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蘇州老城區房屋現狀及其地震應急救援分析1

2018-08-04 01:59:00章熙海王冬辰吳珍云劉博雅
震災防御技術 2018年2期

章熙海 王 琛 高 飛 王冬辰 吳珍云 劉博雅

?

蘇州老城區房屋現狀及其地震應急救援分析1

章熙海 王 琛 高 飛 王冬辰 吳珍云 劉博雅

(江蘇省地震局,南京 210014)

蘇州是我國最具代表性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雖歷經城市改造和時代變遷,但在老城區仍保留了相當數量的老舊民房,它們的抗震性能普遍較差,一旦遭遇破壞性地震,后果可能極為嚴重。本文結合蘇州歷史地震背景和對蘇州老城區房屋現場調查的資料,主要以直管公房為研究對象,按其建筑結構類型進行抗震性能分析和討論,結合老城區的街區特點,指出蘇州老城區可能遭遇的地震災害特點及應急救援方面的問題,并提出了一些對策和建議。希望通過對蘇州老城區地震災害及應急救援問題的探討,引起各地對歷史文化名城防震減災及古跡保護的重視。

蘇州 老城區 房屋 地震應急救援

引言

蘇州地處我國東部,緊鄰上海,是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蘇州人口眾多,截至2016年年末,全市人口1375萬,其中,戶籍人口約678.2萬,流動人口約697.6萬(蘇州廣電總臺,2017)。蘇州歷史悠久,1982年入選國務院確定的第一批2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列,也是改革開放初全國唯一全面保護的古城(沈偉東,2008)。因此,蘇州老城區仍保留著相當數量、有著百余年歷史(甚至更久遠)的古代建筑,許多街區傳統式樣的低矮房屋多、密度高,這些房屋大多屬磚木結構,缺少足夠的抗震措施,建造年代久遠且失修。一旦蘇州或周邊地區發生破壞性地震,老城區將很有可能發生嚴重破壞和次生災害。所以,蘇州的地震應急救援問題值得注意。

本文主要針對蘇州老城區直管公房現狀,討論老城區今后可能出現的地震災害及應急救援問題。具體簡述了蘇州地區地震構造背景和歷史地震情況,對比分析了直管公房和私房2類房屋4種結構類型建筑面積的占比,結合現場調查資料對不同結構類型直管公房的抗震性能進行了分析。最后,從地震災情形勢、不利于避震疏散的街巷現狀、次生災害隱患、居民防震避震能力、旅游城市相關特點及地方基層機構設置等方面探討了蘇州老城區面臨的地震災害特點及應急救援問題。

1 蘇州老城區概況

蘇州地處長江三角洲中部,東依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據長江。全市地勢低平,平均海拔約4m,平原占其總面積的54.8%,丘陵占2.7%。境內河流縱橫,湖泊眾多,太湖水面絕大多數在蘇州境內,全市水域占總面積的42.5%。蘇州屬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蘇州交通便利,多條高速公路縱橫交錯,京滬高鐵、滬寧城際、京滬鐵路皆穿境而過,周邊有上海浦東機場、虹橋機場及無錫碩放機場,同時京杭大運河貫穿蘇州。

蘇州建城歷史久遠,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514年,但蘇州城歷經戰火,多次遭毀。1986年,國務院批復蘇州總體規劃時明確了“全面保護古城風貌,積極建設新區”的方針,蘇州市政府也相繼出臺了一系列保護古城的強制性規定,老城區古老建筑才得以保存。現今蘇州老城區古建筑,多為清代遺存,距今大約100—200年歷史。

蘇州護城河以內的老城區,面積14.2km2,分別隸屬蘇州市姑蘇區(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的桃花塢、平江、觀前、滄浪和雙塔5個街道(依據蘇州市姑蘇區2016年區劃,下同)。據江蘇省民政廳2016年統計資料,5個街道戶籍人口約23.8萬人,另有常住流動人口近8萬人,總計人口約31.8萬,因此,老城區的人口密度大于2萬人/km2。

