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譚仕倫 見習記者 / 班惠萍
開陽縣以做優做強特色支柱產業和打造新能源之都為目標,以科技支撐為動力,奮力由資源型城市向創新型、生態型、融合型城市轉型跨越,全縣工業產業規模實現快速擴張。
“轉型前,3億度電帶來的收入不到3億元;轉型后,3億度電帶來的收入是15億元,凈利潤達2.5億元。”開陽縣貴州安達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建國道出企業創新轉型帶來的好處。
近年來,開陽縣圍繞“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主基調,按照“互聯網+”工作思路和大交通、大園區、大旅游、小城鎮“三大一小”發展定位,以做優做強特色支柱產業和打造新能源之都為目標,以科技支撐為動力,奮力由資源型城市向創新型、生態型、融合型城市轉型跨越,全縣工業產業規模實現快速擴張。
2017年3月15日,開陽縣舉行“大園區”項目建設啟動儀式,拉開了“大園區”建設的序幕。
為更好地實現差異化發展,促進企業聚集,開陽縣按“一區七園”布局規劃貴州開陽經濟開發區。“一區”即貴州開陽經濟開發區核心區;“七園”即磷煤化工產業園、貴州開陽臺灣產業園、貴陽新型建材產業園、輕工業園、大數據產業園、新能源產業園、開陽港物流園。
在優化工業布局的同時,開陽縣還以產學研結合推動企業成功轉型升級,貴州安達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典范。
貴州安達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前身”是貴州省開陽安達磷化工有限公司,主要經營黃磷等傳統磷化工業務。2006年,公司實現3000萬美元的出口創匯,成為貴州省出口創匯排名第一的民營企業。但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后,這種高污染、高能耗、高成本的傳統產業,遇到空前的挑戰和極大的競爭壓力。
面對挑戰,貴州安達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開陽縣委、縣政府的積極引導下,開始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研發鋰離子動力電池正極材料,建設5000噸/年磷酸鐵鋰及配套項目。鋰電池產品一推出就受到市場歡迎,2017年銷售收入突破10億元,利潤達到2.6億元,客戶涵蓋比亞迪、中興派能、中航鋰電等多家新能源企業。目前,該公司已經從一個典型的傳統磷化工企業轉型為新能源材料生產企業,在新三版掛牌上市。
在開陽縣的穩步推進下,全縣符合條件的企業積極轉型升級。貴州安達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由典型的傳統磷化工企業轉型為新能源汽車電池及電池正級材料生產企業;路發公司從農用級磷銨生產企業升級到工業級磷銨生產企業;貴州開陽三環磨料有限公司從冶煉磨料升級為自行開發監鋼玉等產品;臺農飼料公司與貴州大學合作對生物飼料進行研究;新鑫公司與天津大學合作研發草酸、草酸酯、乙二醇等產品;中凱鑫集團的磷爐技改醛酮等項目正在完善手續。
隨著產業空間布局更加優化,企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開陽縣工業產業的創新驅動能力和對外開放活力進一步增強。
貴州開陽三環磨料有限公司是開陽縣第一家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證的企業,擁有全套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產技術及工藝設備,是全球唯一一家掌握流放法進行鋁基磨料和耐火材料進行生產的企業。
在生產技術創新上,該公司使用了新型電弧流放爐,不僅安全性能高,而且能耗低,與傳統傾倒爐相比,每噸可節約能耗400至500千瓦時,直接減低能源使用成本150至250元;在剛玉冶煉上應用自焙電極,其制造成本僅為石墨電極的八分之一,每噸節約成本近1000元。在產品創新上,該公司研發的新產品鎂鋁復合剛玉,領鋼鐵溜槽銅鐵量增加30%;生產的高級復合磨料,產品測試性能達到國外先進復合磨料水平,打破國外對精密打磨磨料的進口限制和壟斷。目前,貴州開陽三環磨料有限公司已成為國內磨料和高溫耐材產能最大、產業鏈最完整、生產技術最先進、產品研發最強的企業之一。

開陽縣持續加大工業技改投入和招商引資力度,加快工業新型化步伐。圖為開磷工業園全景。(開陽縣委宣傳部供圖)
在開陽縣委、縣政府的引導和幫扶下,青利天盟和圣地亞、磷化工公司和川東化工集團、路發實業和司爾特及立雅信等企業也開展務實性合作,實現了生產技術、信息渠道的互聯互通,為企業加快發展注入新的血液,推進企業新舊動能轉化。繼2016年三環磨料有限公司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后,2017年臺農飼料公司、開磷集團礦肥公司也獲得高新技術認定,全縣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家。此外,開磷集團與山東兗礦集團的深度合作也在穩步推進,開磷集團將依托現有基礎建設合成氨二期項目。
開陽縣是貴陽市第一、二、三產業高端融合發展的示范區,產業結構比較齊全。因此,開陽在發展第一產業的同時,積極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
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網絡全覆蓋,實現信息技術在工業產業的寬領域、多層次推廣應用。開磷集團建設“四級架構體系和統一平臺集成”,將生產過程控制系統信息、礦山技術數字系統信息和管理系統信息集成,實現從低層信息采集到數據的分析決策、統一平臺管理整合,進一步加強了對各個生產環節的管理;開陽化工、紫江水泥等企業建設了DCS“調度一級系統”,由中控室當班操作人員對現場生產過程進行控制和參數調整;金福喜食品公司利用網絡化建立肉制品質量可追溯信息化系統,實現豬肉激光灼刻檢疫標識技術的全面應用。
此外,持續加大工業技改投入和招商引資力度,成立了開陽縣經濟技術開發區,通過建設和引進磷煤化工產業園、新型建材產業園、現代醫藥食品產業園、城關輕工產業園、開陽港物流園、貴州開陽臺灣產業園,加快工業新型化步伐;加快安達科技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前驅體技改擴建項目、三環冶煉爐擴能技改、臺灣產業園食品加工和中藥材加工等一批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導向的項目建設力度,填補在電子材料、中藥材深加工等產業領域的空白;初步形成磷煤精細化工、富硒特色食品、建材、輕紡工業、新材料等具有自身特色和較強競爭力的工業體系,形成多點支撐的產業發展格局。
隨著工業的轉型升級,開陽縣的綠色融合發展步伐也進一步加快。全縣工業產業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結合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優化產業結構、組織結構、布局結構、產品和行業結構,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做優做大新能源產業,以生態保護為前提,以全縣交通路網為基礎,以組織管理和運行機制創新為動力,以安達科技的技術開發及產業化應用為示范,努力打造“廠房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的綠色生產示范企業。
在轉型升級、創新驅動、深度融合發展的助推下,2017年,開陽縣累計實現工業增加值90.72億元,占GDP的比重為38.6%,在全省第一方陣中排第五位;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完成11.9%,在全省第一方陣中排第八位;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指數完成82%,在全省第一方陣中排第七位;高技術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完成7.1%,在全省第一方陣中排第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