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
逍遙:修行之冠在終南
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的弟子、終南山佛教律宗祖庭凈業寺主持本如法師說:“中國文化的精神在終南山。終南山是清凈的家園。我自己在這里住山感到很受用,有真切的身心感受。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的人愿意來終南山隱居?四點原因:一、青城山幽,峨眉山秀,黃山奇,華山險,泰山雄偉,終南山王者之氣。王者之氣為道氣。天下修行,終南為冠。二、終南山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這對修行很重要。三、終南山‘精氣神俱足。四、終南山自古以來就有隱士傳統,許多人是‘慕道而來。”
南方的山秀氣,但藏不住人,摩托車可以直接開進去。更重要的是南方的山多半潮濕溫熱,且蚊蟲多,不適宜隱居。東北的山太高,但黃鼠狼成精,缺乏圣人教化。終南山不一樣。終南山能藏住人。終南山的吸引力在于它有‘道。雖然道在一切處,但終南山的道容易被領悟,被感受、被吸收。終南山有一種‘氣場,能直通人心。另外,終南山有靈氣,可以代表華夏文化之靈性。
王者的道炁,修行的隱士,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逍遙就是自在。人生難得是逍遙,心靈的理想國在世外也在世間。人之所以很難逍遙,因為牽掛太多。無論是柴米油鹽醬醋茶還是七大姑八大姨,還是車子房子孩子票子老子位子,這些都是銷魂散,都是泄氣的刀。提不起放不下,總是懸在空中,心一時難以割舍,就會被牽絆被糾纏。心一旦忐忑不安,想息心都難。心不自在,人就不能逍遙。嵇康大自在大逍遙,不畏權貴不畏陰謀,撫琴天地高山流水遇知音。當嵇康被當局定罪要殺無赦時,天下的太學生紛紛要拜嵇康為師,沖破重重阻攔,在刑場,一曲廣陵散,三千太學生跪拜施禮。那份大德自在那份天地逍遙那份神仙的定力,只有千古一人:嵇康。逍遙是修行,逍遙是智慧,逍遙是德行,逍遙是看破,逍遙是徹悟,逍遙是神仙,逍遙是悟空,逍遙是心的解放。只有大隱士大修行者,在終南山潛心修煉,才有可能體會這份逍遙,大自在在心不在境。
究竟道在何方?仙在哪里?千百年來,和尚、道士、佛道居士以及從皇帝到乞丐的蕓蕓眾生,追根溯源,用自己的生命、靈魂做著一次次一生生的實驗和追問。無數的隱士高人們,在高山仰止中,俯察內心深處的真相。
一位隱者站立終南山崖邊,云霧拂過他的長衫,面對茫茫云海,他吟唱著《南山道歌》:
昨夜訪禪登巒峰,
山間只一片霧朦朧;
水月鏡花,心念浮動;
空不異色,色不異空;
回眸處靈犀不過一點通,
天地有醍醐在其中;
南山鳴鐘,聲聲苦樂皆隨風;
君莫要逐云追夢,虛云落紅;
葉葉來去皆從容,君何須尋覓僧蹤。
“終南隱士:精神大美”。正是由于這些原因,加之終南山本來就是一座具有世界文化意義的歷史名山,因此它至今仍吸引著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智慧之人來此隱居修行。
隱士們的精神是高貴的,他們不斷遺忘塵世的煩憂,于終南山取法自然天道,深入在寧靜中,像螢火蟲護持著世間最后的獨立。終南山是名副其實的“隱士的天堂”。
7月21日
智巧
老子說,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做人要老實,要真實。不可多用機關機巧,聰明過頭就是愚癡。一切智巧都是方便但不可亂用更不可多用,一切奇技淫巧都是花銷,大巧若拙大智若愚。真正的智者很平常很樸實,做人厚道訥于言敏于事。還初道人教言:貞士無心徼福,天即就無心處牖其衷;愉人著意避禍,天即就著意中奪其魄。可見天之機權最神,人之智巧何益?修道之人定要謹記,為非作歹作惡多端的人,不可在天公面前一味虛偽,不可耍弄小聰明。更不可心中藏奸,曲意避禍,多行不義者,天公必奪其魂魄,必奪取其富貴,必減少其福報。即使算盡人間智巧,也是徒勞一場。而一心為善無心求福求報的人,天公卻經常暗中給仁義的人開一扇窗戶,讓其心想事成。孔子更是告誡我們,巧言令色鮮矣仁。不可更多智巧,八面玲瓏的人是可怕的,修行者必須老老實實,厚道敦實。一切智巧皆蜘蛛網,一切智巧都是斷魂散,一切過分智巧都是奸詐,聰明反誤聰明人。斷智巧,大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