2 構造背景及歷史地震

蘇州位于我國下揚子斷塊,華北地震區長江下游-黃海地震帶,屬中強地震活動區。蘇州地區主要斷裂包括北東向湖州-蘇州斷裂、昆山-嘉定斷裂、吳江-千燈斷裂,以及北西向的蘇錫常斷裂和浦莊-八坼斷裂(圖1),它們的最新活動年代基本為第四紀。

蘇州地區較早年代就有地震記錄。早在三國時期(公元225年,吳大帝黃武四年),蘇州的地震記載:“吳郡,是歲,地連震”(江蘇省地震局等,1980)。近500年以來,蘇州地區共發生4?級及以上地震8次(表1),其中5級以上破壞性地震3次。1501年4?級地震,震中烈度達Ⅵ度,據崇禎《吳縣志》卷十一記載:“地大震,屋宇動搖,人立者數起數仆”。距今最近的一次破壞性地震是1990年2月10日常熟-太倉5.1級地震,該地震共造成2死,24傷,經濟損失約在1.05—1.63億元(江蘇省地震局現場震害評估組,1990)。歷史上,蘇州外圍地震對本地區也有影響,年代較近的有,1984年南黃海6.2級地震,不少城鄉群眾棄家而出,蘇州大學還出現個別學生跳樓現象;1979年溧陽6級地震,本地房屋搖晃,門窗響動,室內人員紛紛外逃(張邦柱等,1989)。

表1 蘇州地區近500年歷史地震

續表

圖1 蘇州地區主要斷裂分布圖

從歷史地震資料分析,不排除今后蘇州及周邊地區發生5級左右地震的可能性。這種級別的地震有可能造成個別人員傷亡,特別是蘇州老城區由于人口密集、疏散通道狹窄、本地居民經歷地震少等原因,地震時,會導致較嚴重的次生災害及震害加重現象。

3 老城區房屋建筑

蘇州市人民政府為保護蘇州古城風貌,做好城市規劃工作,分別于2003年頒布《蘇州市城市規劃若干強制性內容的暫行規定》、2013年頒布《蘇州市城鄉規劃若干強制性內容的規定》,對包括蘇州古城—護城河以內所有新建、新增建筑的種類、規模、用途、位置、式樣、色彩、高度等都有明確的限制性內容。特別是建筑物高度強制規定不得超過24m,也就是當地的一般說法:蘇州老城區內最高的建筑是重建于宋代的北寺塔,其它的建筑都不能超過北寺塔。

受上述相關規定等因素的影響,近10多年來蘇州老城區范圍內的新增建筑數量很少,老城區房屋基本為2000年之前建造。與全國各地相似,蘇州市房屋管理部門對于當地房屋信息的掌握只限于兩類:新建或交易私房和直管公房。所謂新建或交易私房(以下簡稱私房)是指由私人自行建造或通過房產買賣交易過戶而進行過登記的私有房屋;所謂直管公房就是指由國家各級房地產管理部門管理的國有房產,還包括計劃經濟時代國有和大集體企事業單位自建的福利房。筆者從蘇州市相關部門獲得了老城區這兩類房屋的部分數據。

