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劉悅
站在貴州省黔西南州貞豐縣魯容鄉的北盤江河谷山嶺上舉目望去,郁郁蔥蔥的樹木隨風搖曳,空氣中不時飄來陣陣果香,不遠處,5000畝百香果果實累累,3000畝金芒果生長茂盛,2000畝火龍果長勢喜人。
然而幾年前,站在同一個位置望去,卻是石山兀立,荒坡兩岸。
這樣巨大的變化與一個人的努力分不開,他就是貴州省亞熱帶作物研究所果樹研究室農藝師、貞豐縣魯容鄉科技副鄉長——彭楊。
“我與魯容鄉緣分很深?!蓖矍斑@片土地,彭楊動情地說。2010年,畢業后的彭楊來到魯容鄉種植火龍果,“那是我第一次來魯容鄉,看到兩個小學生用一個塑料袋裝一點米飯加一點辣椒,就是他們一天的食物”??吹竭@一幕,彭楊的心受到極大震動,決定留下來帶領鄉親們致富。
2013年彭楊考入貴州省亞熱帶作物研究所,成為一名專業技術員。2015年8月,省農科院啟動“萬名農業專家服務‘三農’行動”,彭楊主動報了名,巧合的是組織上又安排彭楊到魯容鄉擔任魯容村第一書記,從此,彭楊與魯容結下不解之緣,2016年3月起開始掛任魯容鄉科技副鄉長。
作為農技掛職干部,身份不同、責任不同。面對廣種薄收的傳統農業,調整產業結構,帶領群眾致富,刻不容緩。于是,彭楊將時間精力花在帶領群眾調整產業結構上。憑著多年銷售精品水果的經驗,綜合分析市場需求,結合魯容鄉氣候條件,彭楊組織群眾承包200畝土地,示范種植紅心火龍果,摸索種植火龍果的產業發展之路。

7月1日,彭楊在貴州省脫貧攻堅“七一”表彰大會上分享了自己在脫貧攻堅戰場上的故事。(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張麗 / 攝)
但是困難也隨之而來。本打算在示范種植200畝紅心火龍果后,引導農戶一起種植,但大家擔心銷路問題,沒有一戶愿意參與進來。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為了打消農戶的顧慮,彭楊請了部分農戶到示范基地“上班”,讓他們幫忙管理基地,手把手教他們種植技術和管理方法。第二年,示范種植的火龍果開始掛果,漸漸豐收,價格也高,看到效益后,村民對種植紅心火龍果逐漸“熱心”起來,紛紛到基地參觀試種,周邊村寨也開始種植火龍果,你家一畝,我家三分,全鄉火龍果種植面積迅速增加。
“群眾在種植過程中遇到技術、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問題,他們都會打電話給我,我都第一時間來到田間地頭,手把手地進行技術指導,還會不定期回訪。”彭楊說。
為了把更多的村民發動起來種植火龍果脫貧致富,將火龍果做成產業,彭楊帶頭成立了貞豐縣第一個火龍果專業合作社——貞豐縣川黔火龍果專業合作社,以“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發動村民以土地入股,承諾由合作社按市場價統一回收。經過幾年的發展,如今,魯容鄉共發展火龍果種植1000余畝,覆蓋農戶100多戶,按目前市價計算,種植戶人均年純收入可達5000余元。
火龍果種植的成功實踐,更加堅定了彭楊用產業引領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今年,魯容鄉抓住“春風行動”進一步調整種植結構。目前,全鄉已經種植百香果10000畝、芒果3000畝。
如今的魯容鄉,紅彤彤的火龍果、金燦燦的芒果、紫盈盈的百香果,遍坡掛果,遍坡飄香?!霸隰斎萼l工作的時光,讓我收獲感動、享受快樂,贏得了群眾信任,體現了人生價值?!迸項顖远ǖ卣f:“只要群眾能脫貧致富,這一切付出,值!”