀書,扎根本土的魯迅與希臘、英美、德國、日本的文明神交。
人類的諸多習性之中,最先突破次元壁的是閱讀,它讓人穿越時空和國界,隨時隨地感同身受。讀書者像一個旅人,來到在現實中根本無法抵達的折疊世界。
當一般旅行者熱衷于去巴黎,如果你去的是巴爾扎克《人間喜劇》中“巴黎生活場景”的街道,吃到的是大仲馬《烹飪大辭典》點評過的美食,光顧的是海明威《流動的盛宴》中推崇的莎士比亞書店,那么你所經歷的,將是一個完全不一樣的巴黎?!喿x中的世界更加私人、更加迷人。
人生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讀書趣味。年輕時讀書如饕餮,尤其愛讀小說,常常沉浸在故事中不能自拔;到了中年,你最想啃讀的可能是哲學書,為的是參透人生的道理;而到了晚年,眼力不濟的你也許只想讀歷史書,算是千帆過盡之后的回望和感悟。
楊絳將讀書比作串門兒。“要參見欽佩的老師或拜謁有名的學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見,也不怕攪擾主人。翻開書面就闖進大門,翻過幾頁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經常去,時刻去,如果不得要領,還可以不辭而別,或者干脆另找高明,和他對質”。
再精湛的醫學美容,也無法像讀書一樣,令你整個人都脫胎換骨。
作家林清玄干脆直接將閱讀描述成“生命的化妝”,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是你的風衣,托尼·朱特的《戰后歐洲史》是你的高靴,J·K·羅琳的《哈利·波特》系列是你的帽子,羅蘭·巴特的《戀人絮語》是你的人魚線。經過這些杰作的精心裝扮,你的知識儲備、思考能力、邏輯條理,以及待人接物方式都變了,讀書讓你變成了更精致、更性感的人。
擁有430本書,熱愛喬伊斯、惠特曼和塞繆爾·貝克特的瑪麗蓮·夢露,也許是世上留下最多讀書照片的女人。在最著名的幾張里,她翻到了《尤利西斯》的后半部分,難以相信這位性感尤物竟然可以啃下如此難懂的著作。
夢露也有別的美麗形象留在公眾記憶里,但她最美的瞬間,毫無疑問是捧讀《尤利西斯》的樣子。
(摘自《2017中國最佳雜文》遼寧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