房屋的抗震性能主要取決于其結構類型。依據國家標準《房產測量規范第1單元:房產測量規定(GB/T 17986.1—2000)》以及本地房屋現狀,蘇州房屋按結構基本可分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混合結構、磚木結構和其他結構4類,相對而言,磚木結構房屋最不利于抗震。從圖2可以看出,蘇州市私房磚木結構的比例不算高,占11.37%;但直管公房中磚木結構的比例卻高達71.68%。而且,由于歷史淵源、產權與實際住戶分離等原因,直管公房的質量現狀更糟糕。將直管公房按用途(住宅、商業、綜合、工廠倉儲和廉租房)進行分類(見圖3),其中,用于住宅的面積比例最高,為85.27%。另據官方估計,截至2014年底,蘇州城區用于居住的直管公房面積達182萬平方米,涉及3.5萬戶居民(蘇州發布,2014)。據筆者從遙感影像上判讀,蘇州老城區老舊房屋主要分布在老城區的北部和西南角,即干將路以北的平江路和桃花塢一帶,以及人民路以西、干將西路以南的一些街巷。為全面、具體地了解這些住宅型直管公房的現狀,且從地震應急救援需求出發,筆者在蘇州老城區按東、西、南、北4個方位,根據結構類型和建筑年代,選取了有代表性的房屋,進行入戶調查。調查內容主要包括:房屋結構類型、建造年代、建筑面積、房屋高度、屋蓋形式、墻體砌筑材料及方式、應急疏散通道最窄處寬度、與通車道路距離、與最近消防栓距離、水電氣管線現狀以及住戶人員信息等。對抗震性能強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住宅未進行實地調查,本文僅作簡單表述。

圖2 蘇州老城區不同結構類型的私房與直管公房的面積占比

(1)鋼筋混凝土結構。這類結構類型房屋的主要承重構件采用鋼筋混凝土材料建造,房屋整體抗震性能好。但這類房屋在老城區的數量較少,各街道比例均低于5%。對該類房屋,未進行入戶調查。

圖3 蘇州老城區不同用途的直管公房房屋面積占比

(2)混合結構。這類房屋承重的主要構件采用鋼筋混凝土和磚建造,一般為6層左右的樓房(圖4)。因大多建于20世紀70、80年代,房屋墻體多數采用當時使用率高但強度較低的煤灰磚砌筑,各樓層間樓板多采用水泥預制板(非現澆筑),這種房屋抗震性能一般。該類房屋面積占比在各街道約為10%—37%不等,且房屋多分布在相對集中的各住宅小區內。

(3)磚木結構。這類房屋基本為1—2層民用住宅(圖5),其承重構件主要采用磚與木材建造,即屋頂木梁基本由內墻中的木柱和外墻(無木柱磚墻)共同支撐。建造年代大多在1949年前至1960年代,外墻墻體多為采用磚平、側交替砌筑的空斗墻,現場調查發現多數墻體磚塊已經酥軟,木屋架年久失修,這種房屋抗震性能很差。該類型房屋面積在老城區比例最高,約占60%以上,特別是平江街道,比例近90%。

圖4 混合結構房屋典型照片

(4)其他結構。這種結構類型的房屋基本為建造時間早,但保存較好的木結構房屋(圖6),多為過去當地名人富戶的舊居,有走廊、天井,屋頂鋪磚掛瓦,墻、門、窗及樓板基本采用木質材料建造。這類房屋整體性好,抗震能力較好,一般已被當地政府列入控制保護對象。但該類房屋數量少,比例極低,各街道面積占比均不足1%。從具體用途看,作為一般民居的極少,大多是作為公園、酒店等對外開放的公共場所。

圖5 磚木結構房屋外觀及內墻支撐木柱

圖6 其他結構房屋典型照片

綜合蘇州市房管部門資料和現場調查結果,在蘇州老城區直管公房中,按結構類型,各街道抗震性能差的磚木結構比例均最高,抗震性能好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和其他結構比例均最低。按位置分布,平江和桃花塢兩街道(老城區北部地區)的磚木結構房屋較其它街道明顯偏高(表2),也就是說,抗震性能差的房屋主要集中在老城區的北部。

表2 蘇州老城區部分街道各結構類型直管公房面積占比(%)

