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煒
我還記得中年危機到來的那個夜晚。那是我的40歲生日,我和一群朋友在卡拉OK喝酒。一名女士送了一本書給我,扉頁上寫著“FOREVER YOUNG”。
沒有人能永遠年輕,我倒不是為了年紀焦慮,而是忽然發覺我對自己很不滿意。關于中年危機,我是這樣認為的:男人年輕時要處理自我與世界的關系,他要獲得世俗上的成功,起碼能養家糊口;但到了一定的歲數,他忽然對自我不滿意,要解決和自我的關系。依我看,中年危機不足為外人道也。
外人很難理解我為啥糾結,為啥痛苦。我找兩個同齡人傾訴。這兩個人修佛多年,勸我打坐調息,還告訴我沒有所謂的自我,這都是虛妄的幻象。我的腦子里平常有許多念頭,打坐的第一步就是冷靜地對待這些念頭,力求讓它停止,做到心中沒有什么念頭出現。兩個晚上下來,效果極差。我找那兩個人討教,他們說:“別著急,要不然一起來打坐?”我謝絕了他們的好意,在一個天氣晴朗的早上到附近的健身房辦了張年卡。
在健身教練的幫助下,我養成了健身的習慣,用一年多的時間減了七千克。這種身體上的輕盈讓我感覺良好,我在瘦下來的那一年里買了很多件衣服。然而,即便你堅持跑步,堅持健身,也不要有重返青春的幻覺。中年生活會讓你切身感受到與青春時期的差異。與年輕人交流,年輕人的精力、激情每時每刻都讓你更深刻地感覺到他的無限未來和你的有限未來。
處理中年危機的第二步還是在于找到自我。我在40歲那年開始寫小說。第一本小說出版時,我忽然體會到創造的快樂。這樣一本書,如果我不完成,它就不存在,而以往我辦過的雜志,無論有沒有我,它都會存在。我通過自己的創造增加了一個實體,這是最大的安慰。所以從2008年到現在,我按部就班地寫著我的書。
據統計,男人會在40歲以后陷入中年危機,但在44歲時逐漸好轉。我在44歲那年出版了兩本小說,并沒有獲得商業上的成功,但我覺得通過寫作,我治愈了我的中年危機,我比以往更接受自己。此后幾年,傳媒行業發生巨變,我經歷了一場職業上的變化,但內心深處似乎有什么東西更為堅定。
前不久,我聽說有了“前中年危機”一詞,說人到30歲就有中年危機了。如果這是真的,并不是中年危機提前了,而是它分兩次出現了。
(摘自《新民周刊》2017年第37期 圖/Beh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