4 老城區地震災害特點及應急救援問題

(1)蘇州或周邊地區一旦發生中強地震(甚至低震級地震),老城區不排除出現房屋破壞、人員傷亡等災情。蘇州作為旅游型城市,老城區與云南麗江大研古鎮有許多相似之處:老舊房屋數量多、磚木結構比例高、平時外地旅游人數眾多。1996年2月3日云南麗江7.0級地震中,麗江大研鎮死亡77人,磚木結構房屋遭受破壞最嚴重(楊玉成等,1996)。而1990年2月10日常熟-太倉5.1級地震(震中距離蘇州老城區約50km)也造成了26人死傷和約10萬余間房屋損壞(江蘇省地震局震害調查組,1990)。單從尚有3.5萬住戶的直管公房來看,其房屋結構類型多以磚木結構為主,且大部分房屋建造年代久遠(表3),相當大比例房屋的建設年代是1949年前,據蘇州市房產管理人員介紹,這些老舊房子又多采用空斗墻砌筑。常熟-太倉5.1級地震震害實踐說明,空斗墻抗剪強度只相當于實砌墻的一半(馮守禮,1991)。此外,直管公房中還有相當比例建于20世紀80、90年代的房屋,它們的施工質量普遍較差(華商報,2014)。而蘇州地區歷史最大震級地震約為5?級地震,若該等級地震發生在現今經濟發達的蘇州,完全有可能在老城區造成人員傷亡和較大的災害損失。綜合震級及老城區房屋、街道特點,并參考其它地區歷史震例,可以認為,這樣級別的地震一般不會造成大規模人員死亡,但受傷人數預計較多。

表3 蘇州老城區部分街道直管公房各建造年代占比表(%)

(2)由于房屋密集,街道狹窄,供居民出入的巷子深長且窄小,各種不利震時逃生、疏散的因素也將加重地震災害。以本地發生5級左右地震、地震烈度約Ⅵ—Ⅶ度來考慮,老城區基本不會出現大量房屋倒塌的問題,所以,最大的危害可能是由于人員疏散不當導致擁堵造成的二次傷害。蘇州老城區街道具有所有老街道的通病:房屋密度高,巷子深長且狹窄。以平江街道為例,全街道面積2.48km2,共聚集約1.9萬家住戶。老城區很多街巷長度在數十米甚至百余米不等,而且作為巷內數十戶居民出入的唯一通道極其狹窄。圖7為本次現場調查的28戶居民各自從房屋出口到汽車行駛道路(可以理解為是這些居民的應急疏散通道)的最窄處寬度數據。只有7戶出入通道的寬度大于1m,通道寬度在1m及以下的戶數達75%。而且,大部分設有屋頂的巷弄因缺乏足夠的照明設施,即使在白天也較為昏暗,極不利于緊急情況下的人員疏散。另一方面,居住在巷內老房子的人群又以留戀舊居和生活習慣傳統的老人比例高,自救互救能力較差(章熙海,2017),所有這些因素都會加重災害損失。另外,在人員疏散方面,雖然5級左右地震不會造成大量房屋破壞,但不排除居民因擔心余震不敢立即返回室內的情況,所以,對臨時疏散場所或安置點仍有一定的需求。但據蘇州市地震工作者介紹,老城區的應急疏散場地數量很少,只有蘇州公園、桂花公園及沿護城河的一些公園、綠地,總面積偏小,震時難以滿足大量市民的臨時安置要求。

圖7 部分住戶應急疏散通道最窄處寬度

(3)老城區地震次生災害隱患大(特別是火災隱患),且救援困難,應引起重視。蘇州老城區的磚木結構和木框架結構房屋比例高,一旦遭遇地震,由于居民用火及電線老化等原因,極易引發火災。1923年日本關東7.9級大地震,大量的木制房屋導致火災災害的擴大,地震中90%的死亡人員因火災喪生(盧振恒等,2002)。1995年日本神戶7.2級地震中,已查明起因的火災,主要是由于使用電器及煤氣泄漏造成的(侯遵澤等,2004)。筆者對平江路丁香巷人民里進行了現場調查,該巷巷深100多米,巷內居民唯一的外出通道最窄處僅1米寬,巷道墻壁上方私拉亂接了各類老舊線纜(圖8)。該里弄1960年代曾有住戶70多家,目前住戶仍有40—50家、近200人,基本為本地老人和外來流動人口。巷內老房子多采用木制樓板和隔墻,居民廚房大部分使用罐裝煤氣。2016年10月4日,由于住戶用火疏忽,導致該巷內一棟已有百年歷史的“狀元故居”潘宅發生火災被毀(鐘升,2016)。當時,因巷深道窄,消防車輛無法進入,火勢無法控制,直至整棟房屋燒毀。所以,蘇州老城區在遭遇地震時,特別在生火做飯時間,極易引發火災,而且因為救援困難,更會加重災情。

圖8 人民里近100米深的窄巷及巷內雜亂的線纜

(4)老城區住戶的防震避震知識匱乏、意識淡薄、防災能力不強,極不利于震后逃生自救,有可能加重災害。目前,在蘇州老城區的老舊房屋中主要生活著2類人群:本地老人、外來務工人員及其家庭成員。蘇州本地家庭基本都已購買新房,但觀念傳統的老人習慣原有的生活模式,眷念多年居住的老宅以及舊街坊鄰居,不愿跟隨子女搬遷到新房居住,仍留在老宅中。他們對于防震減災知識的接受能力非常有限。其次,外來務工人員由于戶籍管理等原因,很難納入當地防震減災工作范圍。在當地政府組織的防震減災宣傳教育本已不足的現狀下,老舊小區的民眾就更難接受到地震科普知識宣傳、教育、培訓或演練的機會,他們的防震減災知識更加缺乏。此外,由于當地地震偏少,普通民眾缺少真實地震的經歷,也極不利于地震應急救援工作的開展。

(5)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溝發生的7.0級地震,造成25人死亡、6人失蹤和525人受傷,其中絕大多數是外地游客。政府為了核實上述傷亡人員信息,花費了相當的資源和時間。同樣,由于來蘇州打工和旅游的流動人口眾多,震后災情信息難以準確掌握,這將增加應急救援的難度;因境外游客較多,還可能會導致涉外問題。蘇州作為全球聞名的國際旅游型城市,每年接待眾多國內外游客。據《2017年蘇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等,蘇州市2017年全年接待入境過夜游客172.57萬人次,接待國內游客12092萬人次(蘇州日報,2018),平均每天約有33.1萬外地游客在蘇州,國慶期間更能達到日均約86萬人(蘇州市旅游局,2017),其中,相當數量的游客是集中老城區游覽。一旦發生地震,政府救災的壓力巨大,特別是準確掌握受災人員信息將變得極為困難,當有境外游客出現傷亡時,更增加了地震應急救援工作的難度。

(6)基層地震機構不健全,專職地震工作人員缺乏,影響日常地震應急工作的正常開展以及震后應急救援的效率。根據蘇州市機構編制設置,蘇州市及其下轄區(市)地震部門不獨立掛牌,全部掛靠在同級住房與城市建設局。以姑蘇區為例,區地震局掛靠區住房與城市建設局,該區日常地震事務管理工作僅由區住建局一名工作人員兼職代管。姑蘇區平時則無力開展地震科普、宣傳及演練工作,只能跟隨蘇州市住房與城鄉建設局(地震局)在小學、社區開展少量活動,因此難以應對震后災民安置和社會輿情引導的重大任務。

5 結論

(1)蘇州老城區直管公房中磚木結構且建造時間久的房屋比例高,這類房屋抗震性能差,極不利于當地的地震應急救援工作,這一問題應引起政府有關部門重視并逐步解決。從抗震角度看,雖然我國城市房屋抗震性能總體強于農村房屋(章熙海等,2015),但蘇州老城區的房屋質量應該不如蘇州當地農村的一般房屋。對于蘇州200多萬平方米的直管公房,住建部門2016年大約只解危修繕了2萬多平方米,而且政府組織的這種維修,也是在不改變房屋外形尺寸和房屋結構條件下的“原樣原修”。所以,這種問題在蘇州老城區將長期存在,應該引起社會和政府關注。

(2)加強流動人口管理和信息共享服務。蘇州作為我國經濟發達的地區,每年吸引大量的外來人口就業、生活,老城區內就居住了許多外來人員。加強對這些人員的管理,包括對外來人員信息的準確掌握,將外來人員納入本地社會福利、防震減災宣傳教育等工作中,將是社會發展的大勢所趨,必將有利于防震減災工作的開展。同時,蘇州作為國際旅游城市,每天有大量的外地游客光顧,旅游、交通服務部門對這些人員信息的實時掌握,并以適當的方式共享將十分有利于震后應急救援工作的開展。

(3)蘇州與外界聯系的交通比較發達,震后救援物資調運應該比較方便,但因老城區內街道狹窄,低矮、老舊房屋數量多,加上護城河環繞老城,不利于物資運輸和大型機械開展救援工作。所以,對老城區的地震應急救援宜多采用小型、輕便的交通工具和救援器材,由于城區道路狹窄,救援車輛難以進入,部分重傷員的救治和疏散,可能需要依靠直升機。同時,鑒于老城區木制房屋多,震后應特別注重調集救火力量和器械。

(4)加強組織機構建設,增強防震減災宣傳等基礎性工作。做好地震應急救援工作,很大因素決定于平時的應急準備,如宣傳教育、預案編制落實、避難場所建設、應急物資準備、災情速報隊伍建設等,這些工作都需要地震部門平時做好、做扎實。這樣對相關部門的機構建設、人員配備就有相應的要求,蘇州市在地震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方面尚有待改進和提高。

(5)我國歷史文化名城眾多,如麗江古城、西安古城、平遙古城、福州三坊七巷等,它們雖經歷著日新月異的快速發展和城市改造,但仍將長期保留著許多古跡、建筑、街區。一旦遭遇破壞性地震,都將面臨與蘇州老城區相似的震害特點及應急救援問題。所以,蘇州老城區面臨的地震方面問題,既具有普遍性,也具有長期性,值得深入研究。

馮守仁,1991.常熟—太倉地震中空斗墻房屋的震害及今后建房的若干建議.工程抗震,(1):38—40.

侯遵澤,趙志新,徐紀人等,2004.現代城市地震火災特征及消防減災對策.武警學院學報,20(2):24—26.

華商報,2014.專家:上世紀80、90年代建筑施工混亂質量不好.(2014-04-19). http://news.sohu.com/20140419/ n398484879.shtml.

江蘇省地震局,江蘇省地震史料工作小組,1980.江蘇地震歷史資料匯編.南京:江蘇省地震局.

江蘇省地震局現場震害評估組,1990.常熟—太倉地震震害評估和經濟損失分析.地震學刊,(4):70—77.

江蘇省地震局震害調查組,1990.常熟—太倉5.1級地震農村住宅的震害總結.地震學刊,(4):78—81.

盧振恒,董亭,2002.以火災聞名于世的大地震.防災博覽,(1):28—29.

沈偉東,2008.蘇州:改革開放初唯一被列為全面保護的古城.(2008-07-03). http://cpc.people.com.cn/GB/ 85037/85039/7463892.html.

蘇州發布,2014.明年起蘇州將上調城區直管公房的租金標準.(2014-11-26). http://suzhou.bendibao.com/news/ 20141126/48970.shtm.

蘇州廣電總臺,2017.截止2016年12月底蘇州全市實有人口1375萬.(2017-01-11). http://bendi.news.163.com/ jiangsu/17/0111/09/CAG50QE704248E8R.html.

蘇州日報,2018.2017年蘇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8-01-10). http://news.2500sz.com/doc/ 2018/01/10/213660.shtml?_t=t.

蘇州市旅游局,2017.2017年國慶長假蘇州旅游“成績單”.(2017-10-10). http://www.sztravel.gov.cn/ news-detail.aspx?id=2017101010443979.

楊玉成,袁一凡,郭恩棟等,1996.1996年2月3日云南麗江7.0級地震麗江縣城震害統計和損失評估.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16(1):19—29.

張邦柱,沈自勵,1989.淺談蘇州地區地質構造與歷史地震.鐵道師范學報(自然科學版),(1):23—26.

章熙海,朱慶和,萬群等,2015.地震應急救援中的城鄉差異問題.災害學,30(3):156—160,182.

章熙海,萬群,吳珍云等,2017.地震應急救援能力城鄉差異性評價指標研究.災害學,32(3):164—170.

鐘升,2016.蘇州“雨巷”遭遇火災百年老宅被焚毀.(2016-10-09). http://www.js.chinanews.com/news/ 2016/1009/162725.html.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Buildings in the Old Town of Suzhou and Its Related Earthquake Emergency Rescue

Zhang Xihai, Wang Chen, Gao Fei, Wang Dongchen, Wu Zhenyun and Liu Boya

(Jiangsu Earthquake Agency, Nanjing 210014, China)

Suzhou is one of the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ies in China. Although it has undergone the urban transformation and the changes of the times, there are still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old houses in the old town, and their seismic performance is generally poor. Once the destructive earthquake is encountered, the consequences may be extremely serious. According to the historical earthquake background of Suzhou and site investigation (mainly for public houses) in old town, w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 with different structure types. Conside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ld town, there may be some problems when encounter the earthquake disaster or the circumstances of emergency rescue. Therefore, we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It is hoped that the study of earthquake disaster and emergency rescue in the old town of Suzhou will attract attention to earthquake prevention, disaster reduction and historic site protection i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ies.

Suzhou; Old town; Houses; Earthquake emergency rescue

章熙海,王琛,高飛,王冬辰,吳珍云,劉博雅,2018.蘇州老城區房屋現狀及其地震應急救援分析.震災防御技術,13(2): 460—470.

10.11899/zzfy20180220

地震科技星火計劃項目(XH16013)

2017-09-29

章熙海,男,生于1968年。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地震應急、信息網絡。E-mail:Lkk126@126.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jizz在线免费播放| 欧美亚洲欧美| 区国产精品搜索视频|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不卡| 欧美在线网|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免费观看国产| 午夜精品国产自在| 国产精品美女免费视频大全|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免看| www精品久久| 美女扒开下面流白浆在线试听|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伦理一区| 天堂岛国av无码免费无禁网站 |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爽爽| 亚洲一区免费看| 中文天堂在线视频| 亚洲三级成人| 欧美日本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五月天综合婷婷| 日韩毛片免费| 亚洲欧美h| 亚洲乱强伦| 久久77777| 欧美一区福利| 99久久国产精品无码| 亚洲欧美另类中文字幕| 国产自视频| 澳门av无码| lhav亚洲精品| 精品国产香蕉在线播出| 美女亚洲一区| 九九久久99精品| 凹凸国产分类在线观看| 免费人成黄页在线观看国产| av手机版在线播放| 美女一级毛片无遮挡内谢| 欧美亚洲日韩不卡在线在线观看| 色亚洲成人| 久久久噜噜噜| 亚洲网综合| 亚洲色图欧美| 91 九色视频丝袜| 91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日韩久久| 67194在线午夜亚洲 | 国产精品无码影视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色九九视频| 91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版高清| 麻豆国产精品| 91精品专区|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激爽大片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自在自线午夜精品视频| 手机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影院在线观看| 国产婬乱a一级毛片多女| 亚洲综合狠狠| 一级爆乳无码av| 亚洲精品成人7777在线观看| 欧美色丁香|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牲色| 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久久| 18禁黄无遮挡网站| 亚洲天堂网2014| 67194成是人免费无码| 国产在线观看99|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中文bt天堂| 中文字幕伦视频| 亚洲精品久综合蜜| 免费一极毛片| 国产在线98福利播放视频免费| 国产免费怡红院视频|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久久 | 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6| 久久国产乱子| 亚洲成a人片77777在线播放| 91丝袜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一本久道热中字伊人| 亚洲男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